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3个真相:那些喜欢“告状”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好?

热点新闻

揭秘3个真相:那些喜欢“告状”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好?

“AO3被墙”是近期各网络平台的热议事件,AO3,是Archive Of Our Own的缩写,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同人小说数据库。

粉丝圈不喜欢别人写的文章,于是可以举报平台,结果还成功了,这是十分可怕的。其中的观念十分危险。

不出卖别人来获得自身的利益,这是正直,也是勇气。相反,用自己的喜好利益作为讨伐他人的出发点,不惜举报“消灭”别人,这是满足私欲,这是强盗逻辑,是没有原则的表现。

现实案例

揭秘3个真相:那些喜欢“告状”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好?

凡是当过老师的几乎都遇到孩子来“告状”的,几年前,有这样一则新闻在国内引起热议:

宁波一名小学生把巧克力带到学校,同学告诉了王老师(在绝大多数中小学,带零食到校都属于违规行为),王老师就把那块巧克力没收了。

中午,举报者又向王老师告状,说那个被没收巧克力的孩子骂他,还想打他。王老师就把两个孩子都叫来询问。

被举报的孩子说:“因为他威胁我!他叫我把巧克力送给他吃,他就不告老师!我没给他,他就把我告了,还来笑话我!”

最后,王老师训斥并惩罚了告状的那名孩子,让被告状的那个孩子当着告状孩子的面吃掉了巧克力。

深度分析

揭秘3个真相:那些喜欢“告状”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好?

事后王老师发表了一篇文章,她详细区分了三种学生告状的类型:一是出于儿童朴素的道德感,二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三是出于嫉妒或威胁的动机要告状,损人利己,通过告状来获得自己的利益。

前两种情况下是合乎情理的,第三种属于“儿童版告密”,需要警示。培养学生来做告密者,这是很可怕的。

作为家长或老师,首先要明白一点,打小报告从来不是解决孩子成长问题的良好方式。

真相:潜在危险

揭秘3个真相:那些喜欢“告状”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好?

真相一、对于小朋友来说,如果总有人“打小报告”,气氛会变得紧张不安的,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疏远、相互戒备。

真相二、“告密”行为会给孩子们留下沉重的心理阴影,对别人不信任,一旦不信任感植根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便可能很难坦诚地面对他人。

真相三、这不仅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也会影响孩子自我心理的健康发展。

解决措施

揭秘3个真相:那些喜欢“告状”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好?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首先要明白,幼儿和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认知上,有一种“服从个人权威、服从老师、服从家长”的倾向,强调遵守规则、执行命令。

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过犯,最好不要“出卖”他人。小孩同伴之间不互相举报的压力,也迫使小孩学习如何自己相互之间解决问题。

单单地鼓励小孩一有事情就去找老师和家长,这样既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不利于培养孩子之间互相解决冲突的能力。

一些孩子能解决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学着去解决,如果处处让大人插手,那么最后不仅没有巧克力吃,最后还可能连饭也没得吃。

每位家长和老师有责任告诉孩子:当你来到这个世界,首先别做一个“告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