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春到城關氣象新,堵河兩岸花繽紛。

水攏庸水與霍水,橋接舊城和新城。

築山頂上抬望眼,青年林中平靜心。

何須尋覓桃源裡,竹山風光最宜人。

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一首短詩描不盡竹山之美,僅僅是日新月異的竹山縣城就足以讓人流連忘返,假如明朝的竹山知縣楊春穿越而來,他絕對瞠目結舌,不知所在。別說他500多年前主持修築的那座竹山土城早已無影無蹤,讓他看不出這就是曾經的竹山縣城,就是100多年前的人們,誰又能想到竹山城會發展成今天這個格局?

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傳說選址修築竹山城時,預選了寶豐、輕土壩、輕土坪和今天的南關街四個地方。古人選址不光要看風水,還要看“地氣”。這四個地方哪裡的“地氣”更好呢?那就需要比一比“土重”了——即同樣體積泥土的重量。亂世之中,縣城意味著更多的危險,所以寶豐、輕土壩和輕土坪的鄉紳都不願意本地選做縣城,就把幹牛糞研成末,摻進泥土裡,這樣一比較,還是南關街的土最重,於是決定在這裡修建縣城,而輕土壩和輕土坪也因此得名。

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其實,楊春修建的土城並不是竹山最早的城池。竹山縣誌記載:“竹山縣舊有土城在上庸水北,成化三年因石和尚(作者注:流民起義領袖石勇的綽號)之亂始築今地。”“上庸水北”究竟在何地,恐怕是一個千古之謎,但竹山城關地區絕對不是明朝才作為縣城所在地。至少唐朝的時候,竹山縣城就在現在的城關地區。唐朝的地理著作《括地誌》對方城山註釋說:“房州竹山縣東南四十一里。其山頂上平,四面險峻。山南有城,長十餘里,名為方城。”這樣的方位和距離跟現在簡直完全一致。而且,唐初的竹山縣城還曾經作為房州州治,這也為城關地區之所以出現“太子墳”找到依據。

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民間傳說,“太子墳”是劉備義子劉封之墓,其實不然。那時的房州轄房陵、光清、竹山、上庸四個縣,州治本在竹山,後來移到房陵。684年,唐中宗李顯被母親武則天貶為廬陵王,廢居房州。李顯可能因此到過竹山,孰料兒子死在竹山,於是葬於走馬崗(今城關法庭院內,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世稱廬陵王世子墓。據記載:“縣北三里,高大如丘陵,相傳唐中宗廢居房州,其子卒葬此。”李顯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牛氣也最窩囊的皇帝,他的父親李治是皇帝,弟弟李旦是皇帝,母親武則天是皇帝,兒子李重茂是皇帝,侄兒李隆基也是皇帝,李顯就被現代的人們送了個外號叫“六位帝皇丸”。更奇葩的是,李顯當過兩次皇帝,第一次登基,屁股還沒捂熱,就被武則天趕到均州、房州,22年後,武則天被逼退位,李顯又成了唐中宗。但是,李顯也是最悲情的皇帝,甚至比若干年後的武大郎更慘。武大郎只是被老婆用毒酒給毒死,而李顯是被皇后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合謀用毒餅給毒死了。被貶廬陵王時,李顯和韋氏做了15年患難夫妻,不料他當了皇帝,韋氏和女兒也想做武則天,居然就把才50歲的李顯給送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權利和慾望竟讓人瘋狂如斯,這讓長眠在竹山縣城關鎮的廬陵王世子情何以堪?

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當然,唐朝以前,城關地區也是非凡之地,“霍山遺址”發掘出來的石器足以證明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棲居,胡家坡漢墓出土的金帶板和銅砝碼也足以證明,當時的城關地區已是相當繁華,甚至有可能作過上庸縣的縣治。唐朝的《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按漢上庸縣,今竹山縣理是也。”

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但從楊春修建竹山縣城至清末,期間儘管戰亂頻仍,以致於縣太爺跑到交龍觀、紅巖寨甚至荒郊野嶺上辦公,但竹山縣城並未改建,而是屢毀屢建,嘉慶年間又以石築城,周長約2500米,面積不到0.4平方公里。現在仍然保存的東、南、西、北門所包圍的範圍,就是那時的竹山縣城。此後的竹山城再未大修,在戰爭的炮火和歲月的沖刷下逐漸坍塌,現在只留下一個殘存的南城門。

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城門在焉,關卡已無。中國人民解放軍兩次解放的竹山縣城擺脫了羈絆,跟隨著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修路、架橋、攔河、築堤、建城……如今的竹山縣城,面積是舊縣城的20多倍,不僅規劃打造成為國際綠松石之都,湖北省綠色能源和生態產品生產基地,鄂西北生態旅遊文化名城、水電城、竹房城鎮帶核心示範區,更成為城區人民的美好家園,這個家有多美,看看家裡的“花園”就知道了:遠有女媧天池,近有濱河公園、青年林和城西公園,南有南山公園,就連霍山也在開闢公園……以城關地區為龍頭,竹山人民正昂首闊步邁向新時代。

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想知道竹山縣城的前世今生嗎?看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