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左”“右”,而是代溝

無關“左”“右”,而是代溝 - 談談國人對美國的不同看法

無關“左”“右”,而是代溝 - 談談國人對美國的不同看法

ID:gh_d1e65c8885b3

1、

3月份,在一篇微博中,提到了金庸在2000年的一篇短篇小說《月雲》。這篇文章確實寫得好,在微博上有好幾百的評論。評論中也不乏槓精,有人就在評論裡用當時金庸出軌,其後和朱玫離婚事情攻擊金大俠。

金庸是我的偶像,雖然明知道在那件事情上金大俠有些理虧,但看到有人攻擊他時候還是忍不住生氣。

我大概是初一的時候,看的第一本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傳》。當時就驚為天人,世界上還有寫的這麼好的小說。後來就把零花錢都用來在小書攤上買書。把十五本都收集到了,報上各種課本的書皮,藏在櫃子裡最深處。時不時裝著學習的樣子,拿出來偷偷看。

金庸的十五部小說,應該每部我上中學時都讀了十遍以上。算是骨灰級金庸迷。當時痴迷到什麼程度,和同學打賭看誰對金庸小說更熟悉。問題都是諸如,郭襄在風陵渡見楊過時穿的什麼顏色的衣服,黃蓉初見洪七公做的第一道菜用的哪幾種動物的肉這類的.....

工作後,辦公室有一個同事也喜歡金庸,尤其喜歡83年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鵰英雄傳。於是我在二十一世紀初,去找了83年射鵰去看,結果除了覺得主題曲很好聽外,基本看不下去.....情節改的一塌糊塗,翁美玲也沒覺得多漂亮,服裝道具佈景更是無法形容。

那個同事比我大十歲。他的青少年時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時,中國的精神娛樂匱乏,83射鵰進入大陸,給那一代大陸人留下的衝擊遠遠不是一部武俠電視劇所能概括的。在八十年代看射鵰,和在二十一世紀看射鵰,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很多人不是喜歡83射鵰,而是喜歡懷舊,喜歡自己青少年時代的回憶。

金庸在2000年以後,把他的十五部小說重新修訂,出版了新修版金庸全集。

我這個曾經的骨灰級金庸迷,到現在為止,也沒有把新修版的十五部重新再讀一遍。

時過境遷。雖然我已經不像少年時,那麼喜歡金大俠的小說,但是,如果有人攻擊他,我仍然會很憤怒。

人對青少年時的偶像的心態,大抵如此。

2、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偶像,而偶像形成的年代,都是少年和青年時期。年齡大了,可能還會喜歡某些事物,但就很難把別人當成自己的偶像了。

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所謂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是少年和青年時期,15-35歲之間形成的。而中國,在過去50年的變化之劇烈,可以說超過了世界上所有的國家。

對60後來說,對世界的看法,是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形成;對80後來說,基本是在2000年以後形成的;而對90後來說則是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後。

現在的90後青年人,可能很難理解,上個世紀80-90年代,中國人對西方的嚮往和崇拜是什麼樣的。

我小時候,有一個和家裡關係很好的阿姨。她孩子和我差不多大,每年暑假,我都去他們家住兩個星期,一起玩。

那個阿姨長得漂亮,工作穩定,嫁的老公也老實能幹,對老婆可以說是“二十四孝”。

應該是在80年代末,那個阿姨執意要和老公離婚,帶孩子改嫁給一個比自己大二十幾歲的美籍華人,然後出國。我母親苦勸無果。最終毅然決然的去了大洋彼岸。她每年過節都給我家寄兩盒費列羅巧克力,那時真的是人間美味。一顆巧克力,我要分三天吃完。

多年之後,那個阿姨在美國過的並不是特別如意。我問母親,為什麼當時沒有勸住。母親說,當時她說,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但去了美國,我的孩子就會有像美國人一樣的人生,這個機會絕對不能錯過。

這個有錯嗎?沒錯,那時候的美國,對普通中國人來說,就是天堂,名副其實的天堂。洗盤子一天能掙大學教授一個月工資的天堂。

我自己上大學的時候,背GRE單詞背的昏天黑地,苦不堪言時,有時也有念頭,如果父母努力點,80年代去了美國,從小在美國長大,就不需要背GRE了.....

