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致大萧条?会掀起一波中型企业的并购潮吗?

【案例1】

同学X,在广东有一家开设了十三年的模具制造工厂,每年几千万营业收入,虽然近年利润率下降,但还算过得去。作为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理工男,一直想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锁定所在行业领域的工业互联,集聚同行,从设计、技术、产能、设备、工装、维护、人才等诸多维度出发,打造生产要素及工厂管理资源的共享生态系统。去年五月毅然决定关闭工厂,以集中精力二次创业。我问他为什么不把工厂出售?回答说找不到合适买方,只能把设备廉价卖给了同行,而需要维系的长期客户一并无偿给了同行。厂房是长租,还没有到期,自己顺势做了二房东。

【案例2】浙江Y先生,是一家前后三十多年演变历史的食品企业绝对控股大股东,系非上市股份公司,业绩不错,年销售十几亿,利润三四千万。近年一直在与主板上市公司洽谈并购,曾经接近成功,最后又出了意外,仍在NEEQ挂着。有问为何不再努力一把,自己去主板IPO呢?了解到年纪大了,如在国企早就退休了;二代也不想接班,变点现该享受一下赚钱之外花钱的生活。

【案例3】上海Z兄,贸易公司创始人,曾经十多年的同行前辈,每年三五千万销售额。若干年前健康以及家庭原因,加上做代理商利润渐微,决定退出。客户关系可以打招呼,转介绍拿佣金也能持续一段时期,但是还有好几百万的库存怎么办?

只能找到同行,昔日的竞争对手,坐下来商量。当然结果就是贱卖,还有一部分老款产品,只能送朋友,或者当废品处理,而且还要限时解决,不然仓储费用又会让他揪心。

疫情致大萧条?会掀起一波中型企业的并购潮吗?

以上这些场景,是不是你也很熟悉?虽说大家都知道,百年老店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但是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就是几年。其中原因很多,也包括统计口径的不同,但是民营企业的存活率更低,是不争的事实。眼下疫情不知何时结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大批企业在盘算自救方法,同样一大批企业在奔赴壮烈牺牲,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

当然,把企业做上市,是很多创业者的梦想,投资人的目标。但是加上去年开启的科创板,中国现有各类上市企业不超过4000家,不到中国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这条路很拥挤。

疫情致大萧条?会掀起一波中型企业的并购潮吗?

来看另外一组数据吧!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有5000多万家(含工商个体户)。中国中小型企业数量分析显示:中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 97.3%,提供城镇就业岗位超过 80%,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60%,上缴利税占 50%。中国发明专利的65%、企业技术创新的 75% 以上和新产品开发的 80% 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我们参用以上数据,得出我国中型企业2.4%,小微企业97.3%,大型企业0.3%。对比美国数据,美国中型企业(400万美元-10亿美元年销售收入)占了21%,小微企业接近79%,大型企业所占比例一样不足1%(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并购之王》第一章第9页)。由此,也可以看到中美企业的差距,也就是说,区别对待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制定不同的扶持发展政策,应该是我们发力的重点。

疫情致大萧条?会掀起一波中型企业的并购潮吗?

大型企业,包括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等,属于0.3%范畴,太多的文章涉及,此文不谈;97.3%的小微企业,含八成工商个体户、夫妻店,几百万及以下年收入,入局出局频繁,也非本文聚焦。

重点谈谈如文章开头讲到的那些中型企业吧!

什么是中型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2011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推出《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对工业企业的划分是: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概括起来,中型企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4亿元。大致数量:99.7%-97.3%=2.4%,(2.4/99.7)%=2.41%,2.41%*5000万=121万。

应该说,开篇提到的三个案例,就是这支队伍中的典型,都是十多年或更长时间的中型企业,在中国能够生存发展十年以上的企业,还是不错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创始人选择退时,可以走的路相当地窄。

疫情致大萧条?会掀起一波中型企业的并购潮吗?

