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故事——陆秀夫投海

本期儒家故事的主要人物为【陆秀夫】

儒家故事——陆秀夫投海

陆秀夫

陆秀夫(公元1238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二岁。

儒家故事

陆秀夫投海

儒家故事——陆秀夫投海

南宋灭亡的时候,有两位宰相以身殉国。一位是右丞相文天祥,另一位就是左丞相陆秀夫。

陆秀夫 是楚州盐城(在 今江苏)人,南宋理宗景元元年中进士。淮南统军大将李庭芝爱读他的文章,就请他加入自己的幕府,参赞军务,处理文稿。陆秀夫才思敏捷,文笔清丽,在李幕众多的文人中出类拔萃。南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军分道南下,局势危急,李庭芝幕府中平日里高谈阔论的一班文人都四散离去,只有陆秀夫坚持不走,要和李庭芝共患难。李庭芝极为感动,就把他推荐给临安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司农寺丞,不久连升为宗正少卿、礼部侍郎。

儒家故事——陆秀夫投海

元军破临安,陆秀夫奉命前往元军大营求和。他不愿接受屈辱的降约,设法从元营脱身。这时,度宗皇帝的杨太妃正带着益王、卫王两个孩子在一群官员的护卫下向温州撤退。他追上二王的队伍,大家佩服他的才干,推他为主持人。他带着这支队伍来到温州,仍然立脚不稳,又向福州撤退,一面派人四出寻找大臣陈宜中、张世杰等,要他们前来会合。陈、张先后来到,于是就在福州拥立益王即宋皇帝位,陆秀夫进升端明殿大学士兼知枢密院事。

益王年纪太小,由杨太妃垂帘听政。在颠沛流离的大难中,有些人见皇室只剩下寡母孤儿,态度不免轻慢起来;只有陆秀夫始终恭恭敬敬,对皇室尊重不减平时,有次杨太妃朝见群臣的时候,低声下气,自称“奴家”。陆秀夫听了,禁不住心酸落泪,奏道:“太妃娘娘不要这样。大敌当前,全靠礼仪法度才能维持;若是自乱法度,岂不成了乌合之众?”几个一贯不尊重皇室的大臣当场羞得无地自容。

儒家故事——陆秀夫投海

福州危急的时候, 宋君臣路沿海岸南撤, 前往最后一个重兵据守的大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益王经不起惊吓劳累,得病死去。群臣都丧失了斗志,暗地里商量要想解散朝廷,四出逃亡。

陆秀夫知道了,严厉斥责他们的怯懦行为。问:“度宗皇帝的亲骨肉卫王还在,大家一散, 他怎么办?周武王有兵三千,可以灭商得天下;我们现在百官俱全,大军数万,难道还不够图谋复国的大计吗?”

众人无话可说,于是听他做主,退到厓山,集结战舰千余艘,士兵近十万人,准备作最后的搏战。

在厓山时,陆秀夫升任左丞相。 他与大将张世杰分工,由张负责作战军事,他负责日常政务和大军的后勤供应。举凡筹措军粮,调配工役,安排供给,处理政事,维持朝仪等,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各种军、政文告、实录,也样样都由他经手。他还亲自担负起教导小皇帝读书的责任,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给卫王讲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的篇章大义。

儒家故事——陆秀夫投海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二月,元军破厓山,截断了陆秀夫和张世杰的联络。陆秀夫指挥舰队奋力拼杀,无法突围,就来到皇帝的船上,向皇帝说:“不要怕!陛下决不能落到敌人的手里,臣来保陛下到列祖列宗身边去!”于是,他抱起小皇帝,背在背上,走出船舱,纵身跳入大海,年仅四十二岁。

两宋的历史充满了屈辱与苦涩,然而却由陆秀夫的殉国而在它的最后一页画上了一个有力的句号。

好了,奇点书院本期的儒家小故事到这就讲完了,您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一起分享哦,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下个小故事吧。

热门儒家故事

奇点

书院

奇点书院在于提供知识分享和读书、学习交流的平台,每周分享读书感悟、体会心得,每周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分享,每天都能遇见新的自己!期待分享下一本好书的心路感悟吧!

除了读好书,我们还会有不定期的小故事、小知识、小新闻、小感悟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哦。也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把你们的故事和感悟发来在这个知识社群里跟大家一起分享哦!

奇点书院

奇点书院将为大家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大家多多支持小编哟。

有意一起加入我们的小伙伴可以留言联系小编或者投稿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