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決定行動,普通人如何選擇?看完《創業者》,我總結了這3點

職場中,我們常常要面對無數選擇。

選擇什麼樣的公司?

選擇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工作?

工資不能滿足我的生活要求,我該怎麼辦?

好不容易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卻發現有很多不足之處?

堅持了這麼久,還看不到希望,我要不要繼續?

......

選擇決定行動,如果不知道如何選擇,那麼行動也無從下手,人就會陷入迷茫的境地。

人生看起來很長,但緊要的就那麼幾步。做好了選擇,我們就能一路向前,朝著夢想不停歇。

面對選擇,我們該怎麼辦呢?


選擇決定行動,普通人如何選擇?看完《創業者》,我總結了這3點

面對選擇,我們該怎麼辦呢?

看完《創業者》這本書,我明白了,面對選擇的最好標準就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不知道選擇什麼時,多讀書,提升自我認知,對事物看法明瞭,自然就知道如何做選擇。

當選擇了,卻不知道如何做時,要學會學習,找到方法,自然就知道如何做。

當選擇已經確定時,我們就要為選擇負責。

《創業者》的作者鄧蕾曾是央視資深紀錄片導演,專欄作者,與孫陶然7次累計近百小時的面對面採訪後,梳理出他的成長軌跡與創業歷程,為我們展現了,孫陶然是如何對待每一個選擇,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人生會面對無數個岔路口,人們經常不知道該選擇什麼,選擇了怎麼做,應該做到哪種程度。孫陶然卻把這些做得很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成功。

  • 創刊《北京青年報·電腦時代》,開創中國大眾媒體開辦產經週刊的先河;
  • 操盤商務通,成為企業營銷經典案例;
  • 聯合創辦藍色光標,成就A股公關第1股;
  • 創辦拉卡拉金融服務公司,成為收單市場交易筆數第一名


選擇決定行動,普通人如何選擇?看完《創業者》,我總結了這3點

圖書封面


關於選擇,從這本書中,我們或許能夠得到一些借鑑。

一.不瞭解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時,多讀書

我們根據自己的認知看問題,得到不一樣的看法。當認知有問題時,會給我們帶來錯誤判斷,從而做出錯誤選擇。

在知乎,我曾看到鼴鼠的土豆老師分享的一個經歷:她開寫作課時,有很多人報名,報名學習的大部分人也都小有成就。可是,她居然接到一個投訴,說她的課騙人,自己並沒有簽約。老師問他寫了多少稿子,他居然說,不是報你的課就行了,難道還要寫稿子?

不同的認知,讓人做出不同選擇。認識到課程只是輔助手段,做出成就還要靠自己不斷練習的人,自然就得到想要的結果。而以為只要有課程,自己就能得到平臺認可的人,也會因為沒有好作品無法得到認可。認知正確,才能行動正確。

要做出選擇,一定要升級自己的認知體系,而讀書恰巧是最優方法。


選擇決定行動,普通人如何選擇?看完《創業者》,我總結了這3點

讀書可以提升認知


讀書是最優的認知體系構建方法

羅曼·羅蘭說過,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認知體系的構建,離不開我們的經歷、見識。人的經歷有限,而見識卻可以通過閱讀來不斷加強。


讀一本書,相當於經歷了書中的人生。讀不同的書,相當於讀到不同人的經歷、感悟,這些慢慢沉澱下來,就形成我們的認知體系,形成對萬物的看法。

孫陶然說,自己的認知體系就是在讀書中不斷地完善、形成的。他在高中時讀了大量書。讀書時,不太在意書中的知識點,而是關注書中人物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書中人物背後的三觀等。

比如,我們看金庸老爺子的小說,一般都沉迷於書中人物的故事情節和武功招式等,恨不得自己也擁有絕世武功。而孫陶然也愛看,但不是看那些武功,他看的是書中人物為人處事的方法。比如,他看的是郭靖的為國文明的俠之大意,欣賞的是喬峰寧願付出生命也絕不背叛中原的大節大義。

讀書時關注人物的為人處事方法,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體系,大量的書泛讀,好的書精讀,甚至做讀書筆記,然後在生活中不斷實踐、運用,我們的認知體系慢慢就建立起來了。

有了自己的認知體系,遇到任何事情都能結合自身情況,綜合所有情況,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讀書,可以不斷迭代我們做事的標準,增強認知,讓選擇更優


選擇決定行動,普通人如何選擇?看完《創業者》,我總結了這3點

讀書可以不斷優化選擇標準

二.不滿足現狀,想改變卻找不到方法時,學會學習

我們有時候想改變,卻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或者是有了方向,卻沒有方法。

比如,大家都在通過副業賺錢,你也想做,但不知道要做什麼。聽人說,寫文章可以月入過萬。於是,興沖沖地一頭扎進去。但是,沒有運營方法,寫的文章也不精彩,人也不夠勤奮,堅持一段時間後,沒有反饋,你就會懷疑,不知道該怎麼做。

威爾·羅傑說過,學習,只有兩種途徑,一個是閱讀,另一個是與更聰明的人為伍。

通過這兩種方式,我們將問題消滅,找到前行的方法。

1.向書本學習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我們生存在今日,要求知識,最普通,最經濟的方法還是讀書。

書是前人智慧的結晶,當有問題卻找不到解決方法時,去請教書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孫陶然剛進四達公司,領導讓給杭州一家企業做營銷培訓。雖然自己從沒做過,但他知道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接下任務。

