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打壓式」教育,小心把孩子培養成「槓精」

小陳被公司委派去日本出差一個星期,臨出發前一個晚上在親人建立的微信群裡問大家,有沒有想要買的東西可以託她帶回來,群裡的氣氛一下子就燃起來,親人們有的表示祝她一路平安,有的列了些想買的購物清單,有的給建議當地有些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小的弟弟妹妹們表示很羨慕她的工作待遇……群裡你一句我一句熱熱鬧鬧的聊著,突然,有個平時不怎麼愛說話的堂哥來這麼一段:“我們國家啥都有啊,為啥要去買小日本的東西,國外的月亮不見得比中國的圓!”聊得火熱的氛圍頓時冷場。

家長“打壓式”教育,小心把孩子培養成“槓精”

主張科學育兒的小李,每天都堅持和兒子一起親子閱讀,每天睡前的親子時間都會讀一會兒繪本,兩三歲的兒子養成了愛閱讀的好習慣,小李甚感欣慰,有天心血來潮在微信圈分享了兒子看繪本的的視頻,收穫很多點讚的同時也收到一個同事評論:我們這麼小的時候沒這些花樣,不也照樣上了大學?

家長“打壓式”教育,小心把孩子培養成“槓精”

你們的生活中有沒這樣的人,你提出對問題的一些看法,ta會從你的看法裡“斷章取義”找到漏洞,通過抬槓來證明自己與眾不同;你在朋友圈分享一些生活趣事,ta會說你在炫耀;不管你說了什麼,ta都會反駁你,其實,ta並不是真正關心事實的觀點,對人不對事,也不看氣氛就說話,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通過挑別人的刺而刷存在感。通常ta開頭第一個詞就是“不”,或者是“你錯了”“你又錯了”,“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嗎”然後發表自己的言論,只要ta開口就沒人再有接話下去的慾望。

家長“打壓式”教育,小心把孩子培養成“槓精”

網絡上將這種人稱為“槓精”。熱衷於抬槓的人,基本上就是小時候做什麼說什麼經常被父母否定,言行舉止一切大小事務都要求按父母的指令去做,管得太嚴,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也丟了學習新觀念的信心,唯一能做到的便是抬槓。

家長“打壓式”教育,小心把孩子培養成“槓精”

“槓房出生的人”通常情商比較低,習慣在言語上一定要勝過其他人。經常在所有人際關係製造“添堵”狀況,讓交流不再流動,不但堵了別了當下的感覺,日積月累,更堵了自己的發展,人為地給自己的人生設置無數紅燈,很多人經抱怨命運不公、人生坎坷,卻不知道這種人生境況是自己造成的。

家長“打壓式”教育,小心把孩子培養成“槓精”

大家都討厭“槓精”,我們為人父母的應該避免成為這樣的人,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尤其要避免孩子以後成為人見人惡的”槓精“,要怎麼做呢?

1、多讀書充實自己,遇事多思考,當你瞭解到天空的廣闊,就再也不會甘心守在井底這方寸之地看頭頂上這片天。

2、當你對人家發表的言論或舉止有異議,先耐心讓人家把話說完,瞭解清楚來龍去脈後思考兩分鐘再發言,發言時遵循自己的內心,問下自己是否真的有觀點要表達,還是僅僅只想反駁。

3、給孩子適度的自由,相信孩子自己會做得很好,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和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只有在錯誤和失敗中才能更好的總結教訓,避免下次的錯誤。要求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成長,容易讓孩子養成不思考的慣性,經常嘮叨孩子就是對孩子的不信任,活在不被信任的環境下的孩子,更容易自卑,固執,以為很有可能成為人見人厭的“槓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