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也後悔,不買也後悔”,雙11背後的套路有哪些?

昨晚,在雙11開始前兩個小時,我就跟春節守歲似的,開始坐立不安。一會兒刷進李佳琦直播間看看,一會兒刷新下淘寶頁面,一會兒加個購物車,就怕錯過點什麼。

零點開始之後,我就更慌亂了:“雙11開始了,我要買啥?我到底要買啥?”

折騰到凌晨1點,好不容易想起來給孩子買兩件睡衣,花出去40塊錢,終於能安心睡了。

躺在床上,我突然覺得自己有病,明明沒啥要買的,一晚上上竄下跳,激動得跟個神經病似的,我到底圖個啥?

我這狀態大概就是典型的“買了後悔,不買也後悔”的雙11狂歡後遺症(這名兒我瞎編的)吧。

不得不說,雙11的套路越來越深了。“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的套路”,這套路說的就是雙11套路本路了。

來,接下來,我跟大家聊聊,雙11都有哪些讓你心甘情願掏錢錢的套路。

“買也後悔,不買也後悔”,雙11背後的套路有哪些?

套路一 :滿400-50

往年雙11,是滿300-30,後來發現,全年大小節:元旦節、情人節、女神節、勞動節、520、端午節、兒童節、七夕節、中秋節,還有各大電商生造出來的各大節日也都是滿300-30。

減30,乍一聽挺多,其實也就是打個9折,還不是全場9折,而是買夠300打9折。今年的雙11,滿400-50,折算下來8.75折,要求是買滿400塊。

所以,可能你原本只想買個幾十塊的小東西,最後為了省50塊湊單湊到400塊。

50塊 vs 400塊 到底更省錢了?還是花更多了?

套路二:定金立減

雙11之前,定金預訂早早開場。付定金X元雙11當天立減Y元,風險是“萬一雙11當天你不想買了,定金不退”。

這個套路利用的是人們對“風險厭惡”的心理。

不買省更多帶來的愉悅感並不能抵消不買損失定金的厭惡感。所以,如果你一時衝動付了定金,哪怕你付完就後悔了,放心,基於對損失的厭惡,你多半還是會付尾款的。

套路三:限時搶購

大家都知道雙11搶購一年就一天,有的產品更高的優惠甚至就在0-2點,所以,這個時間限制給人很大的壓迫感。

這種壓迫感在暗示你“快買,快買,不買就來不及了,不買就虧了”,“快買、快買,不買就錯過了”,這種壓迫感會促使你儘快做出下單的決定。

套路四:營造全民狂歡的氛圍

雙11,早早開始預熱,無論打開哪個app,你都會看到雙11的消息。

蓋樓,領紅包,線上線下,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都在期待,都在被影響。

可能你本來是不想買東西的,甚至你都不知道雙11到了,但你的手機會告訴你“雙11來了,你該買東西了!”

什麼?沒啥想買的?

不,你有,你一定有!

不買你會後悔的!

……

你的理智已經停止了思考,於是,你匆匆搜了兩件東西下單,殊不知這兩件東西在雙11的浪潮中混水摸魚,竟然比平時更貴。

在這場全民狂歡裡,理智的人是真的買到了需要且更優惠的東西,盲目跟風的人可能只是買了個重在參與的心理安慰。

最後,提醒一下,雙11的本質是光棍節哦!你脫單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