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積極的暗示、鼓勵和消極的命令、刺激,哪個更好?

一天,我看見一鳴拿了一塊破爛的棉絮裹著身體當氈毯玩。那時候,在我腦筋裡就起了許多感想:我是立刻把他的破棉絮奪去呢,還是讓他玩弄得著一種經驗;是叫他把棉絮丟掉,還是用別的東西去替代。仔細一想,用積極的暗示指導他好。我就對他說:“這是很髒的有氣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你要一塊乾淨的,你跑到房裡去問媽媽拿一塊乾淨的。”他聽了,就跑到房裡去換了一塊清潔的毯子。

這是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老先生寫在《家庭教育》這本書裡的。他把教育自己長子陳一鳴的過程作為自己研究教育方法的素材。

教育孩子,積極的暗示、鼓勵和消極的命令、刺激,哪個更好?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積極的暗示,不要用消極的命令。

一般遇到這種事情,我們做家長的,想必多半是斥責:快去把那髒的毯子拿走,髒死了。還要做出一臉厭惡的表情。那孩子會怎麼想?他可能聽你這麼說,偏要拿著它玩,本來心裡認同你說的髒的,可是礙於你用嚴厲的語氣說他了,他會抗拒聽從你的。

還可能他正玩得興起,聽你說把它拿走,沒有東西來替代,恐怕仍然不捨得丟棄,還想繼續玩呢。

再比如,跟他講這東西是髒的,再讓他去拿一塊好的。那他就變成被動了,他自己要覺得不好意思的。所以這幾種方法都是不恰當的。

所以陳鶴琴先生用言語來激勵他,“這是很髒的有氣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使他居於主動的位置,而且使得他很高興地去做,自己去找母親要一塊乾淨的。這就是積極地暗示的方法。

如果父母一看見他玩髒的東西,就一把奪過來,甚至還要罵他、打他,這樣的結果,孩子改過的少而怨恨父母得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有一點不喜歡父母了!

還有許多小孩子因為父母經常責罵他,反而不拿父母的話當作一回事了。

一般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比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而不喜歡聽惡言。


所以說,消極的命令並不容易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在對待孩子的小事上,如果所有的家長也能如陳鶴琴先生一樣經常思考,權衡利弊,用最優的思維方式和說話方式來教育孩子,那麼孩子是多麼幸運有你這樣的家長。



我們再來看兩個例子:

志貞的母親很鍾愛志貞,但她要志貞事事做得好。稍微做錯了一點,或做得不妥,她就要從嚴指責說:“這裡做得不好,那裡做得錯了,某人同你一樣大,但是比你做得好,你想倒黴不倒黴。”她的意思是以為這種教訓必能啟發志貞的天資,激起志貞做事的興趣。哪裡知道志貞不但沒有依從母命而改進,反而發生意懶心灰不肯勤學的態度。他母親見他如此不肯學習,就愈加用種種消極的方法去刺激他,而他也愈加不肯學習了。

冰心的母親也很愛冰心,但她很懂得冰心的心理,而所用的教法與志貞的母親所用的恰成一個對比。凡冰心做事稍微做得好一點,母親就稱讚她說:“冰心,你強啦,這裡做得這樣好看,那裡做得那樣整齊。”冰心聽了就覺得很高興,下次做的時候,就格外願意做願意學了。母親總是用積極的方法去鼓勵,因此冰心就格外喜歡做事,格外喜歡學習了。

我在教一年級的時候,就遇到過一位家長,她的兒子的字寫的不算全班最好,但也說得過去,她就一遍一遍要求她的兒子擦了寫,寫了擦,每次交到我手裡的作業,看得我都心酸,那是改了多少遍才交上來的,修改的痕跡遍佈整張紙,哪裡都顯得滿目瘡痍,儘管個別的字寫得比較漂亮,但修改的過程不知混合了孩子多少淚水。入學時孩子那張燦爛的笑臉也逐漸變得木訥。她說:"一年級是孩子起步的地方,我一定要他把字寫好,不管改多少遍。一年級基礎打不好,以後學習必然受影響。哭也沒用,我是不會可憐他的。”

聽到她這樣講,我們做老師的不好講對孩子降低要求。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誰來買單?他在一遍遍的擦寫塗改當中,對學習由最初的好奇、喜愛,會發展到不喜歡?甚至厭煩?再或者是憎惡?

教育孩子,積極的暗示、鼓勵和消極的命令、刺激,哪個更好?

像上面,陳鶴琴先生的兩個例子,志貞的母親也想要孩子好。可是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他的經驗不像成人那麼豐富,他的做事能力不如成人的那麼強,他的抗挫折能力也不如成人,他甚至不會逆向思維,不知道嚴格要求是對他好,所以我們不能像要求大人那樣要求他們。志貞的母親不懂小孩子的心理,專門用消極的方法去刺激志貞,而志貞反而不肯學習了。也許他的學習生涯就此斷送在他母親的手裡。一個孩子的一生受父母的影響有多大?不能試驗了效果不好,再重新做試驗。孩子的成長沒有第二次。

冰心的母親懂得這種心理,善用鼓勵的方法去教導冰心,而冰心也就很高興學習了。所以,我們應當多用些積極的鼓勵,少用些消極的刺激。

我們在班級講評作業的時候,說到哪個孩子的作業寫的多麼好,那麼多孩子投來羨慕的目光,那個孩子心裡多榮耀,然後字越寫越好。有時,有的孩子的字寫的並不漂亮,我們也會用紅筆圈出幾個圈來,孩子看到紅圈圈的時候眼睛是放了光的,寫起字來格外有勁頭。

我們教師面對幾十個孩子尚且運用積極鼓勵的方法,每一個家庭裡就只有一兩個孩子而已,做父母的更要科學合理地教育孩子。

激勵的力量是無窮的,但也不可太濫。教育是多種方法綜合衡量的結果,沒有哪一種方法包治百病,根治劣根。所以每種方法要使用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