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2015年4月21日,廣東自貿區南沙新區在萬眾矚目中正式掛牌,南沙在眾人的無限期待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至此,這個廣州的遠郊行政區,站到了歷史發展的前臺,迎來了起飛的曙光。


時間流逝,轉眼五載。回顧南沙發展歷史,南沙的戰略地位不斷提高,從獨立建區、國家新區、自貿區走到廣州唯一副中心,現在上升為大灣區開放門戶,成為大灣區的國家戰略中心平臺之一。


南沙一天一變、一月一新,一直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挑戰。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南沙作為一個政策榮寵新興發展的城市,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多片區的基建項目、重點項目密集開工,地塊的頻繁出讓,促使南沙全年GDP迎來了驕人的成績,也使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再次迴歸,並領跑於廣州市全區。


2019年南沙地區生產總值(GDP)已超過1683億元!同比增長了10.5%,也是全廣州市GDP唯一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的行政區。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分析數據發現,去年南沙GDP保持較大幅度增長的主要動力源自工業產值、建築業產值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三個指標,三者分別增長6.5%、69.4%和99.5%


其中包括明珠科學園、新鴻基南沙慶盛樞紐綜合體項目、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一批標誌性項目開工建設,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健康、海洋科技、新能源汽車、特色金融等,初步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


步入2020年,南沙依舊不曾放緩基建的步伐。


3月9日上午,廣州市南沙區舉辦“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2020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簽約及集中開工動員活動”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當天共開工29個項目,總投資459.72億元;簽約30個項目,總投資1158.91億元。項目涵蓋粵港澳合作、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城市更新、現代醫療及重大民生等各個領域。


緊隨其後,廣東南沙自貿區又發佈了2020年區重點建設項目計劃。


據瞭解,南沙此次公佈的2020年重點項目計劃共203個,涉及總投資額超7312億元,其中2020年年度投資850.2億元


在203個計劃項目中,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共有54個,涉及總投資2080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148億元。


從項目類型構成看,基礎設施投資250.5億元,同比增長17.6%,佔比29.4%;現代產業投資275.3億元,同比增長46.6%,佔比32.4%;社會民生投資248億元,佔比29.2%;城市更新投資76.4億元,佔比9%。新基建項目在所有項目中總投資佔比28.4%。


創新驅動均衡發展,南沙,正在用其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爭當大灣區建設排頭兵。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一橋飛架,氣勢如虹。


從珠江口的上空俯瞰,坐落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位置的南沙大橋,無疑是大灣區交通閉環中至關重要的“一橫”。


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橋正式通車。項目起點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東湧鎮,與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環形公路南環段對接,沿線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鷗島、珠江坭洲水道,終點位於東莞市沙田鎮,與廣深沿江高速公路連接,滿足沿線交通轉換需求。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南沙大橋


站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角度上看,南沙大橋工程位於珠江三角洲核心區域,上游距珠江黃埔大橋約20公里,下游距虎門大橋約10公里,是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廣州市和東莞市的重要過江通道。


大橋建成以來,從廣州南沙到東莞可縮短10公里,到深圳寶安機場、前海地區僅需30分鐘。


通車一年,其為珠江口東西兩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據廣東省交通集團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橋通車首日車流約5萬車次,佔珠江口過江總車流比例18%。


虎門大橋同日車流量為12.7萬車次,比2018年同期的13.9萬車次減少幅度達8.48%。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虎門大橋


2019年國慶期間南沙大橋車流佔過江總車流比例達到44%,成為珠江口主要運輸通道。


目前,南沙大橋車流量已佔珠江口過江總車流量的50%,保安全保暢通工作面臨巨大壓力。


而作為全國首座實現5G網絡全覆蓋的特大橋樑,一年來,南沙大橋通過運用5G新技術,實現路政車載視頻實時回傳監控中心,監控中心運用“智慧一體化平臺”,實現可視化操作和預警,使決策更科學、管理更高效、信息更順暢。


