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拖再拖?懒癌没救?6步告别懒惰思维,你更容易做成事

最可怕的不是我们懒,而是我们的思维慢慢接受了我们懒的"事实"并一直懒下去,这很危险。@江小湖说 

工作一拖再拖?懒癌没救?6步告别懒惰思维,你更容易做成事

你是不是深陷在懒惰怪圈里,焦虑自责,不能自拔:

  • 每天加班到很晚,却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 无论是工作计划还是自己的计划,一拖再拖,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会动手,甚至干脆放弃?
  • 本来可以干的事情,却因为一点点困难就放弃挑战,最终一事无成?
  • 从未想过自己疲于奔命的目的何在,忙忙碌碌的只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如果你存在上述的情况,你就要注意…停,今天不是跟大家贩卖焦虑的,而是给大家提供解决办法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懒,并且很难改变,这太正常了,不要觉得自己是个异类。因为懒这个事儿是人类的基因决定的。

当我们还是原始人的时候,食物短缺,也有没有冰箱这类的存储工具,所以只能把食物吃到胃里并且尽可能的少运动,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保证我们的生存。所以"好吃懒做"成为最佳的生存策略,这种策略刻到了基因里,留存至今。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懒惰变得很难"去根",改变起来非常的困难。比如"时间管理"、"执行力"之类的单项能力很难解决根本问题。难道没有解决懒惰的办法吗?

当然有,但是用普通的跟懒惰对抗的方式是无效的,学会与懒惰"和解"才能真正的降低懒惰带来的烦恼,这也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给大家的。6把减少懒惰问题的"钥匙"帮助大家解决烦恼。

这6把"钥匙"不是独立的,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是一个解决懒惰问题的框架和系统:

  • 重新认知真正的懒惰
  • 克服懒惰要遵循我们的内心而不是一味对抗
  • 从蓝图到梦想到计划到步骤实施你的规划
  • 战胜懒惰带来的负性影响05用这个方法培养习惯
  • 提高生活效率解决懒惰困扰
工作一拖再拖?懒癌没救?6步告别懒惰思维,你更容易做成事

第1把钥匙:拖延症是懒惰的结果,对抗不能解决问题,认识并和懒惰"和解"才能不那么懒惰

开头的时候简单跟大家,介绍了一下懒惰难以根除的原因,这只是懒惰的"冰山一角",只有认识了懒惰,澄清了懒惰这个问题是什么,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懒惰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懒惰呢?

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 特别努力的学习,读书、写文章,但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最终也没啥大的结果,算懒惰吗?
  • 万事追求完美,没有想清楚或者准备好就不会开始做一件事情,最后也不做算懒惰吗?
  • 工作计划的重要部分留在最后做,总是努力做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避重就轻,算懒惰?
  • 白天心里想着享受当下,无所事事,但是夜里焦虑自责,算懒惰吗?

以上的情况都是懒惰的变种,从根本上讲:

懒惰是一种选择,一种决定回避选择的选择。

按照类型可以将懒惰分成两类:

①典型懒惰,也叫非活跃型懒惰,比如懈怠(懒散,不爱动,不爱做事)、拖延开始做事的时间(拖延症)、违背承诺,超过期限(爱迟到,没有时间观念)、逃离社会(死宅,不工作也不谈恋爱,也不社交)。

②伪装型懒惰,也叫活跃型懒惰,比如避重就轻(专挑不用费脑子的事情干,什么轻松干什么)、过多的准备,繁杂的仪式感(一直在准备,就是不行动,也没有结果)、匆忙行事(看着忙,却是低效努力,干舒适区的琐事)、追求一时的满足感(比如打游戏,刷剧,读心灵鸡汤,还觉得自己收获特别大)。

了解了懒惰的类型,我们就可以根据"症状"来对症下药。小伙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看看自己属于那种类型?

我们总结懒惰的行为不难发现,他们都带有同一种属性——悲观消极。

消极悲观的情绪让我们懒惰的对待我们的人生。

所以想要减少懒惰,就需要先消除消极的态度,如何消除呢?我们来看第2把"钥匙"。

工作一拖再拖?懒癌没救?6步告别懒惰思维,你更容易做成事

第2把钥匙:克服懒惰要遵循我们的内心而不是一味对抗

我们的大脑天生对未知的环境有恐惧感,因为未知带来了不可控性带来了不安全感。

正是因为大脑对于这种不安全的厌恶,导致我们不愿意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预知的困难,所以我们不想尝试新鲜事物,不想迎接挑战,不愿意行动,并且越来越懒。

只要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我们就能有效的减少懒惰的发生。

如何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呢?

建立人生目标,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简单点说就是要明确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建立目标会消除不确定性呢?

