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与人交流,老师提醒家长,尝试“系统脱敏法”摆脱社交恐惧

我堂妹的女儿敏敏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今年5岁,特别乖巧懂事,但是让堂妹发愁的是,平时跟家人在一起一蹦一跳的敏敏特别容易害羞,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玩。

现在眼看就要上大班了,敏敏这种惧怕社交的心理似乎越来越严重,只要有人敏敏就立马缩到堂妹的身后,不敢说话不敢做出任何动作,直到那人走了之后,才出来。

平时去游乐场只要看到人多,敏敏就拉着堂妹的衣角说要回家不想玩了,幼儿园的老师也说了,在幼儿园敏敏总是自己玩,不跟其他小朋友接触,有什么也不敢跟老师讲。

听了堂妹说完敏敏的这些情况,我立马想到敏敏可能患了“儿童社交恐惧症”

孩子不与人交流,老师提醒家长,尝试“系统脱敏法”摆脱社交恐惧

什么是儿童社交恐惧症

儿童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情绪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典型症状表现为:

◆在公众场合,比如游乐场、商场、幼儿园等,孩子会慌张恐惧。

◆在一些人多的地方,孩子不敢和小朋友交流,说一句话吞吞吐吐讲好久,极度痛苦。

◆孩子害怕见陌生人,更不愿意和陌生人交谈,严重的会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社交。

儿童社交恐惧同时会伴有躯体的一些症状,比如口干、出汗、心跳加速、脸红、结巴,还有呼吸急促手脚冰凉,严重的会出现惊恐的表情。

堂妹的女儿敏敏很多症状都符合这个儿童社交恐惧症,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倾向,我提醒她一定要引起重视。

孩子不与人交流,老师提醒家长,尝试“系统脱敏法”摆脱社交恐惧

为什么孩子会得儿童社交恐惧症

1、父母教育不当

比如有的家长经常采用压制训斥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犯一点点错误就对孩子严加指责,对孩子的批评多于称赞,孩子变得胆小没有自信,做事总是小心翼翼,害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

或者有的家长从小就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准去别人家玩,也不准别人来自己家玩,长期这样,孩子便失去了社交的欲望。

2、孩子在社交中遭受过心理创伤。

比如在跟别的小朋友玩耍的过程,曾经被欺辱过;或者经常被父母当众打骂过,心理还留下阴影。

孩子的心理创伤没有得到修复,心理阴影会让他在社交中因害怕不断退缩,久了必然会被抑制。

3、人际交往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有的孩子因父母工作忙,常年跟老人生活在一起,老人不懂引导孩子去社交,孩子不知道如何去跟别人交往,那以后在人际交往能力也很难发展起来。

孩子不与人交流,老师提醒家长,尝试“系统脱敏法”摆脱社交恐惧

孩子社交恐惧,难道就只能这样任其发展下去吗?还有补救的方法吗?其实,我们可以利用系统脱敏训练法,帮助孩子摆脱社交恐惧。

什么是系统脱敏法

在说系统脱敏法之前,不得不说它的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

巴甫洛夫把狗固定住,然后在每次给狗食物的时候就摇铃,铃声跟食物同时出现,然后狗就会产生唾液。

我们都知道狗只要看到食物嘴里就会产生唾液,巴甫洛夫称其为无条件反射;当经过摇铃给食物训练后,即使后来只摇铃不给食物,狗听到铃声依然会产生唾液,巴甫洛夫称其为条件反射。

如果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将会得到巩固;如果长时间只摇铃没有给食物,慢慢的条件反射就会削弱,直到消失。

孩子不与人交流,老师提醒家长,尝试“系统脱敏法”摆脱社交恐惧

而系统脱敏训练法的治疗原理是对抗条件反射。

我们知道,焦虑或恐惧是一种习得行为,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比如,人群是孩子恐惧的对象,孩子一接近人群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形成条件反射。消除这种恐惧的积极办法就是解除恐惧对象,抵制条件反射。

这就是系统脱敏训练法。

系统脱敏法三步骤:

1、建立引发恐惧或焦虑的事件由低到高进行等级排列。

应该注意的是,每一等级的恐惧都应该能够用全身放松来抵消,要不然就达不到脱敏的效果。

2、训练患者学会完全放松肌肉

一般需要6-10次训练,每次半个小时,每天1-2次,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3、进行脱敏训练

