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三加模式”激发活力 为乡村振兴聚集发展动力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宋琪玲)近年来,昔阳县李家庄乡紧紧围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激活资源、突出特色、做大产业”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资源,汇聚发展要素,激活发展潜能,让沉寂的土地资源变成加快发展的资产,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得到稳定提高。

“土地改革+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针对农业型农村,引导其借助土地改革,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做文章,调结构,提质量,逐步摆脱单一种植结构,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比如,李家庄乡南渡海村347户村民将自己的荒地转变为股份入社,成立昔阳县创新农牧专业合作社,利用入股土地和复耕整理土地400余亩,投资800余万元,发展了以日光温室水果种植为主导产业,集休闲、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建成了养殖和种植两大基地,目前产业园区初见成效,在保证入社农户的固定分红的同时,还为农户提供了务工收入。又如,李家庄乡北渡海村集体将100户农户分散土地集中起来,投资200万元建成规模桃园300亩,每年实现经济收入140多万元, 全村村民人均增收1200元。特别是村里“以桃为媒、以节为缘”连续举办了6届春季桃园文化节、秋季采摘节,推动全乡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土地改革+脱贫攻坚”,助力贫困群众增收。针对贫困型农村,通过实施土地改革,发展产业,助力增收,为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比如,王家山村是李家庄乡的贫困村,在村支部书记带领下成立了山水农牧专业合作社,吸收 354 户贫困户入社,将农户手中的分散土地集中起来,发展了规模养殖和规模种植。目前,已种植玉露香梨树1200株,红星苹果树1800株,入社贫困户年增收达700元;2020年又新建了两座水果大棚3000余种植葡萄、樱桃等,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名,每人可增收6000元。通过土地的集中有效利用,调动了贫困群众种植积极性,增强了产业发展市场竞争力,实现了贫困群众的持续脱贫、稳定脱贫。

“土地改革+招引项目”,开辟产业转型新路。针对工矿型农村,重点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特别是利用露天矿复垦地可作为建设用地的有利属性,全力招引项目落地实施,实现村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比如,李家庄北南沟村是典型工矿村,村落因煤炭开采而整村搬迁,虽然建立了新村,但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困难。

今年以来, 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抓住晋中市开展“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机遇,利用村里露天矿复垦地300亩土地成功引进天邦股份汉世伟食品集团1.2万头规模母猪场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32亿元,建成后可达到存栏种猪1.2万头。项目为北南沟村带来租金收入的同时,还可让部分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或发展关联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为李家庄乡“后煤炭”经济时代经济转型及露天矿复垦地的合理利用开辟了先河、提供了支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