80年代,中美差距巨大,加上91年蘇聯解體,美國獨霸。

30年前,如果有人說,中國在2020年,有可能經濟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成為美國的潛在對手,社會輿論會開始比較中國和美國誰好誰壞。這個人一定會被認為是瘋子。

3、

80後的上一輩人,很多都是改開初期80年代形成世界觀的。改開後,傳統的意識形態被打破被質疑。而中國在轉向西方的同時,西方的意識形態挾經濟實力,一擁而入。其中的一部分人,在那個時段形成了對西方的崇拜,對美國的信仰根深蒂固。

這個並不是靠政治教育能解決的。青年時代崇拜的偶像,對人的影響會持續一輩子。縱然後面有各種新的更優秀的人或事出現,也撼動不了那時的偶像。

以我個人為例,我真心喜歡的歌星、明星、作家、動漫還都是青年時代的那一批。雖然已經很少重新看他們的作品了。現在的00後,可能覺得金庸的小說也就那麼回事,村上春樹的新書一點不好看,聖鬥士和七龍珠情節畫功不值一提,EVA不過是一部神經質的故弄玄虛的動畫。但對80後的人,那些都是回憶和人生的一部分。

正如現在年輕人喜歡的偶像,我也會撇撇嘴,瞧不上。

對國家的信仰,其實也很類似。

現在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那時候很多人為出國不惜一切代價,只有回到那個年代,親身體驗,才能理解。

上一輩中的一部分人,在80年代的中美蜜月期形成了對美國的良好看法和嚮往。而其後,如果沒有在美國長期生活,沒有體驗過美國普通人的油鹽醬醋、喜怒哀樂。自然,對美國社會的制度的看法,也不會發生什麼改變。

在這些人心目中,美國是完美的天堂,是偶像。那時,美國的策略是友好的,希望通過接觸和友好,來改變中國,就是所謂的“和平演變”。為了在道義上壓到蘇聯,美國權力宣揚西方的那一套民主自由,有時也不惜放棄一點現實利益來塑造自己的形象。

80年代,美國的形象塑造是非常成功的。這些人心中的信念就是,只要中國追隨美國的道路,美國一定會對中國好。

89年,特別是91年蘇聯解體之後,美中關係就不像蜜月期,有蘇聯這個共同對手時那麼親密無間。

80後的一代,形成世界觀的時期,大概是在90年代末和二十一世紀初。90年代的大使館炸館,銀河號,2001年的南海撞機。讓80後的青年人對美國的看法就是複雜得多。80後中的很多人一方面承認美國的強大,一方面也意識到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是不信任和敵意的。

90後的一代,形成世界觀的時期,是08年金融危機之後。那個時間段,一方面經濟上,美國資本主義金融核心的經濟模式遇到了巨大挑戰。一方面美國的單邊霸權外交政策,讓大家看到了美國的霸道和無理。2016年特朗普上臺,把美國唯利是圖、不講道義、極端現實的國家本質暴露無遺。

90後的一代中的很多人,對美國的看法更加負面。覺得美國也不是那麼強大,而美國本質就是一個無恥的流氓國家。

4、

中國在過去四十年的變化是在太大了。每一代人的成長環境都不同。

80後90後的一代,世界觀是在二十一世紀形成,二十一世紀,中國雖然和美國有很大差距,但已經不是完全可望而不可及。如果說上一代80年代出國留學生,許多都追求學成後留在美國,工作拿綠卡。不太願意回國。那時對回國留學生的描述都是,“拋棄國外的高薪,毅然決然回國建設祖國。”

但在我留學結束回國的時候,回國已經成為中國學生一個非常正常的選項,並不是有什麼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才會回國。而回國在頂尖企業所能獲得的薪酬水平,與海外已經沒有特別顯著的差別。而在國內,機會遠遠比美國更多。

對於新一代的國人,特別是城市中長大的國人,他們的生活水平可能還不如美國的普通家庭,但基本也是在統一量級。美國人喝可口可樂,中國人也能喝,美國人穿阿迪耐克,中國人也能穿,就算不穿阿迪耐克,國產品牌的質量和款式,也差不了太多。

在這個情況下,自然而然,新一代人對世界,對美國的看法,和老一代人就大不相同。這個區別,並不是像方方說的,可以用“左”和“右”來評價,也不是所謂的“戰狼”和“小粉紅”。這個區別,是因為不同人的成長年代不同,而產生的代際差別。中國新一代人就不會有過去一代人對美國的崇拜感,美國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強大的普通的外國,並沒有偶像崇拜。

