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坑!“低門檻、高收益”的誘惑背後……

編者按:對投資者危害最大的,莫過於“非法”風險:非法平臺詐騙、配資交易爆倉……充分了解此類風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小編從各個權威渠道蒐集了多個風險警示案例,即日起推出“讀故事 知風險”系列文章,以案例說風險,供各位參考借鑑。

案例概述

在上海證監局此前查處的一起非法經營期貨案中,涉案人劉某以香港恆生指數期貨為噱頭,短短數月內即吸引數十名客戶繳納保證金100多萬元。令人深思的是,這些投資者大多數沒有期貨投資經驗,卻因劉某的所謂“暴利”誘惑,輕易墜入陷阱。

沒有證券投資知識的某大學教師阿敢(化名),禁不住別人的誘惑,在學校附近的證券營業部開立證券賬戶,一有時間便頻繁地買賣股票,不曾想,他這種快進快出的“投資風格”並未得到市場的肯定,幾個月下來,他賬戶上的資金縮水過半。他暗自思忖,憑自身較強的學習能力,短期內掌握投資技巧並不是件難事,技術水平提高了就可以把虧損的錢賺回來。然而,一通電話打亂了他原先的設想。自稱上海卓績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績投資”)員工的小徐主動來電,稱他們公司在做香港恆生指數期貨,做期貨比做股票容易,要麼買漲,要麼買跌,跌了也能賺錢,還說公司有提示,可以免費指導客戶操作。抱著試一試的僥倖心理,他與卓績投資簽訂了合同,多次打入保證金7萬多元。在小徐指導下,第一次他匯入2.3萬元保證金,扣除手續費,淨賺0.3萬元;但在其後交易中卻接連失利,虧損了6萬多元。阿敢很不服氣,幾天時間內炒期貨竟比炒股票虧損得更多,這家公司是否存在什麼貓膩?於是,他用自己的身份證號和姓名在香港聯交所網站查詢,顯示並無他的賬號。於是便與小徐交涉,小徐稱到香港聯交所才可以查詢賬號。阿敢這才醒悟過來,立即向上海證監局投訴。

上海證監局調查發現,卓績投資的實際控制人劉某為逃避法律責任,採用了金蟬脫殼的策略,在組織形式上大做文章,其本人使用了假名,同時借用呂某名義成立公司並由呂某擔任法定代表人,還借用其朋友名義開設個人銀行收款賬戶,以製造所有不法行為與其無關的假象。

為迷惑投資者,劉某精心編織了一個“低門檻、高收益”陷阱。首先是扯“虎皮”拉大旗。自稱香港匯亨投資有限公司(並無香港期貨業務牌照)的代理商,還出示匯亨投資的授權委託書。其次是租用高檔辦公場所。他租用上海市長寧區延安西路某高檔辦公樓作為經營場所,讓投資者誤以為公司實力雄厚。再次是提供“貼心”服務。他讓員工大肆鼓吹股指期貨的賺錢效應,派人上門簽訂合同,由專人“免費”提供指導,費盡心機來打消投資者的各種顧慮。最後是施以蠅頭小利。他設立其全程控制的股指期貨交易網站,先指使員工指導投資者買賣期貨賺點微利,以後逐步讓投資者加大籌碼,直至保證金損失殆盡。

在短短的5個月裡,劉某即招攬了32名客戶,收取客戶131萬保證金,造成客戶94萬元損失。

被監管部門調查後,劉某仍不思悔改,易地繼續經營,直至同年11月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劉某最終以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10萬元。

案例評析

非法期貨活動之所以得逞,在於其利用投資者的僥倖心理和欠缺的投資理財知識。因此,要避免掉入陷阱,投資者要掌握投資理財的基本知識,切實提高自身的防範和識別能力,為自己的財產“投保”一份必需的“平安險”。

面對此類證券期貨活動,投資者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核實相關機構的經營資質。設立期貨公司,須經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二是要了解期貨投資的風險。期貨投資的風險本身就比股票投資大,正規期貨交易的保證金收取有嚴格規定,門檻較高;而非法期貨投資採用極低保證金比例吸引投資者,其蘊藏的風險遠高於正規期貨投資。

三是要正視涉外期貨投資維權問題。由於涉及境外,而期貨交易過程又由所謂外資代表處一手操控,監管部門查證起來相當困難。資金一旦轉移至境外,即便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投資款項亦很難予以追回。

四是要識別非法期貨交易的資金交付特點。編織種種理由要求投資者將保證金存入私人賬戶,往往是非法期貨交易行為的重要特點,廣大投資者切勿上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