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療法:藉助植物的智慧放鬆身心

芳香療法:藉助植物的智慧放鬆身心

運用具有專屬季節之氣的植物香氛,從時令花草裡萃取精油;輕飄飄的芳香分子毫不費力地浸透至身體的細微通道中,以感官為中心的氣味結界被打開、情緒得以鬆弛,這便是芳香療法的療愈之用。

文 | 絲思

芳香疗法:借助植物的智慧放松身心

人感知自然的氣息,是由植物喚醒的。“我會觸碰一百朵花,卻不摘一朵”,女詩人埃德娜·聖文森特·米雷在《山上的下午》中如此描述植物與人的微妙關係。透過植物,我們能感受到什麼?在倫敦切爾西草藥園,我試圖學懂自然療愈的奧義。

芳香疗法:借助植物的智慧放松身心

切爾西草藥園,創建於1673年

它也是英國曆史第三古老的植物園

穿過倫敦城中心的喧囂,來到這座收藏了超過五千種自然草藥植物的秘密花園,頗有些“大隱於世”之感。未經雕琢的古樸花園歷經三百餘年的自然浸潤,步行穿梭在植物園中,鼻尖嗅到的是小葉女貞、薰衣草、玫瑰花的清甜滋味。園中“自給自足”的植物精油,令我第一次親密接觸到“芳香療法”;以身體感知植物自然氣息的方式,一次久違的精神放鬆,在不經意間抵達身心。

芳香療法,簡稱“芳療”,是指藉由芳香植物所萃取出的精油作為媒介,透過按摩、薰香等方式經由呼吸道或皮膚吸收進入體內,以此達到舒緩精神壓力、促進身體清朗的一種自然療法。植物的智慧便是如此神奇,親近它從而調整自我的情緒與心理認知,原來本是尋常的一草一木,實則蘊藏著能量

芳香疗法:借助植物的智慧放松身心芳香疗法:借助植物的智慧放松身心

©圖源Pinterest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植物學專家丹尼爾·查莫維茨在《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書中提出,植物與人類身心的通感具有極高的相似性。

“當我們凝視盛花的玫瑰樹時,應該把它看成是久已失散的堂兄弟,知道我們能像它那樣察覺複雜的環境,知道我們和它擁有相同的基因。”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關心一捧花何時綻放,落葉為何枯黃,自然予人的感動基於植物自身具有的視覺、嗅覺、聽覺與感受力。

春日在公園漫步,視野中出現的那朵蒲公英“謀殺”鏡頭菲林無數,在牆角“攀巖”的常春藤,輕撫它的枝枝蔓蔓,植物不會記得我們,而我們卻擁有了那一刻的自然記憶

芳香疗法:借助植物的智慧放松身心

草木芳香的療愈力以自然的方式煥活著身心。起初的芳香療法源自古埃及,傳說埃及豔后克麗奧佩脫拉運用精油的神秘能量保養皮膚,在1922年出土的埃及圖坦卡門墓穴中,考古學家發現,埃及人使用樹脂白松香、肉桂及雪松來防止屍體腐化。而在古老的東方,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印度阿育吠陀療法的記載裡,也保留著諸多關於芳香植物的療愈妙用。

迴歸自然的潮流從古延續至今。20世紀以來,歐洲醫學界開始廣泛採用芳香療法/選取植物精油作為臨床的輔助手段。作為健康的生活方式,現代大都會里的時髦麗人們亦樂於接納芳療、瑜伽、冥想等身心靈療愈方式帶來的一刻精緻。

運用具有專屬季節之氣的植物香氛,從玫瑰、薰衣草、橙花、雪松、肉桂、永久花裡萃取精油,輕飄飄的芳香分子毫不費力地浸透至身體的細微通道中,分子運動漸漸形成以感官為中心的氣味結界,人的情緒得以鬆弛,這便是芳香療法的療愈之用。

芳香疗法:借助植物的智慧放松身心

今春閒閒在家,偶然鬱結中收穫的小確幸便是陽臺植物角的一片明媚。在春分養一株水仙,清明節時栽好芍藥,循著自然節氣的流轉,感知自然臨在的輕盈。

何不循著四時節氣的專屬氣味,來上一次芳香療愈呢?

代表立春的永久花精油香氛,

承載著太陽能量緩解倦怠;

代表立夏的大馬士革玫瑰精油香氛,

甜美馥郁中夾雜清涼,撫平躁鬱心情;

代表冬至的雪松精油香氛,

守護著微風沉醉的夜晚,

支撐著每個當下安然度過,保持情緒的流通。

芳香疗法:借助植物的智慧放松身心

以身體去感受自然香氣,明明窩在靜默的居室,腦中卻似可遙想到梭羅在《瓦爾登湖》描述的場景:

“牛蛙嗚叫,邀來黑夜,夜鶯的樂音乘著吹起漣漪的風從湖上傳來。搖曳的赤楊和松柏.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幾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如鏡的湖面一樣,晚風吹起來的微波是談不上什麼風暴的。”

——《瓦爾登湖》

春日漫漫,以芳香收穫日常裡的微小雀躍;以自然為鏡,原來我們都能擁有美麗心情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芳香疗法:借助植物的智慧放松身心

「二十四節氣·純植物精油香氛」

芳香療愈物 八種傳統自然香氣 配擴香小葉

芳香疗法:借助植物的智慧放松身心

🌿

以自然為鏡

與三聯生活市集一起相遇美好

對三聯生活市集而言,過往的四年中我們堅持捕捉茶&美食&四季風物的滋味,三聯以生活市集的方式與讀者同行,無論是茶、美食或好物,都是我們共同嚮往美好的窗戶。

在這個暖意復甦的四月,我們提出“以自然為鏡,與真實的自己重逢”的主題;透過「風土的滋味」「陽光的饋贈」「花草天然食」「植物療愈物」「藝術浸潤賞」的五重版塊,為你把春天歡喜過了。

以自然為鏡,更多風物·新茶·美器與你相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