因为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目的,借助目的我们就能倒退实施的路径以及路径上的困难,本来一个大的困难被分解以后,就不难恐怖了,我们就能找到相应的应对方案。

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建立人生目标,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呢?跟大家分享两种方法:

①列后悔清单

,找一个夜深人静的时间,问一下自己,"假如天亮了,我就会死去,我后悔哪些事情还没有做?"

列出后悔清单以后,我们的目标就看得见,摸得着了。

接下来,我们利用思维导图建立目标树,并将分支下的事项进行拆解,直到可以执行和量化,宏观以及微小目标就都清晰了。

②写给未来5年的信,依旧找一个夜深人静的时间,问一下自己"未来5年我会站在哪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跟什么人在一起?跟这些人在干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是站在未来看自己,自己与未来还有哪些差距?这些差距如何补足?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没有人已经活成了我们想要样子,他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应该如何做?

这两个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基于目的倒推路径。

路径和过程清晰了,具体该怎么办就有了相对应方案,进而消除了我们对未知的恐惧感,恐惧感消除了,我们也就更容易把事情做成,进而减少懒惰的发生了。

设定蓝图以及制定目标只是解决懒惰问题的第二步,目标好设定,执行起来很困难,如何解决?

工作一拖再拖?懒癌没救?6步告别懒惰思维,你更容易做成事

第3把钥匙: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架设一座桥,让目标能够执行

千万别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执行力上来,因为一提执行力很多小伙伴就怕了,太难了,不但要明确目标SMART,还有强大的意志力,太难培养了。

所以第3把钥匙不是培养笼统意义上的执行力而是怎么将梦想和目标变成行动的步骤,然后找到解决方案,落地推进。

我们需要3个步骤,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架设一座桥。

①保持梦想和现实执行过程的一致性

比如我们的梦想是财务自由,我们需要明确财务自由的标准,是70万?是100万?还是1个亿?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1个亿,那在现实中打工就很难实现这个目的,投资就相对容易实现。我们在现实里专注投资这个行为就是跟目标1个亿的协调一致。

这很重要。

②提出切实的问题

好的问题才能引出好的答案,问题越具体,我们就越有可能解决问题。开启上面第2把钥匙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强调找个夜深人静的时候,考虑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越清晰越好,目的就是为了提出具体而实际的问题才能寻找到具有实践性的问题。

③制定可以衡量的目标

目标是分阶段的,有截止时间的,而且必须是具体的。

经营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不能管理就无法改善。"

  • 我想过得更好
  • 我想要成为亿万富翁
  • 我想要出一本书

这样的“想要”就很模糊,"我想用1年的时间写一本书关于阅读的书,大约12万字,元旦以前完成。"就比"我想要出一本书"清晰的多,既具体又有时间节点、又有字数、又有具体执行的内容。

目标清楚了,我们就可以在Deadline的点上查询我们的进度,督促我们的行动。有了时间限制和检验标准,我们就能更好的把事情完成。

工作一拖再拖?懒癌没救?6步告别懒惰思维,你更容易做成事

第4把钥匙:改变解释风格,消除懒惰带来的恐惧和自责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活出幸福的自我》一书指出:"悲观的解释风格导致了我们的悲观情绪,悲观、消沉的时候,我们会经历一个轻微的心理失衡状态——抑郁。抑郁是悲观的放大……"

什么是解释风格呢?

某一个事件触发了我们的认知进而产生了情绪。认知的过程就是我们的解释风格。如果我们认定了这个事情很难,很难完成或者即便完成了也没意义,那这种悲观的解释风格就注定了我们的悲观情绪。

并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我们一直处在悲观情绪中,会持续强化我们的悲观解释风格,让悲观情绪进一步恶化。

我们越是悲观,就越懒得行动。越是懒得行动,我们就越难产生结果、做成事情,所以为了终止这个恶性循环,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我们的解释风格。

如何改变呢?

ABCDE情绪管理法里有3个办法简单易用,还容易执行。

①首先停止负面情绪,一旦我们有悲观的情绪的时候,理智的告诉自己:停!我现在不想想这件事情,以后再说;或者我们可以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停止负面思考,比如在手上戴一根皮筋,想的时候就弹一下,告诉自己不要想,或者换一个环境,让自己停止胡思乱想。

②多考虑其他的可能性,比如我们某一次的考试成绩不是特别好,不要觉得自己成绩老是不好,只是这一次不好而已,努力学习,就会有考好的可能性,而不是认定自己一事无成。**把要把所有问题都考虑成普遍性的、永久性的以及人格化的。**

③为反驳负面情绪提供证据,比如我们觉得自己一事无成,那就找自己觉得一事无成的证据,用笔记录在A4纸上,根据这些证据提供反驳证据,确定自己想的不是完全正确的,自己太以偏概全了。只要有负面情绪就一直在脑海里重复反驳,如此反复,我们就能改变我们的解释风格。

如果我们深夜里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还懒到不想行动的时候,试试上述3个方法,减轻我们的自责和愧疚,用更理智的思维模式重新思考我们正在处理的问题。

工作一拖再拖?懒癌没救?6步告别懒惰思维,你更容易做成事

第5把钥匙:用替代、拆分、物质奖励的方式来养成习惯,让自己活得更自律

我们知道对抗懒惰是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培养的,比如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少打游戏等等。

但是真正执行的时候,我们发现7天、21天、30天、100天也养不成好习惯,这是为什么呢?