这个群体是独特的,是中间层,是承上启下的。对于这个群体展开并购业务,是有实实在在需求的。他们的悄然离场,要比小微企业的退出,更加容易错配价值或价值丢失;他们失去向大型企业发展的机遇,对于鼓励双创而言,有点顾此失彼,甚至是捡了芝麻、丢了小西瓜;当然对于中型企业主们自己,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企业其实也是并购活动的驱动因素和实实在在的卖方。

那么中型企业该和谁展开交易呢?谁才是买方或新的投资者呢?

从买方规模的视角来看,被大型企业并购,与中型企业整合,由特殊的小微型企业吞食,乃至有实力的个人投资者介入,都是有可能的。

麦克莱恩集团(The McLean Group)董事长丹尼斯-罗伯茨,作为资深投行家,在美国担任过大量并购交易的顾问,也是一名价值评估师。他基于几十年的从业经历,提到各种可能的买家。我将其长篇论述,概括为七种类型——

1,整合并购发起者,意图把行业“滚动起来”,往往愿意支付更高溢价;

2,行业战略性买方,充满干劲最值得期待的优质买方;

3,私募股权机构,包括侧重早期投资的风投基金,专注后期的投资组合基金与企业重组基金,还有对冲基金;

4,个人投资者,既拥有一定的实力,又具备收购的战略动机;

5,行业非战略性买方,通常是与卖方同行,谙熟趁低吸纳;

6,管理层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

7,境外买方。

疫情致大萧条?会掀起一波中型企业的并购潮吗?

进一步,如何找到他们呢?作为行家里手,丹尼斯-罗伯茨也给出了建议,总结一下有五个渠道——

渠道一,同行业买方(Silo Mates),认为占了25% ,搜索同行伙伴不会太费劲,特别是规模较大或上市公司的同行。

渠道二,隧道(Tunnels),指没有直接涉及卖方业务或产业链,但能从收购中获益,如销售电脑的会因为卖打印纸获益,两者客户重叠。

渠道三,梯子和供应链(Ladders and Supply Chains),简单讲就是在上下游中寻找卖家。

渠道四,地图买家(Mapping Buyers),好比地毯式搜索意在通过收购开拓新市场的潜在买家,会与其他方法产生重叠。

渠道五,客户端(Clients),即作为客户的卖方分享给投行的潜在买家,认为这种情况有三分一。这好比王婆是在西门庆的指点下去找的潘金莲。

在中国很多投行,都盯着大型企业的并购,盯着那些有六个数字代表的上市公司作为潜在买家,这其实是不够的。说明国内中型企业的并购市场还在形成的过程中,投行人士“挑食”,除了选大单的天性,也是因为中型企业主们观念局限、意愿有限、时间受限。

怎么办?对企业主给出四个建议——

疫情致大萧条?会掀起一波中型企业的并购潮吗?

首先,要改变意识,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商品,可以交易;

其次,在日常运营中,就该懂得兼顾两个概念的平衡:做一个赚钱的企业与打造一个值钱的企业;

第三,充分挖掘企业值钱的元素,比如核心技术、客户资源、人才团队等;

第四,入局就要想到出局,进场就有离场意识,和重视开发与维护客户一样,平时就要留意积累潜在的买家信息。

疫情致大萧条?会掀起一波中型企业的并购潮吗?

我相信,美国企业的发展历史,特别是中型企业的退出方式与并购交易,对我们是有借鉴意义的。每个地区的政府,在高度重视当地企业的IPO数量,落实国家双创政策的同时,应该对中型企业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同时,各类企业服务公司,如咨询公司、尽调公司、律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各种企业家平台、私董会等,都能够也值得以区别于传统投行的角色,参与到中型企业的并购活动中。

最后,分享一下摩根大通私人银行的观点:抓住波动性的机会,在错配失序的市场里寻找价值投资的机会,优质资产在最近的疫情危机中被抛售,价格错杀。未来十年的持久投资趋势有三个:数字化转型、医疗健康行业创新、可持续投资。这将是驱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冠疫情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加速这些趋势的成形。

疫情致大萧条?会掀起一波中型企业的并购潮吗?

那么疫情后,会不会迎来一波中型企业的出售与并购潮呢?


即便是在灰暗的日子里 也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

精彩总在未来 | 下一篇值得期待

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大萧条吗? (单选)
0人
0%
会。
0人
0%
不会。
0人
0%
不太确定…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