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最近準格爾旗“上山尋網的帳篷男孩”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2月29日,記者帶著網友的關心也找到了大家心目中這個勤學上進的好孩子郝宏瑞 。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由於深處背山窪,我們費盡周折才找到郝宏瑞的家。初春,準格爾旗的荒野地裡浮塵揚沙,春風不柔,但遠處山坡上的一頂藍色的新帳篷卻格外醒目。隨行的鄉鎮人員告訴我們說,得知孩子在自建的簡易帳篷裡學習環境條件較差,加之天氣寒冷帳篷裡密封性不好後,他們及時派專人為孩子送來了寬敞的新帳篷,並給孩子配了桌椅和火爐。有了新的帳篷,樂壞了父子倆,為了讓寫字的小桌子平穩些,郝宏瑞的父親將山坡上的雜草剷除,帳篷裡的土地被撫的很平整,旁邊是燒火的暖爐,這個溫暖寬敞的“臨時課堂”對於郝宏瑞來說已經很完美了。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我們進到帳篷裡時,郝宏瑞正在抄寫古詩文,按照學校老師的要求,每天下午是完成上午網課所佈置的作業時間。這段時間,郝宏瑞和哥哥郝明弟兄倆已經在簡易帳篷裡堅持上課一週多了,山上風很大,早晚氣溫低,棚內光線也嚴重不足,兄弟倆人棉衣套棉衣,手還是被凍得通紅。“語數外每天45分鐘的課程,我一節都沒有遲到過”,面對鏡頭郝宏瑞稍顯膽怯和羞澀。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疫情當下,全國高校、中小學都推遲了開校時間,為了不耽誤學習進度,中小學校改成直播網絡授課,但對於郝宏瑞所在的納日松鎮柳塔村魏家塔社來說,上網是難事。由於地勢低窪,信號微弱,必須想盡辦法去尋找穩定信號點才能趕上學校的網絡授課。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十幾天前,郝宏瑞的班主任劉秀玲老師就聯繫孩子父親郝常永,詢問孩子網絡開課後怎麼上課?還主動讓郝常永把孩子送到自己家來。老實忠厚的郝常永婉拒了老師的好意。趕在學校網絡授課開課前,郝常永和孩子的二伯在自家房後網絡信號較好的山頭空曠處,用幾根木棒和一些塑料破布臨時給孩子搭建了一個帳篷供他學習。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山坡地勢高,落差大,陡坡上只有一條通往家的小路,這樣的路對於常人來說立陡立崖一不小心就會失足踩空,但對於郝宏瑞來說,這樣的險峻的小路跑起來也輕車熟路。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開課後,郝宏瑞每天和隔壁二伯家的哥哥郝明每天四趟往返於帳篷和家裡,父親會趕在孩子上課前把帳篷裡的爐子燒暖,早晨八點前到達山頂的小帳篷成為郝宏瑞和哥哥郝明每天的約定,期間哥哥郝明在課間還會輔導弟弟功課,郝宏瑞的課外閱讀也在這個安靜小帳篷裡完成。對於愛看課外書的郝宏瑞來說,這裡便是村裡最快樂的地方。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郝宏瑞很聰明,和記者交流時表達也十分流暢,只不過需要大家在說話時提高聲調他才可以聽的清楚,因為患有先天耳道膽脂瘤的他,左耳聽力嚴重受損,聽力只能靠右朵完成。孩子的父親在我們的採訪中講述了他的一些情況,郝宏瑞出生沒多久,家裡人就發現孩子的聽力異常,醫院的診斷結果為耳道膽脂瘤,並且已經嚴重影響聽力,加上當時家裡經濟條件不好,郝宏瑞的父母一直以務農為生,並沒有甄選條件較好的專科醫院去完成手術,所以第一次的手術並沒有完全解決孩子的聽力問題。無奈下直到2019年孩子才進行了第二次手術,遺憾的是左耳的聽力已經無法恢復正常。對於郝宏瑞這個務農的普通家庭來說,兩次手術近十多萬元的開銷已經讓他們的生活很吃力了,要想幫助孩子的左耳重新恢復聽力,只能等到郝宏瑞年齡稍大些幫他安配人工耳蝸,但這筆開銷對於如今的家庭狀況來說儼然是橫在眼前的一座大山。對於左耳失聰的郝宏瑞來說,他自己並沒有為此悲觀,這個樂觀積極的孩子在班裡的表現也十分出色。“老師們對我很好,雖然我左耳聽不清楚,但是我右耳朵安全可以聽到,完全也不會影響我聽課,我和班裡的同學關係也特別好。”郝宏瑞說。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我們在入戶走訪郝宏瑞家時,也瞭解到郝宏瑞家的一些側面情況。由於孩子的兩次手術花銷不少,郝常永和妻子除了把家裡的牲畜餵養好外,還得額外承包些土地種地維持日常的開銷,除去飼料化肥和承包費用,家裡一年下來的純收入也就兩三萬塊錢。後續為孩子換一個人工耳蝸的費用,夫妻二人也是眉頭緊鎖,“莊戶人累就累點,孩子爭氣,我們就一心一意把他供出大學。”看著整面牆貼滿郝宏瑞的獎狀,父親很欣慰。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從柳塔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很多,這裡的人們都十分重視教育,採訪期間,郝常永告訴我們:“在魏家塔社,上山尋網上課的孩子不在少數,一個社就有十來個學生遇到同樣的問題,家裡沒有網,就只能爬到半山腰信號好的地方去上網課。”當天,不遠處的半山腰上,我們也看到了同樣在上課的孩子。線上開課已經近一週了,每天45分鐘的網絡課程,郝宏瑞父親的手機流量明顯不夠用,但孩子上課是最重要的,每天按時到小帳篷上課,成為這個“特殊假期”郝宏瑞和哥哥不變的約定。

那個“上山求網的帳篷男孩”我們找到了

記者手記:

準格爾旗“上山尋網的帳篷男孩”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不得不如此”的艱辛與堅持,打動了許多人。雖然這個“特殊假期”的求學之路如此艱難,孩子們卻依然沒有放棄,這是值得點讚的。但點贊之外,人們在關注探討教育話題的時候,是否忽略了基層農村學生的求學困境。郝宏瑞的故事被人熟知了解,得益於這個人人都是記錄者的自媒體的時代,柳塔村魏家塔社孩子上網課的難題才被發現和捕捉到。值得關注的是,在其他那些地理位置偏僻的村裡,是否也有孩子們面臨著同樣的困難?如果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信息化資源的差異太大,這些基層孩子的學習生活可能真的會受到影響。“停課不停學”的網課,不能遺忘寒門學子的現實困境。我們也希望通過更多的“弱勢補償”,保證農村孩子享受教育的均等機會,這樣他們才會擁有更多“逆襲”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