网上的方法都是骗人的?并不是,而是因为我们把习惯定的太大或者太苛刻了,从内心里还是抵触的,所以很难养成。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呢?明确3个概念。

①习惯不能消除,但是能够被替代

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消除,那一些坏的习惯怎么办?比如玩手机游戏。

答案是用其他的习惯代替,比如看视频,听音乐和看书,就比定点关掉手机坚决不玩手机要容易很多,我们的内心更容易接受。

②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

举个简单点的例子, 很多因为管不住嘴把自己吃胖的朋友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买衣服或者约会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很胖,不能直视,难以接受,然后祈祷自己快点瘦下来,当时瘦下来才好呢。

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我们是一瞬间就胖起来的吗?

习惯同理,我们是一下子就有坏习惯的吗?比如抽烟,我们上来一天就能吸一包半?不是吧,我们是一根一根抽起来,上瘾,然后增量的。

习惯也是一样,我们想要养成好习惯,也需要一点一点的来。比如我们想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根据立刻就做的原则,我们一下子就晚上11点上床,早上6点起床,几个人能做到,能坚持几天?

所以正确的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应该我比昨天早起5分钟,慢慢适应,坚持行动。

③利用奖励来促进习惯的养成

我们知道习惯养成的回路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暗示……"

奖赏作为重要一环,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我们不但不能忽视还要把习惯养成的"奖励"丰富化,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即时反馈,立刻满足。

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些方式强化大脑对养成某个习惯的好处,让大脑更愿意继续进行这件事情。

比如养成阅读习惯,10本奖励自己一次炸鸡啤酒,20本奖励自己一个kindle阅读器,100本奖励自己一次外出旅行,持续的奖励会让大脑更期待,更能坚持。

工作一拖再拖?懒癌没救?6步告别懒惰思维,你更容易做成事

第6把钥匙:提高人生效率但不过分追求效率

懒惰造成的影响就是做不成事,很难坚持完成一件事情,做的时候效率不高,质量不行,效果不好。

提升效率是解决懒惰问题的直观办法,但是太过于追求效率反而成为了一种解决懒惰问题的障碍。

过分追求效率就像我们过分的强调拖延症一样。

当我们说拖延症的时候,其实是在推卸责任,我之所以懒不是我有问题,而是拖延症的问题。

过分追求效率就是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到方法不行、效率不高上。

所以我们需要提升效率而不是追求效率,比如纠结哪款时间管理软件更好,那个工具更加便捷等。

如何真正的提升效率,进而减少懒惰的影响呢?3个步骤。

①避免单纯重复,多思考深层次的东西

没有技术含量的单纯的重复是会降低效能的。比如写作这件事情,同样一年写80万字的内容,有的人成为了自媒体大神,而有的人还是原来的样子。

原因就是写作这个过程是否加入了思考,是否进行了对比和学习,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如果只是单纯的重复某个动作,AI应该早就无敌了。

②强化自己的核心优势

做我们擅长并且跟目标一致的事情,就是最高的效率。

有的人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比如袁隆平教授,一辈子就是研究怎么种稻子;比如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不但专注,而且自己擅长,懂的利用和扩展自己的核心优势。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且擅长的事情,让优势变成习惯。

③学会取舍和划分轻重缓急

贪多,不懂得放弃也是懒惰的一种具体表现。就像为了收获更大的果实,我们需要修剪果树多余的枝条一样。

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丢弃和我们的价值观以及目标不相符的思想和行为。**

专而精的主动选择,才是提升效率的最优选。


最后总结一下全文

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上,懒惰正在一步步吞噬我们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我们做成一件事的可能,并且容易产生并陷入消极悲观情绪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急需要解决。

但懒惰是个系统问题,比如"时间管理"、"执行力"之类的单项能力很难解决根本问题。所以跟大家分享了一个解决懒惰问题的框架和系统:

01重新认知真正的懒惰,分清楚懒惰的类型才能"对症下药";02克服懒惰要遵循我们的内心而不是一味对抗;03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架设一座桥,让目标能够执行;04改变解释风格,消除懒惰带来的恐惧和自责;05用替代、拆分、物质奖励的方式来养成习惯,让自己活得更自律;06提高人生效率但不过分追求效率。


相关参考书籍:

《活出乐观的自己》、《只管去做》、《再见,懒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