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管热心助人,却被老板骂惨:高明的管理者,只会这样做

一、热心助人,却被老板骂惨,小心‘’格拉丘纳斯效应‘’

新主管热心助人,却被老板骂惨:高明的管理者,只会这样做

小陈是部门新上任的主管,为人很随和,也很热心,经常帮助员工。

“主管,我的工作报表送到XX部门,被退回了。”

“好的,我等会来看一下。“

“主管,打印纸已经没了。”

“好的,我等会有空了就去领。”

小陈一边做着手头的工作,一边答应着。

就这样忙忙碌碌一天,老板交代的事情没有完成。几次之后,小陈被老板叫到办公室,狠狠地骂了一顿,还留了句狠话:

“以后你再这样,别说当主管,不用来上班了!”

小陈觉得很委屈,作为主管,我做事认真。热心助人也是为了搞好同事关系,便于更好地为公司管理员工,现在却被领导批评。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板为什么不能看到,我只不过是好心帮助同事,才会耽误工作的呀。

中层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岗位,上接领导下接员工。不少中层管理者,为搞好同事关系,都会有小陈这样的举动,想着热心助人,甚至不惜让出自己的时间,为他人多做,以此笼络下属。但这类行为,其实不智,是典型的

“格拉丘纳斯效应”

什么是格拉丘纳斯效应?

在管理心理学中,人们把本不是自己该管的事揽过来管,结果把自己该管的事没有管好,而不该管的事却越来越多,惹得焦头烂额,成了问题中心,这种现象称之为‘’格拉丘纳斯效应‘’

二、理清“格拉丘纳斯效应”的两个关键点

新主管热心助人,却被老板骂惨:高明的管理者,只会这样做

在格拉丘纳斯效应的定义中,有两个关键点:不该自己管的事、自己该管的事。

只有把这两个关键点理清楚,才能让领导将管理工作顺畅进行。

  •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不该自己管的事,却去揽过来管”这种情况?

1、领导能级管理意识不强

能级原理,是指管理的组织结构与组织成员的能级结构必须相互适应和协调,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组织目标。能级原理中的"能级" ,是指组织成员在一定条件下, 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起作用的各种能力之和的差别。用能级原理管理的方式称为能级管理

每一个能级里都会遇到某一项待解决的问题或工作任务。如何解决,便是这一层人的事。但是,对于能级管理意识不强的领导,只要下属提出有问题需要帮忙解决一下,他就会欣然接受。就像小陈一样,最后的结果,是让自己管得透不过气来,直不起腰来,自己的工作问题或任务却无法顾上。

2、领导缺乏自知之明的能力边界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领导,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即我究竟能解决多少问题,别人的问题能不能解决。但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领导,以为自己能力无限、能量极大,有时候碍于面子,有时候又顾于人情味,以至不管后果,不计心力,一个劲地把待解决的问题或工作任务往自己身上拦。

3、领导缺乏“拐杖意识”,总是好心纵容

人们都有一种依赖心理,特别是遇到亲和的好心领导。哪怕问题最后没有处理好,打打人情牌,也可避免责骂与惩罚。很多老好人式的中层管理,如文初的小陈,就是过于“好心”,纵容下属把遇到的问题都抛给自己。缺乏从扶到放、敢于放权与放责的拐杖意识,就会令自己成为下属依赖的“拐杖”。

新主管热心助人,却被老板骂惨:高明的管理者,只会这样做

  • 其次,哪些情况下,领导的确是应该管、必须事必躬亲?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事必躬亲的典型代表。在后人的评述中,他似乎成为宁愿自己累死也不放权,让蜀中后继没有人才的领导。其实不然。所有的领导管理模式都是阶段的产物,环境的产物,权力的产物。以下两种情况,就应当逆格拉丘纳斯效应而为,做到事必躬亲。

