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国字号”蚕豆越种越漂亮

在富源,说起走出省门迈入“国字号”殿堂的产业,人们通常会想到魔芋、煤炭、大河乌猪这“一绿二黑”三大产业。其实,富源还有一个“国字号”产业,那就是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发展,畅销省内外的10万亩山地大粒蚕豆。这一高原特色产业已经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让他们脱贫致富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富源“国字号”蚕豆越种越漂亮

小蚕豆成为强县大产业

富源县域内立体气候突出,光、热、水、土等条件较好,具有山地蚕豆种植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指导和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曲靖综合试验站的技术支撑下,富源山地蚕豆种植取得了较大发展。2020年,全县完成山地蚕豆种植10万亩,预计可实现产量2万吨、产值9000万元。富源山地蚕豆产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须珍研究员和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宗绪晓研究员等专家的高度肯定。

“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支撑下,我们在富源县做了一系列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和示范工作,现在看起来效果非常好,因为从2016年到现在,富源蚕豆种植面积已经有了将近百分之百的增长。2016年,蚕豆种植面积在6万亩左右,而2020年已经达到10万亩,产量将近2万吨。蚕豆种植对富源县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动促进作用。”另一位国内知名的食用豆领军人才、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何玉华研究员如是说。

小蚕豆成为富民倍增器

富源县作为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曲靖综合试验站示范县,在蚕豆种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集成,改过去的蚕豆撒播为小墒点播、开沟起垄后点播等规范化种植,降低了蚕豆种植的亩用种量,增加了亩产量,全县蚕豆种植水平得到了提高。近年来,富源县借助曲靖综合试验站平台,加速蚕豆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先后从云南省农科院、大理州等地引进了大批大粒型蚕豆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种植,现在蚕豆新品种已占播种面积的90%以上。通过新品种的推广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蚕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收益逐年攀升,产业渐成规模。

营上镇都格村委会副主任耿红良介绍:“我们都格村从2017年开始,在富源县农业农村局的牵头下种植山地蚕豆,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免费得到了蚕豆种。蚕豆的种植成本低,收成算下来比豌豆和小麦高一些。蚕豆叶、蚕豆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养殖饲料不足的问题。而我们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达到1000元,对于这样的富民产业,我们要把它继续发展好。”

小蚕豆成为产业新航标

富源县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把山地蚕豆产业列入富源九大高原特色农业来发展。重点推广鲜食蚕豆种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冷链物流和深加工,提高蚕豆产品附加值。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将进行重点扶持,扩大种植覆盖区域。

富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君鸿信心十足地说:“富源山地蚕豆这个产业十分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云南绿色食品品牌这一战略,县委、政府着力加大对这一产业的投入支持力度,积极招商,引进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拉长山地蚕豆的价值链。”

“我相信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下,富源县相关的政府机构的支持下,咱们富源县的蚕豆将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何玉华研究员的这番话说出了该县党委、政府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的愿景和广大百姓的心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