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大公開:最喜歡的選股指標是這個!

“為什麼要買這隻股票?”


“因為我看好這家公司賺錢能力強,有前途!”


這樣的對話在股市裡很常見,即使是最初級的散戶,也知道買股票要買那些有能賺錢的“好公司”的股票。


但很多投資者不知道的是,有一個指數,是專門用來衡量一家公司長期賺錢能力,並因此被股神巴菲特稱作“最喜歡的選股指標”,就是“淨資產收益率”,簡稱REO。


01

企業的長期回報會向ROE靠攏


關於ROE對企業長期價值的影響,巴菲特40年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說過一個觀點:


“從長期來看,一隻股票的回報率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一家企業40年來的盈利一直是資本的6%(即ROE6%),那40年後你的年均收益率不會和6%有什麼區別。如果該企業在20-30年的盈利都是資本的18%,即使當初出價高,其回報依然會讓你滿意。”


巴菲特大公開:最喜歡的選股指標是這個!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


當然,A股和美股是不同的。


A股很多企業憑藉的是外延式擴張,主要是通過併購或者增發融資等手段高速發展。但不管企業手裡的資產規模增速有多大,如果不能很好的運作資產取得好的收益,長期看投資這個企業的收益也不會好。


而ROE就是衡量企業運作資產能力的非常好的指標,放諸A股、美股都同樣適用。


ROE的含義


ROE從表面上看:ROE=盈利/淨資產。


也可以通過杜邦分解成ROE=淨利率*資產週轉率*(槓桿率+1)


所以企業想要有高的ROE,可以有三個方法。


一是提高淨利率,例如茅臺;

二是提高資產週轉率,例如沃爾瑪;

三是合理提高槓杆率,例如金融和房地產行業。


除此之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分紅回購等手段,讓手裡的淨資產減少,來提升ROE。


基本上我們見到的容易出長期大牛股的優秀行業,都是ROE非常不錯的行業。


當然,投資者需要警惕的是,ROE也存在一個陷阱。


從ROE的分解公式也可以看出,ROE=淨利率*資產週轉率*(槓桿率+1),最好企業是能保持較高的淨利率和週轉率來獲得高ROE,依靠槓桿率提升的ROE,其穩定性要差很多。


同時如果公司持有大量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也會讓ROE“虛低”,這也是我們要辨別的。


ROE之於估值


ROE是衡量一份資產的盈利能力的指標,如果資產的盈利能力越強,那這個資產自然會有更高的溢價。


換句話說,ROE越高,對應的PB就會越高。(PB市淨率=股價/賬面價值)


02

總結


ROE是衡量資產運作效率的指標,也是評估企業長期盈利能力的最佳指標。


在合理或較低的估值,投資ROE較高,且比較穩定的行業,大概率可以獲得比其他行業更高的收益。


那麼,為什麼ROE是分析公司最核心的指標? 為什麼查理芒格會說:一支股票的長期收益率接近其ROE?今天來談談這兩個問題。


一、為什麼一支股票的長期收益率接近其ROE?


舉個栗子。


例如有公司A和公司B,其股價分別為10元、20元,每股收益均為1元,ROE分別為15%、30%,則其PE分別為10倍、20倍。根據PB=ROE*PE,則兩公司的PB分別為1.5、6。根據淨資產=股價/PB,則兩公司的淨資產分別為6.67元、3.33元。


A、B兩公司40年後的淨資產將分別為:


A公司:6.67*(1+0.15)^40=1350.29元,估值不變的情況下,其股價為1350.29*1.5=2025.43元,40年年均複合收益率為14.19%。(年均複合收益率=期末與期初的比值開N次方再減1,),——接近公司的ROE 15%


B公司:3.33*(1+0.3)^40=71240.36元,估值不變的情況下,其股價為71240.36*6=427442.19元,40年年均複合收益率為28.3%——接近公司ROE 30%。


假如當初買B公司的時候買貴了,以30倍PE也就是30元的價格買入,則40年年均複合收益率為27.01%——當初買貴50%那麼多最終收益率也差不多嘛!


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選公司還是選 ROE 高而且穩定的公司,長期收益率有保障。


其實,選ROE高的公司,背後還有深刻的道理,不僅僅是長期收益有保障——有幾個人會拿一支股票幾十年呢?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


二、為什麼ROE是分析公司最核心的指標呢?


按理說,同樣的行業,不同的公司可能會在經營方面有所優劣,但在一個發達的市場,總體來說,生產同樣產品的需用的成本,以及該出售產品的價格,基本上都在同一水平,所以同一行業、在同樣成本投入下,賺錢能力應當是相當的!


但事實卻是,同一行業下,不同公司的ROE仍然有較大差別。這種情況明顯有悖於所謂“資本是最聰明的,會自動向最賺錢的領域流動”這種說法。


那究竟是公式錯了,還是資本傻了呢?


巴菲特大公開:最喜歡的選股指標是這個!


要找到問題的答案,首先要覆盤一下什麼是ROE。


ROE就是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注意,這個收益率是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而不是二級市場投資者也就是我們小散股東的投資回報率)。


再來看一下ROE的公式:ROE=淨利潤/淨資產,淨資產=資產-負債。


這說明,某公司ROE高,其同樣的淨資產產生了更高的利潤。


這裡面,淨利潤是客觀數據,不會出什麼問題。


所以,能解釋資本與“公司的賺錢能力”無法完全匹配的,就只有淨資產這個指標了。


能夠造成同一行業,有的公司ROE比較高,肯定是因為淨資產被低估了,肯定是公司的某些資產並未在會計賬簿上記載,但它真實存在。


巴菲特大公開:最喜歡的選股指標是這個!


在這裡有必要說說資產。何為資產?


按說凡是能夠產生未來收入的都是資產,不能產生未來收入的就不是資產。


而資產的價值高低也就與其產生收入的能力有關。


資產的價值嚴格地說應該是未來收入的折現值之和(可是會計上為了方便可靠,一般以成本入賬)。


理解了這個,你就可以理解,公司的許多資產都沒有被記入資產負債表!


公司的品牌是資產,商標是資產,管理能力是資產,保密技術是資產,客戶關係是資產,人脈資源是資產,核心員工是資產,企業文化是資產等等。


但這些都不能記載在資產負債表中,除非公司收購別的公司時,必須為被收購公司的沒有記在賬面上的資產買單——也就是可辨認淨資產的溢價,叫商譽。我們把這些不在賬面記載又能產生收入的資產叫做商譽。


那麼,一個公司的ROE比較高,那不是公司的可辨認資產(或叫硬資產)的贏利能力強,因為所有的硬資產的贏利能力都是差不多的,而是因為公司具有其他公司不具備的某種商譽,也許是它的管理水平高,也許是他的員工素質強,也許是有一項非專利技術,也許是有好的客戶資源,也許是地理位置極佳,也許是獨佔了某種資源···


總之,肯定是公司有某種競爭優勢也就是商譽,提高了贏利能力!


一個公司要想取得超額收益,靠的不是記載在賬面上的硬資產,而正是賬面上不顯示的資產——商譽!因為賬面上的硬資產只能取得平均收益率!


所以,既考慮了資產,又考慮了負債,集中反映公司競爭優勢的ROE作為考察公司的核心指標也就順理成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