1、任务复杂

诸葛亮北伐,第一次出祁山,他是完全放权,处于什么都不管的情况。亲信马谡直接带兵,结果蜀军被司马懿大败。最后,诸葛亮还依靠是空城计才脱了身。

毛主席曾点评说,因为此事,诸葛亮此后点兵必在中军,直接指挥调度。

如果有错综复杂的任务,这时候领导人员就应该、必须深入一线。这样才能即时做出准确决策。如果任由下属做决策,下属首先考虑的是私利,然后才是任务,就易让决策走偏。

2、环境多变

时代在进步,市场环境一天一个样,在外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做领导的就必须深入市场一线。例如,做促销活动,做商业推广,必须直接给下属以反馈,否则就很难具备有效、全面的信息,易在竞争中被超越。

还是以诸葛亮为例。他当时所执政的外部环境并不稳定,曹魏、孙吴、孟获,各方争斗,而且还有少数民族的反抗。错过任何细微的信息都有可能导致政权的覆灭。诸葛亮能安居平五路,平静如常,依靠的,就是亲身处在其间,牢牢掌控信息。

从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知道,在严格区分了不该自己管的事、自己该管的事这两种情况后,能更有效地利用格拉丘纳斯效应,为自己的管理工作明辨清浊、添砖加瓦。

三、3招跳出“格拉丘纳斯效应”大坑

新主管热心助人,却被老板骂惨:高明的管理者,只会这样做

该如何避开格拉丘纳斯效应这个大坑呢,我有三招,供你参考。

(一)培养领导能级管理意识

1.管理必须按层次进行,具备稳定的组织结构

按照管理系统,管理三角形可分为四个层次:

·决策层:决定系统的大政方针。·管理层:是运用管理职能来实现决策目标。·执行层:具体执行管理指令,直接组织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操作层:直接从事操作和完成各项具体任务。

要构建一个稳定的组织结构,可从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严格根据组织系统的社会整体功能需要,以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情境,对组织结构进行科学的总体设计。第二,以职能划分为中心,对结构问题进行精心划分、设计,确定层次、网络、结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方式。第三,追求高效、简单、节约的目标,杜绝“闲差”、“因人设机构设事”等现象。

以某车间为例,组织系统可以这样架构:

车间主任:决定车间总的方针、路线。生产副主任:主抓车间生产任务,跟踪每天T计划,及时完成当月生产任务等。质量副主任:主抓产品质量。处理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废品率以及质量分析等。材料员:负责车间的材料,及时供给等。工装管理员:负责车间工装管理。设备管理员:管理车间设备安全、5S、TPM检查等。维修工:对车间损坏设备及时维修,以确保生产正常进行等。操作工:负责该工位产品生产,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会计:负责车间费用核算,以及车间员工工资核算等。......

把车间整个组织框架建立起来,各司其职,达到人才最优化,效率高效化。

2.不同能级应表现出不同的权力、责任和利益。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有效的管理不是拉平或消灭这种权力、责任和利益上的差别,恰恰必须对应合理的能级给予相当的待遇。比如,公司规划是关系到公司未来发展全面的大事,必须由董事长主持来抓,才能做到统筹、协调。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往往容易把管理能级与封建等级混为一谈。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垄断世袭性,本质是按地位不按劳力分等,这与能级管理,有根本的区别。只要有管理,就应有能级;优化的管理就是建立合理的能级。真正的平等不是消灭管理能级,“ 人无贵贱之分”,每个人达到相应的能级的权利与机会均等。

3.各能级必须动态的对应

应当允许人们在各个能级中不断地自由运动,通过各个能级的实践,施展、锻炼、检验人们的才能,发挥他们的才能,使各得其位。比方说,老年人体弱智衰,能量自然下降,因此必须动态地实行能级对应,才能发挥最佳的管理效能。

