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元丞相伯颜率重兵南下攻宋。在一个汉人农夫的帮助下,伯颜成功地绕过了南宋前线重镇郢州及其坚定的抗战将领张世杰,并成功击败了由夏贵率领的南宋水师精锐,直接突破长江天险,兵压临安城下。

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一时间,南宋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临安附近的各州县大多纷纷开城投降,仅有常州和潭州在孤独地坚持抗战,直至被元军攻破。随后临安城破,在文天祥竭尽全力的拖延下,张世杰带着皇子益王赵昰来到福州即位。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夜,真州守将苗再成在噩梦中被侍卫惊醒。在极端不安与无尽的担忧中得知,一位衣衫褴褛的难民,自称是朝廷的宰相,要面见真州守将。

其实宋氏江山早已经沦陷过半,蒙古士兵的铁蹄在秀美的江南横冲直撞,烧杀抢掠。全国上下,早已人人自危。还有谁会愿意来到这淮西前线重镇真州呢?

那个衣衫褴褛的来访者,正是南宋朝廷的枢密使,同中书省门下参知政事,状元宰相文天祥。

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文天祥用他超人的魅力,感动了伯颜。虽然宋军一路战败,他本人也被俘,但是对他无比佩服的伯颜依旧用蒙古的贵宾之礼对待文天祥,而不是让他和其他战俘一样坐在囚车里面。

正因如此,伯颜给了文天祥一个机会。在路过淮西的时候,文天祥瞅准机会,在一个黑夜里杀死了看守,一把夺过了蒙古的战马,逃到了此时仍有宋军主力驻扎的真州。

苗再成选择了相信文天祥,他们二人决定一同联合残余的淮西军与当地的保甲义军,共同抗战,夺回失地。

他们需要联系的第一个盟友,就是扬州的李庭芝。此人是南宋末期除张世杰和夏贵以外,全国的第三战力,更是出了名的硬骨头。只要能联系上他,则大事指日可待!

为表重视,文天祥决定以宰相之尊,亲自前往扬州,去联合李庭芝。

就在文天祥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的时候,远方飘来一个传闻,说元朝派了个宋廷的叛逃宰相来淮西,以图招降南宋的淮西诸军。

对此,文天祥不以为意,他乘着夏贵赠与他的高大战舰,一路直下扬州。

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宋末第二大战斗力,坐拥宋军残余的最后精锐水师主力的夏贵,投降了!

夏贵的投降,充满了遗憾与疑惑。他一生从军数十载,与蒙古军交手二十余年。战阿术敌伯颜,二十余年来,不论胜负都是竭尽全力。他此时已经七十九岁了,在投降大元后,他也不过就多活了三年而已。而这一降,他身前的一切功绩,都化为了过眼云烟,再也不足为道了。

夏贵投降可谓是彻底打乱了南宋淮西诸军的部署。本来已经开始趋于团结的淮西军,又因为信任的问题,开始了分化。最终被蓄谋已久的元军逐个分割包围,孤立了起来。

无奈的文天祥只好再掉头返回真州,可是这回真州也出事了。固执刚硬的李庭芝,一定认为是文天祥劝降了夏贵,所以他密令苗再成诱引文天祥进入真州,再将其捉杀以除后患。

好在苗再成是武夫出身,他没有文官那么细密的思维和精细的考虑,他是真切的被文天祥的爱国热诚所感动。所以他既没有让文天祥进城,也没有选择去捉杀他。而是出示了李庭芝的通缉令,让文天祥自己离去,好自为之。

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于是,文天祥就此不得不再次独自上路,前去宋廷最后的容身之处,福州。

在福州,各路流亡的大臣和军民,包括军方第一人张世杰;前逃跑宰相陈宜中;帝师陆秀夫在这里重新团聚,组成南宋小朝廷,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史称宋端宗,改元景炎元年。进封皇弟赵昺为卫王(皇储候选人),升福州为福安府。

这里,让人万分不解的是,逃跑宰相陈宜中竟然又坐了首相,还兼任枢密使。军方大佬张世杰还只是枢密副使,都督诸路兵马;帝师陆秀夫为直学士,进入中书省;文天祥为枢密使同都督,与张世杰分管义军。