從北京到杭州需要29個小時,在這段時間內,他翻遍帶的幾本書,從中摘抄並歸納出需要的東西,總結出自己的培訓大綱。

到企業後,他的營銷培訓受到對方大力讚揚,認為這是他們上過最好的培訓課。

孫老師的這次經歷也告訴我們,向書本學習,借鑑書中知識,再通過自己思考,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思維體系,找到解決問題辦法。

選擇決定行動,普通人如何選擇?看完《創業者》,我總結了這3點

讀書、思考,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找到解決問題方法


2.向行業大咖學習

學習,既可以向書本學,也可以向一些行業大咖請教,研讀他們的成功案例,思考出自己的方法來。

孫陶然工作沒多久,由於業績突出,他被總部提升為策劃室主任,需要開始招人、管人。

他還是一名剛畢業的小白,雖說做出了一點成績,但對於管理卻是一竅不通。當時市面上也沒有管理類的書籍,最出名的是聯想的管理方法。於是,他拜託在聯想工作的同學,將柳總的管理大綱複印一份,一邊研讀,一邊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體系。

後來,當柳總和孫陶然熟悉後,還曾感慨:自己公司成功的管理方法,竟然是一個外面的管理者研讀得最深入。

學習不僅可以從書本上學,還可以從行業大咖身上學。最重要的是知道,找不到方法時,我們可以通過這兩個方式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會學習,世間的迷茫,就像是泡沫一樣,輕輕一戳就散開;不會學,迷茫就像是一座座大山,壓得你生不出一絲前進的動力。

學會學習,就是掌握了前進的方法。

選擇決定行動,普通人如何選擇?看完《創業者》,我總結了這3點

通過學習,能夠掌握前進方法。


三.做選擇後,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選擇有兩種:錯誤和正確,面對不同選擇,我們處理方法也要不一樣。

1.及時止損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經常做選擇,其中的某個選擇就可能不合適。

比如,你想提高心理學方面知識,買了一本書回來。但發現書的內容實在太糟糕,就要放下書,去尋找其它更合適的,而不是一直糾結,花了錢買回來,怎麼著也要把它讀完。

著名管理學與組織行為學大家斯蒂芬·p·羅賓斯也說過,今天做的決定隻影響未來,而不是過去,所以做決定時,不要注重過去的虧損和成本。

在1994年,孫陶然曾經誤入過保健品直銷行業。他被朋友拉去聽講座,衝動下花2萬多買下一款日本磁療床墊,準備加入該行業。

回家後,他仔細思考這種直銷模式:想要做,就要先消費,並且產品功能也未必像廠家宣傳那麼好。賣這種不確定產品,不僅搭上自己人脈,還會讓人懷疑人品,於是,他果斷退出,把床墊送給了父母。

這可是2萬多元錢,1994年2萬多錢相當於現在的20萬元,並且還是他參加工作後的全部積蓄,可一旦作出選擇,就不再糾結,迅速投入到下一份工作當中。

人生只有多嘗試,才能發現自己適合哪一個。在這個過程中,不為過去的錯誤花費太多時間,將時間用在下一個上面,我們才能儘快找到正確選擇。

及時止損,正確的選擇才會來得更快。

選擇決定行動,普通人如何選擇?看完《創業者》,我總結了這3點

成年人,要懂得及時止損


2.努力讓正確的選擇成為當下最好的那一個

從做出選擇到見效,一般都需要很長時間。有的人作出選擇後,由於看不到希望,開始猶豫要不要繼續。

比如,你選擇培養一門副業來增加收入,但一段時間後,收效甚微,你會懷疑自己,不確定還要不要堅持。

很多選擇都不是立馬見效,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確定正確前提下,全力以赴,完成基本的積累過程,讓量變引起質變。

1995年2月,孫陶然租用《北京青年報》的版面,做《電腦時代週刊》,租金三個月一付。第1次付租金時,是大家湊一部分工資,又向總公司借一部分才湊夠,可是三個月卻沒有拉到廣告。

眼看著又要付第2季度租金,孫老師雖然著急,但他認為自己的方向正確。於是,他先向對方請求寬限日期,又用公司賬戶上僅剩的的十幾萬元,在北京城郊的星月湖度假村,召開客戶研討會。

他帶著員工,1對1為客戶服務,使出渾身解數,給客戶解釋在《電腦時代》雜誌上打廣告的好處。

研討會很成功。《電腦時代》的版面全部訂了出去。到年底時,顧客已經把第2年的所有版面全部預定。

網上有句名言,你不努力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正是因為全力以赴,你才能發現優秀的自己。

只要確定選擇正確,就要全力以赴,讓選擇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其實,很多時候不是選擇不對,而是你沒有全力以赴。

選擇決定行動,普通人如何選擇?看完《創業者》,我總結了這3點

全力以赴,讓選擇成為最優的那一個


結語:

選擇的過程就是實踐。通過實踐,我們驗證、升級了自我認知,讓自己的價值觀越來越成熟,在面對未知事物時能夠做出更好的選擇。

只有知道自己有什麼,要什麼,該放棄什麼,我們才不會迷茫。——馬雲

不知道怎麼辦時多讀書,增加自我認知,面對問題時自然能夠做出合適的選擇。

有了選擇後,就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通過向書本或行業大咖學習,學會解決問題方法,讓自己忙碌起來。

選擇有對有錯,我們能做的是:在發現選擇錯誤時,及時止損;發現選擇正確時,全力以赴,讓當下選擇成為最優。

明白自己有什麼,想要什麼,怎麼做,自然也就知道了該如何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