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反駁家長,孩子是“槓精”?這是好事!質疑能力高的體現

因為疫情原因呆在家裡時總時能聽到鄰居對孩子隔三差五地打罵孩子,我和先生實在忍不住去問了原因,每天都聽到孩子的哭泣聲我們都覺得很難受。

結果鄰居說是因為孩子在家總是要跟自己"抬槓",一個簡單的問題都要問很多遍,堅持打破砂鍋問到底。而且每次在教育孩子不能做某件事的時候,孩子還一定要問"為什麼不能做",好像一定要跟父母反著來一樣。

孩子總是反駁家長,孩子是“槓精”?這是好事!質疑能力高的體現

也許是因為工作太累,也是因為懶得和孩子解釋,就直接用"行動"來解決問題。

聽了這件事我感到很難過,我深深的感覺到他們在摧殘一個非常聰明的小孩!

其實鄰居家的故事不是個例,在生活中一定會有很多這樣的家庭,在這裡我想給家長們聊聊:孩子是"槓精",不是一件壞事。

孩子愛"抬槓"是不是一種壞習慣?

相信每個生了孩子的寶媽都會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的覺得:孩子真是個神奇的存在。

可以說孩子越長大,就越是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而且也越來越向"槓精"演變。

孩子總是反駁家長,孩子是“槓精”?這是好事!質疑能力高的體現

很多家長現在其實都在外面上班,每天晚上回家已經是筋疲力盡,還要經受孩子的"為什麼"大轟炸;更受不了的是,整理家務和教育孩子已經夠累了,孩子還要和自己"槓"!說不能做什麼,孩子反而就堅持要做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好脾氣也慢慢被消耗殆盡了,所以孩子少不了"混合雙打"。

但是我們卻沒有真正地瞭解過孩子的特性,沒有真正理解孩子"愛抬槓"背後的積極因素。

孩子愛抬槓並不是一個壞習慣。

心理學家認為,12-16歲的兒童正處於"心裡斷奶期",隨著對世界的接觸範圍慢慢擴大,他們的內心想法也慢慢增多,容易對父母產生叛逆心理。

孩子總是反駁家長,孩子是“槓精”?這是好事!質疑能力高的體現

當然,我們其實發現很多孩子3歲之後就已經開始不像以前那樣對我們百依百順了,他們會開始反抗,一定要和自己逆著幹。

其實這是孩子有好奇心的表現,而且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想一味跟著別人的想法走。父母不能總是控制自己,他們會開始質疑父母的行為不一定是對的,所以他們才挑戰父母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質疑能力的孩子具有更強大的思維

但我真正認同的一點是,勇於"抬槓"的孩子,或者說,勇於提出問題和質疑的孩子,他們更加聰明,思維也更加敏捷。

去年,福州的一個8歲男孩火了,原因是正在上二年級的他質疑語文教材裡關於《羿射九日》這篇文章裡的表述。

他說,前一段剛讀到"江河裡的水被蒸乾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過九十九條大河,來到東海邊"。他覺得前後矛盾:"既然水蒸乾了,那后羿是怎麼蹚的河?是不是課文出錯了?"

孩子總是反駁家長,孩子是“槓精”?這是好事!質疑能力高的體現

而他也並沒有獨自苦想,而是在課堂上問了老師,老師表揚他"問得很好",但是並沒有給出答案。

回家後,他又問了媽媽同樣的問題,但媽媽同樣回答不上來,於是媽媽就去求助萬能的朋友圈,結果朋友圈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一時也沒有確切的答案,於是媽媽又給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人民教育出版社打電話去問。

很快,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作出了回應:

孩子總是反駁家長,孩子是“槓精”?這是好事!質疑能力高的體現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絕對不會認為小男孩是"槓精",因為他並不是在死讀書,而是勤于思考,敢於質疑,他打破了應試教育"死記硬背""默寫一字不落"的認知。

另外一個,我們當然應該給男孩的媽媽點贊,她面對兒子的質疑,並沒有覺得孩子在"抬槓",也沒有敷衍了事,而是通過各種渠道給孩子解疑答惑。

心理諮詢師表示,"愛較真"其實是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而這個特徵其實是幫助孩子增強質疑能力、強化思維、增進思考的利器。

如果你的孩子是個敢質疑的孩子,那麼恭喜你,你有個很有主見的寶寶。

有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在抬槓的很大原因是認為自己說的和做的是顯而易見對的事,但我們要知道,孩子的經歷和閱歷不能和我們大人比,他們提出質疑是很正常的思考後的表現。

孩子總是反駁家長,孩子是“槓精”?這是好事!質疑能力高的體現

反觀那些生活中的"三好學生",大多數其實都被應試教育荼毒了,父母們也樂於讓孩子做一個被題海和補習班淹沒的好學生,卻不關注孩子是否對生活有思考。

愛抬槓、敢於與權威抗爭的孩子,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德國的一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

他將2-5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比較活潑,同時性格有比較叛逆;另一組則懂事聽話,性格軟軟糯糯的。

經過長期的對比觀察,他發現,第一組有80%的兒童意志堅強,而且長大後能獨立分析事情的對錯,有主見也很獨立;而第二組的兒童在成長中只有20%具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更多孩子喜歡依賴身邊人,喪失自決權。

所以,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孩子在和你對質的時候,說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能只看到孩子在反對你,而要看到孩子在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

循循善誘,發揮孩子的"質疑優勢"

1.及時並積極反饋孩子

孩子總是會問問題,一定會對父母的教育和想法表達國不滿和憤怒,所以他們總是會質疑我們,也就是我們認為的"抬槓"。

在瞭解這麼多後,我們應該轉換對孩子提出質疑時的態度。

首先我們要肯定孩子的質疑,會質疑是好事,讓孩子鼓勵的讚揚中更加有動力思考和提出問題,這是一種讓孩子學會思考的推動力。

孩子總是反駁家長,孩子是“槓精”?這是好事!質疑能力高的體現

接著我們不管多累,都不要否定批評孩子或者敷衍孩子,而要及時回饋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特別是在孩子犯錯時質疑我們的話語時,更不能用暴力來解決問題,而是要和孩子說明白和說清楚原則和底線,以及為什麼不能做,這樣才能讓孩子從心底裡明白道理,而不是因為父母的威脅和暴力表面妥協。

2、 引導孩子的提問

我們要知道,真正的思考還不止是表面的""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我們還要趁此機會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地探索問題之後的延續。

我們可以設置一些懸念,比如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如果事情是這樣,你會怎麼想?"等等,讓孩子帶著好奇心和探索心去了解,不僅能激發孩子的興趣,還能讓孩子沉浸在思考和探索的世界裡,這樣的思維鍛鍊比做100道奧數題還要有效得多!

孩子總是反駁家長,孩子是“槓精”?這是好事!質疑能力高的體現

3. 要"槓精"不要"插話家"

當然,我們仍然不可以一股腦地認為孩子只要反駁就一定是有主見、有質疑能力的孩子。

雖然學會提問和思考有這麼多好處,但是並不意味著可以為了反駁而反駁,或者在言語中不尊重父母,不尊重大人,插嘴、強詞奪理或者無理取鬧。

尤其是孩子插嘴的問題,在家或許父母還會妥協容忍,但是到了外面會讓人覺得沒禮貌甚至是沒教養。

所以我們一定要分清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讓讓孩子的質疑能力用對地方!

我是木木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