至此,南宋端宗朝终于建立完毕,即刻下诏各州县前来出兵勤王,以图谋复兴。 别看这朝廷虽小,还在流亡途中,这老派文人的工(掐)作(架)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尤其是这个首相陈宜中,战时未见其功;封赏但见其骂,作为端宗朝的首相,以身作则,带头打响了内讧第一枪。

第一个中枪的,就是倒霉的陆秀夫。陆秀夫,字君识,号东江,宋理宗景定元年的进士,宋末三杰中的第二杰。

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陈宜中最看他不顺眼。为什么呢?当年在临安的时候,陈宜中是首相,陆秀夫是宗正(负责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天差地别的身份。在前往福州的路上,是陆秀夫,把已经隐身成功,跑路享福的陈宜中再次挖了出来。结果就是,当年那个小小芝麻官把自私自利大宰相捞了出来,而且如今身份还相差不大。

所以说啊,陆秀夫这波也是做得不一般的大了。您明明知道这个陈宜中是个什么货色,还偏偏要拉他一把,何苦呢?

果然,陆秀夫天天喊抗战,大有不战到最后一人绝不罢休之势。 陈宜中却烦得要死,遂指使御史台的言官弹劾陆秀夫,务必要把他赶下台,不然有太多的事根本没法做。

可怜的陆秀夫,他确确实实,只是一个和皇亲贵胄打交道的文弱书生。至于朝廷这个舞文弄墨的战场,陆秀夫实在是太秀气了,哪里斗得过身经百战的陈宜中。

于是,陈宜中在福州的陆地上,做着非常熟悉的“本职”工(甩)作(锅)

陈宜中消停了,张世杰又开始整事儿了。怎么咧?他看文天祥不顺眼,不顺眼,非常非常非常的不顺眼。

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张世杰打算向南方发展,没有最南只有更南,他认为以目前南宋的实力,只能在广州先落脚,成立政治新中心,至少先稳定下来。而文天祥则主张北上,迁都永嘉(今浙江温州),打开局面,而且至少这样才能勉强称之为国家。

面对文天祥喋喋不休的建议,张世杰终于“同意”了他。他让文天祥自己去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在那儿建立根据地,即日启程。至于福州的兵嘛,你一个也别想带走。

孤傲清高且精彩绝艳的文天祥,毅然决定孤身启程,尽管这与他的初衷不符,也仍然坚决执行。

现在,张世杰终于可以放开手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没人可以掣肘他了。嘿嘿,错了,文天祥那是何许人也?状元宰相!他虽孤身一人上路,却一呼百应,影响力迅速飙升,瞬间就有十多二十万人愿意追随他。

这一下,就把张世杰置于一个无比尴尬的地步

文天祥就此被隔离在外。直到被元军不断的冲击,攻打,分割包围,不断地被削弱,直到最终的战败,被俘……

解决了文天祥以后,小朝廷终于统一了意见,不内讧了。同时,元军也终于整备完毕,再次南下。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十一月中旬,元军自浙入闽,逼近福州。小朝廷的反应迅速果断,真正且彻底地贯彻了张世杰的政策——全体登船,直接向南逃跑。

那一日。雾满沧海,浓如纱幔,元军的水师与宋廷的船队擦肩而过,其状况险过剃头!蒙古军的不善海战,终于是让张世杰一行在不知不觉间躲过了危险。

接着,船队南下泉州,这里有他们的既定目标——宋裔的阿拉伯大商人蒲寿庚。此人正时任提举泉州市舶司,三十多年里掌管着南宋的海外贸易。

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眼下小朝廷物资严重缺乏,尤其是战船,而这些正是蒲寿庚囤积最多的资源。 面对小朝廷的要求,蒲寿庚满口答应,不仅如此,还希望小朝廷留在泉州,把这里当成行宫。

张世杰的选择是摇头,他深知蒲寿庚一直在元和南宋之间摇摆,更何况,此时南宋已经濒临亡国,这人还这么热诚,俗话说“物反常必为妖”是也。遥想北宋当年的铁壁相公韩琦,也正是凭借这一点,识破了李元昊诈降的策略。

张世杰趁蒲寿庚回泉州内城的机会,把外港的战船都洗劫了。这种君父洗劫子弟的行为,彻底地激怒了蒲寿庚。蒲寿庚纠集起座下的各种势力一齐扬帆出海,把抢劫了他们的张世杰一行打得落荒而逃。

