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誕生本土版黑石和KKR?


中國能否誕生本土版黑石和KKR?


最近感覺美國buyout基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做的那些事在中國開始有土壤了。


1. 一批做到一定規模的一代創業者已經過了60歲,但不是每個二代都願意接班,所以客觀上就有了同友好PE牽手的可能。自己不完全退出,但可以讓PE控股。


2. 美元PE對有正向現金流、有利潤、估值相對合理、負債率偏低、還能收購控股權(或者對運營能夠產生實質影響的股權比例)的項目熱情空前高漲。有沒有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底盤夠不夠結實。


3. 隨著行業增長普遍降速,資本回報下降是必然的。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保險等資金方客觀上有通過參與相對安全的併購投資和行業整合尋求更高回報的需求。


4. 與此同時,新一代VC可能會更深地介入被投公司的孵化、策略制定和市場整合。相對於老一代創業者,新一代創業者在企業出售這件事上會更開放更主動。


5. 市場上新募集的人民幣併購基金玩兒的是一二級市場聯動的遊戲,因此會把相當一部分資金投向A股市場的定增。自備退出渠道,會是中國特色併購投資的一道風景。


6. 把上面幾件事連在一起,有了1的願望和2的意向,如果還能有3的支持,就會有更多PE控制的行業整合平臺出現。這些公司可以通過收購4讓自己變得年輕和有活力,當然4做大了也可以反向收購前者。無論誰收購誰,最終的目標要麼獨立上市,要麼賣給上市公司,甚至兩家上市公司之間也可以併購整合,於是5就變得十分重要。


7. 這波浪潮襲來,最好的故事不再是故事,而是數字;最好的估值方法不是市銷率更不是市夢率,而是市盈率;最好的接盤俠不是BAT也不是孫正義,而是各細分產業巨頭。


8. 能否誕生中國版黑石和KKR取決於兩件事:1)中國的商業銀行是否足夠商業;2)中國的證券市場是否足夠市場。這兩點不具備,路就還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