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纠正了他爹鲧堵不如疏的策略?真相并非如此

传说上古有一种可以自动生长的土壤,叫做息壤。息就是生生不息的息,传说息壤是黄帝的一个宝物,它可以根据人的需求随意生长,非常神奇。

在尧帝统治天下的时候,由于洪水泛滥,地上的老百姓生活非常艰难。大地上沧海横流,到处都是洪水,老百姓无家可归,有的住在山顶的岩洞里,有的就在树上栖身。地上的庄稼都淹死了,野兽猛兽开始出来作恶。当时的天子尧帝非常担心,他把四方部落的首领请来商量治理洪水的人选,大家都推荐“鲧”。尧帝虽然对鲧不是很满意,但是又找不到更合适的人,于是就让鲧去试一试。

大禹治水纠正了他爹鲧堵不如疏的策略?真相并非如此

鲧治水

鲧是一个神奇的人,他是天帝的后代,非常同情人民的疾苦,着急着赶紧把洪水治理好。但是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单靠自己的能力是很难把洪水治理好的,所以他常常发愁,每天都闷闷不乐。

有一天,鲧的两位好朋友神龟和神鸟来了,他们问鲧:“你为什么天天愁眉苦脸的呢?有什么事就说出来,我们帮你一起想想办法”。于是,鲧就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他们。

神龟听了以后说:“这有什么难的,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在河上筑起大坝就可以挡住洪水了。”

鲧又说:“这我当然知道,可是这么大的洪水,需要的土壤太多了,你让我去哪里找这么多的土壤来呢?”

神鸟说:“这还不容易,你的祖父天帝哪里不是有息壤吗?那可是宝物,可以随意生长,你想要多少就能长出来多少。我知道息壤藏在哪里,可以为你带路,你去偷来就可以治理好洪水了。“

神龟又说了:听说那息壤很重,如果你搬不动,我可以帮忙,我能把息壤背出来,你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鲧虽然觉得偷窃不是好事,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他便没有想太多,就把息壤偷了出来。他们带着息壤到吕梁山一带去治理洪水。这办法可真灵,只要在河边撒下一把息壤,立刻就会长出一道高大的堤坝,挡住汹涌的洪流。在积水的地方撒下一点息壤,积水很快就会干涸,露出黑色的地面。

可是,鲧偷息壤的事,很快就被天帝知道了。天帝觉得治理洪水需要依靠人间的智慧和力量,而不是靠偷窃,所以天帝一气之下派火神祝融下到人间,在羽山的郊野把鲧杀死了,取回了被窃的息壤。这一下,各地的洪水又泛滥起来。

鲧一点也不害怕死,当初他决定去偷息壤的时候,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遗憾的是没有把人民从洪水中拯救出来。所以,他死后他的精魄仍然活着,尸体过了三年都没有腐烂,而且腹内还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全部精血去哺育这条小生命,希望他的神力能超过自己,继续完成治服洪水的伟大事业。

大禹治水纠正了他爹鲧堵不如疏的策略?真相并非如此

这一段精彩的故事就详细记录在《山海经》里,原文是这样的: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山海经》

鲧的尸体三年不腐烂这件奇事给天帝知道了。天帝担心鲧会变成精怪,扰乱天廷,就派了一个天神,带着一把吴刀,把鲧的尸体解剖开来。这时奇迹发生了:从鲧的肚子里,忽然跳出一条虬龙,头上长着角,金鳞闪闪,盘旋而上,升上了天空,这就是后来治水成功的大禹。禹上天之后,鲧也化作一条黄龙,跃进了羽山脚下的深潭之中。

这就是鲧死羽山的传说。鲧的这种精神也被后人所传颂。



德承国学

德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承以相传,相续,不息,不止。

以德为根本,以国学为营养,

播撒种子,养成生命,

我们是“厚德载物 传承经典”的中坚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