次月,蒲寿庚降元,不久之后尽杀赵宋宗室子弟数万人。宋亡后,他们家更是远赴重洋,追杀赵宋遗孤,一个都不放过。如此恶毒,终于赢来了报应,明太祖朱元璋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国以后,把蒲家人灭族,一个不留。极少数苟活下来的蒲家族人,终身为奴,直到清朝末年,都没能翻身。

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甩开了蒲寿庚以后,张世杰一行扬帆远去,不去理会身后发生了什么。他们的路还要走很远,很远……

他们先是到达了潮州,元军追杀过来,张世杰一声令下,集体跑路,直奔惠州。

在惠州呆了数月后,到了景炎二年(公元1276年)四月,元军又追了上来。张世杰只得再次起航,来到了官富场(今香港九龙南)。此时,小皇帝赵昰生病了,张世杰不得不暂时停下来,下令上岸盖房,在这里长期居住。

只可惜七个月之后,他们又被迫再一次上船出海,因为元军又追过来了。这一次,是张世杰的死对头,灭宋急先锋张弘范亲自领军。

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张世杰无奈,只得再次逃跑。

张弘范紧追不舍,两支宏大的船队几乎形影不离,从广州到秀山,从秀山到香山岛(今广东中山),双方且战且行,直到香山岛。

在香山岛,被追了两万里的张世杰终于爆发了,他不服,他要反抗,他要和和张弘范狠狠干一架!

结果宋军,惨败,减员严重,又遇上了滔天的飓风。首相陈宜中率领的八百艘战船全都翻了。据可靠记载,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其余的都被淹死。

这人就是我们的逃跑宰相陈宜中……也就是在此时此刻,史书上对陈宜中的记载就到此为止了。估计实在是受够了这一切,陈宜中再次跑路。他提议大伙儿去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过海外陆地生活,并热情高涨地说他去给大伙儿打前站,去探路。

陈宜中逃跑后一月,小朝廷的船队到达了井澳(今广东中山南海中),在这里他们再次遭遇了飓风,大约四成的船都翻了。早已经重病缠身的小皇帝赵昰的座船被飓风击翻,终于连吓带病地驾崩了。

接连翻船,皇帝驾崩,让所有人的希望,都被击穿了。

包括张世杰。

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在这,关键的时刻,文弱,且在之前并不出名的陆秀夫站了出来,高呼道:“度宗皇帝有一子尚在,将置其何地。古人有以一旅以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备,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立国?!”

那时,在炙烈太阳的灼烤下,在苍凉孤寂的大海上,陆相公的肺腑之言久久回荡。回忆起这一路的坚持与辛酸,还能坚持来到这里的,都是难忘故国、绝不屈膝异族的忠勇刚烈之人;都是不愿沉沦灭亡,苟为亡国之人!

一团火焰再次出现在张世杰的心里,开始再一次茁壮燃烧。他立即收拾起一切痛苦绝望的心情,率领众人,立宋度宗的第三子,赵昺为帝,史称宋末帝,改元祥兴元年。所以,赵昺,又称为祥兴帝。拜陆秀夫为首相,出任同中书省门下平章事,张世杰为枢密使,杨太后继续垂帘听政。

这还不够。在这样的绝境,这样毫无希望的环境下,陆秀夫依然坚持每天亲自书写《大学》,为年仅八岁的帝昺上课。他努力地,悉心地,教导着小皇帝,要刻明德,要敬天爱人,要如何做一位德才兼备的好皇帝。

在这样一个压抑且绝望的大势中,陆秀夫陪着小皇帝开怀大笑,带给他希望。并不断教育小皇帝赵昺,有朝一日,当他们从海上归来之时;当他们回到故土之时;当他们重整河山之时,一定要做一代明君,为百姓谋福。

宋末三杰卷:最后的丞相陆秀夫


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六月,张世杰与张弘范在雷州相遇,这一次,张世杰再也不愿意退了,他要为陆秀夫,为小皇帝打开一个根据地,打开一个格局。

宋元战况异常惨烈,连天的炮火和死亡的嚎叫让这一片海域成为了人间地狱。

陆秀夫带着小皇帝,正襟危坐在南宋船队的正中央,教小皇帝《大学》。仿佛,那咆哮而嘶哑的呼喝,与他们不在同一个位面一般。

他是这样的坚持……可是张世杰却撑不住了,张弘范再一次击败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