這是時代形成的世界觀差異,是代溝。

其實美國的代溝也挺明顯的。比如看民主黨初選中的分年齡段的數字

无关“左”“右”,而是代沟 - 谈谈国人对美国的不同看法

在密執安州民主黨初選中,40歲以下的,佔29%的選民,和50歲以上的,佔55%的選民,政治態度截然不同。

5、

最近的疫情和中美在意識形態的衝突,把這種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暴露得清清楚楚。

老一代自由派知識分子還是把美國當成心中的偶像。他們完全無法接受,美國的抗擊疫情中的表現不如中國的這個現實。所以會竭盡全力的找出各種理由,證明美國做的比中國更好。

美國確診人數多,就是美國檢測力度好。死亡人數多,就是中國瞞報。

美國的藥,就是神藥,人民的希望。美國出了一個檢測設備,也得大吹特吹。

美國寅吃卯糧的印鈔政策,自然也是無比英明。

說美國不好,就是被洗腦,小粉紅,戰狼。

他們的心態,就是有人攻擊偶像時粉絲的心態。一定要全力以赴捍衛偶像。別人黑美國越狠,他們的憤怒和維護偶像的心態就越強。

當然,也有一些人的生意,就是要靠美國這個偶像的光環才能做,比如移民呀,海外購房呀,賣美國貨的跨境電商、境外的高端旅遊和其他服務呀。他們更需要維護美國的偶像光環。

新一代的很多人,看到這些,就心情極度不爽。

明明美國這次做的就是很糟糕,為啥不能尊重事實。

為啥中國政府犯的錯,就被群起而攻,美國政府犯更大的錯,就各種狡辯。

美國媒體信口雌黃,惡意滿滿,為啥中國的自由派視而不見,還是啥都說美國好。

粉圈對偶像維護的太厲害,吃瓜的路人自然會看不下去,路轉黑。

很多80後90後,其實本來就美國沒什麼太大看法。但被美粉刺激的路轉黑了。

火上澆油的是,部分老一代人,還習慣於80年代,知識精英眾人皆醉我獨醒,教育群氓的居高臨下的,教訓式,扣帽子的態度。

而新一代,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很難接受這種態度。互聯網時代,在知識的獲取上是平等的,甚至新一代比老一代有更廣的獲取信息的途徑。在信息的發佈上,也是平等的,並不需要通過媒體做為中介。

這個新一代認知的變化,美國的精英並不瞭解,也不願意去了解。而中國的老一代自由派知識分子,意見領袖,也不願意瞭解這個轉變。他們還停留在自己的象牙塔中,認為反對他們的新一代都是被洗腦的。殊不知,他們的這個態度,更讓這些獨立思考,有自己判斷的新一代人更為不滿。

也難怪,人過了四十歲,人生觀世界觀就定型了,改變起來很難。

6、

這段時間輿論場,其實可以看做一次大型的粉圈事件。

某一個偶像(美國)出了一個大丑聞(疫情應對)

偶像的鐵粉就急了,認為醜聞會影響偶像的形象,於是就拼命維護偶像。

偶像本身也是拼命甩鍋,攻擊他人(中國)來轉移注意力。

於是,中國的鐵粉就奮起反擊。而偶像的甩鍋行為,和鐵粉不顧事實捍衛偶像,攻擊所有反對者的行為,讓很多本來中立的吃瓜群眾路轉黑了。

老實說,指望老一代美粉能改變,他們世界觀已經定型,這個太難了。在00後眼裡,我這樣的80年生的也是頑固的老頭子吧。

讓時間改變一切吧。畢竟,太陽總會落山,世界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青年人的。

全球疫情越發嚴峻日報君針對各地區成立了“疫情交流群”

我們將每日更新疫情數據 | 新聞熱點 | 政策規定 | 經驗分享

也歡迎留在海外/回國的小夥伴們及時在群內

互通情況共同抗疫

无关“左”“右”,而是代沟 - 谈谈国人对美国的不同看法

請根據個人情況添加小助手進群

【留學生】⬇️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進群⬇️

備註:學生+就讀國家及院校務必按照備註格式添加好友

否則無法審核通過

因回覆消息過多,請勿重複添加

工作人員看到後會第一時間處理

【留學生家長】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進群⬇️

備註:家長+孩子就讀國家及學校

務必按照備註格式添加好友

否則無法審核通過

因回覆消息過多,請勿重複添加

工作人員看到後會第一時間處理

感謝理解和配合

願大家平安度過疫情

无关“左”“右”,而是代沟 - 谈谈国人对美国的不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