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商鞅变法会成功?遵循“酒足饭饱思礼仪”很重要

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少朝代或政权为了救亡图存,维护统治,进行了改革弊政、变法图强的改革,如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魏国“李悝变法”、赵国“胡服骑射”等,还有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等等。

历史上的很多朝代的变法,大多数都促进了时代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弊政,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不过,从整个变法深度和影响来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当时最为彻底、最为成功的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为何商鞅变法会成功?遵循“酒足饭饱思礼仪”很重要


为何商鞅变法最彻底、最成功呢?我们先来看看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商鞅变法前的序幕——《垦草令》的颁布

秦国在正式变法前,首先在公元前359年颁布《垦草令》,主要内容有:

1.刺激农业生产;

2.抑制商业发展;

3.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

4.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

5.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为何商鞅变法会成功?遵循“酒足饭饱思礼仪”很重要


商鞅第一次变法

《垦草令》颁布后的公元前356年,商鞅正式实施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是:

1.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2.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4.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5.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为何商鞅变法会成功?遵循“酒足饭饱思礼仪”很重要


商鞅第二次变法

商鞅在第一次变法后的六年,于公元前350年进行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是:

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3.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4.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5.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6.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为何商鞅变法会成功?遵循“酒足饭饱思礼仪”很重要


商鞅变法分析——“酒足饭饱思礼仪”

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离不开商鞅的智慧,离不开秦孝公的支持,最主要的是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其中,遵循“酒足饭饱思礼仪”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变法能否成功和延续。

为何这样说?因为只有满足了温饱,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才能得到支持,如果满足不了温饱,再好的变法都是瞎扯。

比如变法前奏《垦草令》的措施,都是以提高农业产量为目的的变革,也就是说商鞅变法之初,首先是解决百姓温饱问题,让百姓摆脱贫穷,逐渐富裕起来。《垦草令》顺利推行三年后,商鞅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变法。

如果说《垦草令》是让百姓富裕的话,那第一次商鞅变法就是对富裕起来的农民加以约束,开始富国强兵,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员稳定获取。


为何商鞅变法会成功?遵循“酒足饭饱思礼仪”很重要


在第一次变法顺利施行6年后,秦国已经实现民富、国强、兵精,这时候才开始更深层次的变法,如第二次变法第二点,正是有了第一次变法的基础,才有实力大兴土木;第六点则是去除残留的戎狄风俗,推行更加文明先进的礼仪。

通过以上对变法内容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发现,商鞅变法不同于其他变法,并没有一气呵成,让天下民众措手不及,而是先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饭问题,然后步步推进,逐渐深入。

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最后失败,很大原因就是在变法过程中有很多弊端,底层老百姓不但没有获利,甚至还更吃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老百姓开始反对变法,这为保守派的攻击找到了理由。

如果商鞅急于求成,一开始就把变法的所有内容全部公布,不但会遭到旧贵族更加强烈的反对,就是底层的民众也不会支持,到头来,商鞅变法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为何商鞅变法会成功?遵循“酒足饭饱思礼仪”很重要


比如清朝的“戊戌变法”仅仅进行了100多天就草草收场,很大原因就是太急于求成,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诏令下发,很多都过于超前,让下面的人无从着手,很多变法内容在当时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办法施行,“戊戌变法”成为“百日维新”。

可见,商鞅变法的成功,正是不急于求成,一步步来,首先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然后才进行更深层次的文明、制度、礼仪上的变革,最终获得成功。

“酒足饭饱思礼仪”,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才会有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

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知历史,明兴替,懂得失,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