除此之外,南沙大橋還與廣州、東莞、佛山三地交警部門及相鄰路段單位建立聯動機制,按照“以橋為先、分段傳導、多路聯動、整體有序”的工作原則,全面提升虎門區域跨江大橋通行能力。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當然,除了南沙大橋,還有更多可能,也正陸續在南沙上演。


2018年9月,廣深港高鐵開通,從廣州南站可以直接坐高鐵去香港,其中途經的慶盛站坐落在南沙,從南沙到香港西九龍的車程縮短到了28分鐘。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據最新消息顯示,廣中珠澳高鐵、廣深港高鐵引入中心城區、18號線延伸線、28號線等項目都納入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規劃(上報稿)》。


其中,廣中珠澳城際起於穗莞深琶洲支線蓮花站,經南沙往中山方向延伸,中間還經過了慶盛。屆時南沙1小時即可到澳門,坐擁4條地鐵+6條道路。


地鐵方面,南沙目前開通的4號線共有24個站,覆蓋了南沙的主要區域。住在南沙,去市中心溜達也非常方便。


未來,18號線+22號線的建成,將帶動南沙更多片區的交通騰飛。


起始於南沙萬頃沙樞紐,終止於天河廣州東站的18號線,全長61.3公里;起始於番禺區番禺廣場,終止於荔灣區白鵝潭的22號線,全長30.8公里,初期萬頃沙至番禺廣場段與18號線共線,兩條線路預計將在明年6月通車。


這兩條線路按照同一標準設計,最高時速為160公里,是目前全國在建地鐵設計速度最快的線路。


18號線建成後,南沙到廣州東站僅需30分鐘,25分鐘到達廣州南站。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同時白雲機場將接入地鐵18號線,到時從南沙到白雲機場最快45分鐘。


更有最新規劃顯示,18號線計劃向南延伸到中山,屆時從南沙出發10分鐘就能到達中山。


隨著廣州軌道交通地鐵18號線建設進度的不斷遞進,南沙15號線內部大環線建設呼聲漸高漲。


15號線不僅承載起南沙幾大重要樞紐站換乘的核心主線,還將貫穿南沙當前人口最密集最繁華的區域,緊密串接蕉門中心、進港大道、南沙客運港、靈山島尖、橫瀝島尖等幾大核心片區,這是一條真正能激活南沙城市新活力的地鐵線。


更值得關注的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也在去年正式啟用,填補了廣州郵輪基礎設施空白。


而新母港將為廣州、廣東乃至整個華南地區居民的郵輪旅遊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和服務體驗,也將強化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功能,提升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回顧南沙發展史,開放是南沙成長的基因。從一開始,南沙就作為改革開放的代表,出現在大眾視線當中。


作為全球金融領域高級別常設對話交流和研究機構,IFF被譽為全球金融領域的"F20"。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2019年,IFF落戶南沙,致力打造中國首個國際金融島。未來“金融島”將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示範窗口中國金融創新服務典範,成為廣州乃至廣東省面向國際的重要城市名片。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廣州口岸對外貿易歷經千年、長盛不衰。而南沙是廣州唯一的臨海區域,也是廣州港口經濟的重心所在。


目前,南沙已建成華南最大規模的單體港區,航線通達全球200多個港口和城市,正加快建設具全球競爭力的國際航運樞紐、新型貿易樞紐。


同時,南沙還是粵港澳青年的科創孵化地,通過南沙出臺的“1+1+10+N”、港澳青創30條、灣區啟夢港

等創業服務平臺,越來越多的國際型人才將入駐南沙開展創業。


截至目前,已有117個港澳團隊入駐南沙的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創匯谷”等青創平臺,希望通過線上交流探討進一步深化南沙青創領域的政策優化和制度創新。


在此強大的紅利下,南沙也吸引了不少實力雄厚的品牌房企加入建設隊伍中,讓區域日漸成為廣州最值得關注的居住板塊之一。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自貿區到廣州的副中心,再到粵港澳大灣區門戶,南沙的現在和未來


而對購房者來說,在這樣前途無量的地方置業,自然是把握紅利的最佳方式。那麼,你看好南沙嗎?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