√想象脱敏训练:在想象的情境中进行脱敏消除恐惧。

√现实脱敏训练:实际操作,这步是重中之重,完成了才算脱敏成功。

孩子不与人交流,老师提醒家长,尝试“系统脱敏法”摆脱社交恐惧

那我们怎么利用系统脱敏法帮助孩子摆脱社交恐惧症

▼第一步:建立孩子的社交恐惧等级

如果有的孩子年龄较小,不能主动说出事件及恐惧值,那么家长可以和孩子沟通,然后由家长按照孩子认为的从轻微到严重的程度进行排列恐惧等级。

比如:

第一等级:准备出门去游乐场,内心不安,恐惧值为15

第二等级:去到游乐场,看到很多小朋友,轻度恐惧,恐惧值30

第三等级:跟其他孩子打招呼,中度恐惧,恐惧值50

第四等级:跟其他孩子借玩具,高度恐惧,恐惧值70

第五等级: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极度恐惧,恐惧值100

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排列。

▼第二步:训练孩子根据家长的指示学会完全放松身体

家长可以根据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音乐伴奏,让孩子通过进入冥想状态来进入放松的状态。

可以孩子先闭上眼睛听一分钟音乐,然后家长开始缓缓道来,用引导词积极地暗示孩子,当然,引导词要充满阳光、愉悦和爱。

引导词范例如图:

孩子不与人交流,老师提醒家长,尝试“系统脱敏法”摆脱社交恐惧

这个放松训练不一定是一次到位的,需要家长耐心地配合孩子。在这期间可以要求孩子感受一下肌肉紧张和松弛的不同,这样长期反复的训练,一直到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巧使用,任意把握。

▼第三步:进行脱敏练习

1、想象脱敏训练

让孩子想象准备去游乐场玩的情景,当孩子能够想象并感到紧张便停止想象并且进入放松状态,等完全放松了,再继续想象,一直反复这个过程,直到孩子对这个场景不再产生恐惧,该等级的脱敏就完成了。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下一个等级的脱敏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一次训练不要太多,最好三四个等级就够了,以免给孩子太多压力。

从低到高一级一级地训练,直至完全脱敏,然后再进入现实情境脱敏环节。

孩子不与人交流,老师提醒家长,尝试“系统脱敏法”摆脱社交恐惧

2、现实脱敏训练:

在现实脱敏训练期间,父母的引导特别重要。

√第一等级

准备去游乐场时,孩子如果产生恐惧心理,便引导他放松自己,直到不再恐惧,方可出门。

√第二等级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慢慢来到游乐场,孩子面对那么多小朋友,在内心恐惧的支配下,可能会紧张地握着家长的手,千万不要甩开孩子的手。由于之前的放松训练,这个时候家长的牵手和谈话能让孩子很快放松下来。

当孩子可以很自然很放松地看着其他小朋友跑来跑去的玩耍,内心不再恐惧时,脱敏也算完成了。虽然他还只是在父母的陪同下远远地看着而已,但是千万不要忘了发自内心地给孩子鼓励和认可。

√第三等级

在引导孩子跟其他孩子打招呼之前,家长可以先做好榜样,带头跟其他孩子或大人打招呼,并告诉孩子,跟人打招呼是一个礼貌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就应该这样。

如果孩子还不愿意,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安排,让朋友带着孩子不认识的小朋友来跟你们打招呼,再鼓励孩子回礼。等孩子接受了这样的过程,慢慢放松下来,再次鼓励孩子去跟那些游乐场的小朋友打招呼。

孩子不与人交流,老师提醒家长,尝试“系统脱敏法”摆脱社交恐惧

√第四等级

跟其他小朋友借玩具不单单是一句“晚上好”这么简单。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怎么跟人家借东西,比如“能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一下吗”。

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带玩具出来,肯定会有小朋友觉得好玩,想借,可能小朋友借了还不会玩,那就可以鼓励孩子去教小朋友怎么玩,最好再鼓励孩子去要回来。这一来一回的互动中,恐惧逐渐消除。

√第五等级

当到第五等级的时候,父母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让孩子感受到交往的乐趣。当然,家长还是要呆在孩子身边。可以等过了几天,孩子习惯了,家长再慢慢地坐到不远处的椅子上等。

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情绪不高,可以结束,改天再练习。

当然,每个等级不一定一天就能脱敏完成的,有可能一天只能完成一个脱敏,也有可能几天才能完成一个等级脱敏,这都是很正常的,家长首先就是要有耐心和恒心,不可着急一口吃成大胖子。

孩子不与人交流,老师提醒家长,尝试“系统脱敏法”摆脱社交恐惧

儿童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一定要保持一个稳定温和的态度,给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应该要及时鼓励和肯定。

-END-

作者:小布兜妈妈,幼教工作者,相信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