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上學是一種什麼體驗?——中國學霸鏡頭下的非洲教育

今天,小編繼續給大家介紹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學霸小姐姐步憲(外號步步)和她自費拍攝的紀錄片。不少中國兒童跟隨外出工作的爸媽,到了非洲。在《步步走非洲》第三集裡,步步拍攝了在坦桑尼亞上學的中國孩子們。

在非洲上學是一種什麼體驗?——中國學霸鏡頭下的非洲教育

步步闖非洲拍紀錄片

在非洲上學是一種什麼體驗?中國寶寶們如何適應非洲教育?多久能過語言關?他們竟然還要面對打手、罰跪等體罰,小編真是好擔心啊。步步的鏡頭下有最真實的記錄。


“貴族學校”

如果家裡“不差錢”,最好的選擇就是送孩子去讀非洲的國際學校,就像步步去拍攝的位於坦桑尼亞的IST,一些家長把它叫做“貴族學校”。

一進校園,放眼望去,遍地都是綠色,孩子們來自世界各地,步步不禁感嘆:彷彿置身歐美國家。正好趕上孩子們的活動日,他們游泳、扔皮球……玩得不亦樂乎。他們的快樂讓步步感同身受。

在非洲上學是一種什麼體驗?——中國學霸鏡頭下的非洲教育

坦桑尼亞的“貴族學校”IST

可一問學費,步步就傻了眼。一年光學費就十幾萬元人民幣!難怪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接受。


在當地學校:被罰跪、打手、索要小費

和非洲當地學生一起去讀私立學校,是一個教育環境還不差、費用適中的選擇。

在非洲上學是一種什麼體驗?——中國學霸鏡頭下的非洲教育

坦桑尼亞好撒瑪利亞人學校

步步去拍攝就讀於坦桑尼亞好撒瑪利亞人學校的中國寶寶們。他們卻告訴步步,這裡的老師會體罰學生,有時候全班被打手,誰都逃不掉!而且竟然還有老師向學生索要小費,不給或去告狀的話,就會被“特殊待遇”!

其實這些都還好,最讓中國寶寶們不能接受的體罰方式是罰跪。他們說:“中國人,沒一個跪過。”中國孩子們如何抗爭?如果集體被罰跪,又該怎麼辦?他們這樣告訴步步……

在非洲上學是一種什麼體驗?——中國學霸鏡頭下的非洲教育

中國孩子給步步講述在坦桑尼亞上學的經歷

坦桑尼亞的官方語言是斯瓦西里語,多數成年人由於工作的需要,才會學習英語。語言不通在哪裡都是大問題呀。哪怕是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學霸步步,也曾因為不會說斯語,被民族自豪感超強的坦桑人“嫌棄”呢。

小編不禁想問,連學霸步步都有語言障礙,那在坦桑上學的中國寶寶們能適應斯語環境嗎?孩子們告訴步步,古典斯瓦西里語就好像是中國的文言文,在滿分為100分的斯語考試中,能拿到20分,就心滿意足心花怒放啦。真是太不容易了,小編好心疼!


當地孩子的教育問題

受到中國人青睞的“貴族學校”和私立學校,對於絕大多數當地人來說,簡直貴得離譜。他們通常會為孩子選擇公立學校。

三輪車司機阿里告訴步步,他有四個孩子,他把最小的孩子送去讀私立學校,其他都讀公立學校。他說,公立學校的老師們偶爾會因為被拖欠工資而罷工,他的孩子們就只能“留守”在家。他正努力賺錢,希望能供孩子們上大學。

在非洲上學是一種什麼體驗?——中國學霸鏡頭下的非洲教育

樂觀的三輪車司機阿里

看來,面對坦桑尼亞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中國孩子們還是比較幸運的呢。然而,為什麼仍然有中國學生輟學呢?小編不告訴你,自己在片中找答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