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性不如爛筆頭?NO!不講方法,抄了=白抄

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完成最多的一項任務想必就是摘抄了:上課摘抄教師講義、下課摘抄重點概念內容、偶爾還要罰抄作業。


儘管摘抄學習一直是同學們最為詬病、最不願意完成的事情,可也不得不承認摘抄對於學習確實很重要,比如很多優美詞語的積累就來源於日常的摘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NO!不講方法,抄了=白抄


既然這項任務是必須完成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好摘抄呢?


今天整理了一些關於摘抄的方法,如果你也感興趣的話,不妨接著往下看看吧~


一、摘抄的標準


01


書寫規範


從字如其人的俗語到卷面分的評判,漢字的書寫規範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儘管摘抄本大部分的時間是摘抄人自用,但混亂不堪的字跡,也很難讓人多次進行使用。


書寫規範,很多學生狹義的認為是字跡工整,其實遠不止這些,不寫錯別字、不漏字、不用錯誤的標點符號、格式完整都歸屬於其中。另外摘抄本的規範書寫也有助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02


重點摘抄


摘抄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內容,歸納重點。摘抄能加深自己對書的記憶,並強化理解能力。

只有讓自己感動的段落才值得摘抄。重點是,一定要摘抄讓自己感動的語句。帶著主觀的心情去讀書,是學者和編者都沒有的、只屬於普通讀者的特權,應該放心享受才是。讓自己感動的語句才能讓自己與書產生共鳴。

又或者,一篇文章顛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認識發生動搖,在抄寫和重讀的過程中仍然會讓人信服或是感覺震撼,這種文章也是值得摘抄的。因為能讓自己產生新想法的語句才更珍貴。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NO!不講方法,抄了=白抄


二、摘抄的區別


01


搬運式摘抄


顧名思義,將知識點或需要的內容用重複抄寫的方式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一個地方。此類摘抄多運用在偏文科,需要多記憶類的學習中,例如:作文中好詞好句的收集、政治中重要概念的摘錄。


但此類摘抄方式不提倡同學們運用在所有學科中,因為單一的搬運抄寫很難讓大腦做到理解。一個字一個字的搬,最後導致的結果往往是抄了幾十本書的優美語句,可真正寫作文時依舊無話可說。


02


積累式摘抄


積累式摘抄多為學生的自我要求,在抄寫的同時往往更注重積累。此類摘抄並不是將需要的內容一字一句地進行記錄,反而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語言轉化內容,抄一句想一句,抄完後再與原本的內容進行對照比較。


在進行積累式摘抄時,學生們可以與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內容進行同步,做到聽課與回顧兩者相互結合,以此幫助自己更好地吃透知識點。但要注意積累式摘抄只是輔助學習的工具,還是要以課堂為主,不可主次顛倒。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NO!不講方法,抄了=白抄


三、摘抄的要點


01


選書、分類摘抄


1、選擇合適的書籍

各個年級都有自己的學習篇目,父母可以先在這一類的書籍內進行篩選,給孩子提供一些選擇。孩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目的進行選擇。

2、學會分類摘抄

不同的摘抄內容有不同的用途,好的詞句可以用於寫作,名家故事可以作為素材積累,時政新聞可以把握考試走向,歷史事件可以教會孩子明辨事理.......

所以孩子在摘抄開始時就要養成分類的習慣,這樣在使用時也能分類使用。


02


時時回顧、學以致用


3、時時回顧,加深記憶

做完的摘抄本就是寶藏,但是隻有真正記住才能變成屬於自己的寶藏。

每次做完摘抄,孩子要及時記憶,在記憶的過程中,有新的想法可以在句子的旁邊進行補充,也能豐富我們的素材庫,在使用時也能更加得心應手。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NO!不講方法,抄了=白抄


4、學以致用

摘抄的目的是將所摘內容應用到語文學習中,提高寫作水平和文學素養。

“紙上得來終覺淺”,我們僅將好詞好句放在摘抄本上作用並不大,所以在摘抄後,要學會及時應用。

可以根據摘抄內容每週寫一篇文章,也可以根據所摘內容的結構、句式等進行仿寫......


更多教育煩惱,歡迎私信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