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的“八大王”历史上有这个人吗?他真是有阳狂病吗?

“八大王”这个角色在《清平乐》里开局就出现了,而且非常敢于直言,说话不转弯抹角的。开局就直接捅破了刘娥不是赵祯的亲生母亲,而且也算是敢于直接支持赵祯认母的。

《清平乐》中的“八大王”历史上有这个人吗?他真是有阳狂病吗?

八大王”的这个态度而且始终如一,可惜嘴笨了点,说话直了点。

和满朝吕夷简这样左右逢源的人,专讲实话实际上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而且这还得看刘娥的宽容度,否则放到真实历史场景中,可以说“八大王”是非常危险的。

不过炒米一看,原来是“大寻寻建祥”(《大江大河》里的角色)演的“八大王” 那就不奇怪了。一个外表怼天怼地怼空气,但是内心却是真诚善良的人,倒是演什么都像“大寻”。

其实这个“八大王”的历史原型应该是“周王赵元俨”,赵光义的第八个儿子。

《清平乐》中的“八大王”历史上有这个人吗?他真是有阳狂病吗?

无论是父亲赵光义还是哥哥赵恒都对他是非常的宠爱,所以他口无遮拦,什么都不怕是很自然的。

因为他20岁才出宫就封,享受“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殿”。这种待遇放在历史上都没有几个,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的。关键是享受这样待遇的人,一般的结局都不是很好,而赵元俨是个特例。

在《七侠五义》、《寇老西》等小说当中,他被称为“八贤王”,御赐双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简直就是正义的总后台。

在《清平乐》里面,很显然这个“八大王”和“八贤王”是不一样的。其实“八大王”在正史当中也是有这么个角色,不过不是宋朝,而是明朝,明末张献忠时的一个流寇首领。所以《清平乐》里改成那个“八大王”,不知道是为了增加梗,还是出于什么目的?

实际上正史中的赵元俨和《清平乐》里的“八大王”总体相似,但还是有所差别。

因为虽然赵元俨性格狂妄,和刘娥不对付。但是像剧中那么直接的话,他还其实还是不敢讲的。正史中的赵元俨其实和几百年后的乾隆的弟弟弘昼很类似,是个非常识时务的人。

弘昼搞了个“活出丧”,赵元俨担心大嫂刘娥的猜忌和攻讦。干脆闭门不出,而且声称自己得了“阳狂症”,就是说我对我自己的言行不负任何责任,说出来的哪句犯忌会的话都非本意,与自己无关。

完全不是《清平乐》里那种只会说实话,看不惯就怼天怼地怼空气的那个“八大王”。

《清平乐》中的“八大王”历史上有这个人吗?他真是有阳狂病吗?

但是本质上赵元俨这个人还是正义的化身,只是比剧中更善于利用各种手段罢了,其实也是一个富有政治智慧的角色。

到了刘娥过世以后,他复出后,侄子赵祯对他就像赵光义和赵恒那样,对赵元俨非常好。而赵元俨对西北军事的关心是非比常人的,通过自己的方式举荐了很多名相、名将。但是很可惜,在仁宗一朝,西北的军事毫无建树,而且相对很被动。这导致赵元俨忧心忡忡,所以经常问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当时的文官宰相们都认为赵元俨“阳狂症”又犯了。

《清平乐》中的“八大王”历史上有这个人吗?他真是有阳狂病吗?

在《清平乐》里,“八大王”这个角色应该越往后进展,应该会越来越有戏,应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角色。

《清平乐》中的“八大王”历史上有这个人吗?他真是有阳狂病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