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积极的暗示、鼓励和消极的命令、刺激,哪个更好?

一天,我看见一鸣拿了一块破烂的棉絮裹着身体当毡毯玩。那时候,在我脑筋里就起了许多感想:我是立刻把他的破棉絮夺去呢,还是让他玩弄得着一种经验;是叫他把棉絮丢掉,还是用别的东西去替代。仔细一想,用积极的暗示指导他好。我就对他说:“这是很脏的有气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你要一块干净的,你跑到房里去问妈妈拿一块干净的。”他听了,就跑到房里去换了一块清洁的毯子。

这是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老先生写在《家庭教育》这本书里的。他把教育自己长子陈一鸣的过程作为自己研究教育方法的素材。

教育孩子,积极的暗示、鼓励和消极的命令、刺激,哪个更好?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一般遇到这种事情,我们做家长的,想必多半是斥责:快去把那脏的毯子拿走,脏死了。还要做出一脸厌恶的表情。那孩子会怎么想?他可能听你这么说,偏要拿着它玩,本来心里认同你说的脏的,可是碍于你用严厉的语气说他了,他会抗拒听从你的。

还可能他正玩得兴起,听你说把它拿走,没有东西来替代,恐怕仍然不舍得丢弃,还想继续玩呢。

再比如,跟他讲这东西是脏的,再让他去拿一块好的。那他就变成被动了,他自己要觉得不好意思的。所以这几种方法都是不恰当的。

所以陈鹤琴先生用言语来激励他,“这是很脏的有气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使他居于主动的位置,而且使得他很高兴地去做,自己去找母亲要一块干净的。这就是积极地暗示的方法。

如果父母一看见他玩脏的东西,就一把夺过来,甚至还要骂他、打他,这样的结果,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得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有一点不喜欢父母了!

还有许多小孩子因为父母经常责骂他,反而不拿父母的话当作一回事了。

一般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


所以说,消极的命令并不容易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在对待孩子的小事上,如果所有的家长也能如陈鹤琴先生一样经常思考,权衡利弊,用最优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是多么幸运有你这样的家长。



我们再来看两个例子:

志贞的母亲很钟爱志贞,但她要志贞事事做得好。稍微做错了一点,或做得不妥,她就要从严指责说:“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错了,某人同你一样大,但是比你做得好,你想倒霉不倒霉。”她的意思是以为这种教训必能启发志贞的天资,激起志贞做事的兴趣。哪里知道志贞不但没有依从母命而改进,反而发生意懒心灰不肯勤学的态度。他母亲见他如此不肯学习,就愈加用种种消极的方法去刺激他,而他也愈加不肯学习了。

冰心的母亲也很爱冰心,但她很懂得冰心的心理,而所用的教法与志贞的母亲所用的恰成一个对比。凡冰心做事稍微做得好一点,母亲就称赞她说:“冰心,你强啦,这里做得这样好看,那里做得那样整齐。”冰心听了就觉得很高兴,下次做的时候,就格外愿意做愿意学了。母亲总是用积极的方法去鼓励,因此冰心就格外喜欢做事,格外喜欢学习了。

我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位家长,她的儿子的字写的不算全班最好,但也说得过去,她就一遍一遍要求她的儿子擦了写,写了擦,每次交到我手里的作业,看得我都心酸,那是改了多少遍才交上来的,修改的痕迹遍布整张纸,哪里都显得满目疮痍,尽管个别的字写得比较漂亮,但修改的过程不知混合了孩子多少泪水。入学时孩子那张灿烂的笑脸也逐渐变得木讷。她说:"一年级是孩子起步的地方,我一定要他把字写好,不管改多少遍。一年级基础打不好,以后学习必然受影响。哭也没用,我是不会可怜他的。”

听到她这样讲,我们做老师的不好讲对孩子降低要求。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谁来买单?他在一遍遍的擦写涂改当中,对学习由最初的好奇、喜爱,会发展到不喜欢?甚至厌烦?再或者是憎恶?

教育孩子,积极的暗示、鼓励和消极的命令、刺激,哪个更好?

像上面,陈鹤琴先生的两个例子,志贞的母亲也想要孩子好。可是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他的经验不像成人那么丰富,他的做事能力不如成人的那么强,他的抗挫折能力也不如成人,他甚至不会逆向思维,不知道严格要求是对他好,所以我们不能像要求大人那样要求他们。志贞的母亲不懂小孩子的心理,专门用消极的方法去刺激志贞,而志贞反而不肯学习了。也许他的学习生涯就此断送在他母亲的手里。一个孩子的一生受父母的影响有多大?不能试验了效果不好,再重新做试验。孩子的成长没有第二次。

冰心的母亲懂得这种心理,善用鼓励的方法去教导冰心,而冰心也就很高兴学习了。所以,我们应当多用些积极的鼓励,少用些消极的刺激。

我们在班级讲评作业的时候,说到哪个孩子的作业写的多么好,那么多孩子投来羡慕的目光,那个孩子心里多荣耀,然后字越写越好。有时,有的孩子的字写的并不漂亮,我们也会用红笔圈出几个圈来,孩子看到红圈圈的时候眼睛是放了光的,写起字来格外有劲头。

我们教师面对几十个孩子尚且运用积极鼓励的方法,每一个家庭里就只有一两个孩子而已,做父母的更要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

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但也不可太滥。教育是多种方法综合衡量的结果,没有哪一种方法包治百病,根治劣根。所以每种方法要使用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