清理整改之后的小水电理当获得补偿和尊重

水利部等四部委印发《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见》(水电〔2018〕312号)以来,各地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编制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20年底前完成清理整改应该不成问题。但完成清理整改不是最终的目的,清理整改之后的小水电该何去何从才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清理整改之后的小水电理当获得补偿和尊重


一、小水电的形象理当改观

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小水电,近年来却背上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骂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公布以后,小水电更是被骂得抬不起头来。因为审计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小水电存在“开发强度较大”“未经环评即开工建设”“在自然保护区划定后建设”“过度开发致使河流断流”等问题。

此次清理整改过后,小水电的形象势必要进行重塑,从而回归绿色能源本源。

首先,解决问题是小水电的形象进行重塑的必要前提。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再怎么大谈特谈重塑小水电的形象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积极落实整改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力争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其次,加强宣传是小水电的形象进行重塑的重要手段。小水电之所以背上诸多骂名,与新闻媒体的报道不无关系,然而,水能覆舟亦能载舟,要重塑小水电的形象还得靠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在经历清理整改之后,小水电要让新闻媒体刮目相看,让新闻媒体的读者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小水电。

最后,绿色生态是小水电的形象进行重塑的根本途径。小水电的形象即小水电行业给人的印象,所以,提升小水电的形象的根本途径在于牢牢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转型升级。

二、小水电的上网电价理当适当调增

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大家庭里,小水电虽然是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长子”,但当下,它的地位无疑是最低的,与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相比,小水电丝毫不能望其项背。就是与煤电相比,小水电也是要矮一截的。


清理整改之后的小水电理当获得补偿和尊重


这一次清理整改,除了一些电站被拆除以外,剩下的电站都要安装生态泄流设施,并按规定下泄生态流量,这对电站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冲击。近些年来,电站的投入成本又在不断加大。一边是经济效益受损,一边是投入成本加大,适当调增小水电上网电价显得很有必要。如果之后有的电站没有按规定下泄生态流量,则在调增过的上网电价基础上对其进行惩处即可。

三、小水电相关政策制度理当完善

小水电相关政策制度已经严重滞后了。就拿广东省来说,《广东省小水电管理办法》发布于2010年,距今已经将近10年了。再比如说,与小水电密切相关的《自然保护区条例》,也很有再一次修订的必要。

小水电“谁来管、怎么管”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业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齐抓共管,“三不管”;九龙治水,河断流。确实,在监管这一领域,小水电行业可谓乱象丛生。那么就很有必要梳理一番,从而彻底解决掉“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

总之,让政策制度来管理,总好过依赖人来强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