今天你的能量高,你应登上高的能级,经过一段时间,能量下降了,就应当转移到你相应的能级中去。你虽是人才,能级相应,也应不断运动。一方面通过各种实践,获得“杂交优势”,使自己能量提高;另一方面,人皆一分为二,老固定在一个岗位上,你的优点固然可以充分发挥,但你的缺点所带来的对管理的损失,将无法克服。

现代管理的岗位能级应是合理有序,人才运动又应该是无序,这样才有合理的管理。

(二)培养领导自知之明能力

1.测试和更了解你自己

找到衡量自知之明的架构,帮助你掂量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可以利用麦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MBTI)、预测指数(Predictive Index)和优点搜寻器(StrengthsFinder)等性格测验,帮助自省,改善自知之明。

创业性向测验(Entrepreneurial Aptitude Test)发现,衡量一个人的四项关键特质分数是:心、智、胆、运。采取五百位全球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样本,发现约50%以心为主,25%靠运,15%靠胆,10%靠智。

所有的特质都有成功和失败例子。了解哪种核心特质在驱动你作决策和表现某种性向,是提高成功机率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2.观察你自己和学习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他的经典文章《德鲁克教你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中写道:“每当你在做决策或者执行一项关键决策时,写下你预期会发生的事情。九或十二个月后,比较实际的结果和你的预期。”

德鲁克将这种自我反省程序称作反馈分析。他说,这是“发现你的优点的唯一的方式。”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多年来养成习惯,他把做某个投资决定的理由记下来,日后再回头检讨什么做对了或做错了。这种分析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高度定量的。

反馈分析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记录做决定的理由和动机,以及反省和评估结果。这种做法迫使每个人不只注意“什么”,也同样注意“为什么”。

3.知己也知彼

有效的团队是由彼此了解与互补的成员所组成的。最好的团队很少是由类似的人组成。反之,它们是由多样化的人才构成。如果一个人的心胸开放且能保持客观态度,向团队中不同类型的人才学习,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知之明会有所增进,也会更深入了解成功的型态在本质上存在多样性。

举例来说,如果有适当的成员和你相辅相成,也有个能够支持你的学习型组织,你会看得更清楚,知道自己什么事情做得好,以及别人什么事情做得好。

(三)扔掉“拐杖”,让员工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比尔﹒盖茨曾说过:“好的员工善于动脑筋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推给老板。‘’

1.明确赏罚,分析利害

尽量明确任务的详细要求、责任人、完成时间。如果一项工作涉及多人,还需明确各人的分工或者主要的负责人。

当跟下属交流时,不要只是告诉他们怎么做,需要指出他们这么做能得到的好处。员工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能是物质的回报,也可能是能力的提升,价值的体现,发展的空间。当一个人被要求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他们往往兴致索然,无法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多肯定、多表扬

经常与员工沟通,对他们做出的成绩、取得的成果提出肯定和表扬,不仅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更能提高项目经理和员工的沟通指数。肯定和赞扬作为一种低成本、有效的激励形式,早已被多数的管理者广泛使用。创造一个员工彼此尊重的环境,通过良性互动,把打击员工积极性的因素最小化。

(四)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

新主管热心助人,却被老板骂惨:高明的管理者,只会这样做

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让员工积极参与

张华曾是某企业的生产主管,安排任务时独断专行,下属必须无条件执行,不允许有异议。长此以往,大家伙敢怒不敢言,有事儿憋在心里,最终因为一次意外造成产品批量报废。

张华这种“一言堂”式管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容易遮蔽问题,等问题爆发时,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假如他敞开言路,听取员工反应的问题,及时改正,这次质量事故就可以避免。

让员工参与讨论,可以激励他们,同时也表明,领导很在乎他们的想法。发动下属参与到讨论中来,能让他们感受到尊重,确认自己的价值。

2.熏陶员工形成“大局观”

培养员工的全局观念,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每一步行动产生的多米诺效应。这样做,可以让员工了解自己在公司的今天和未来所起的作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华为公司有非常高明的一招,CEO任正非仅持1.4%的股份,其他都是员工持股。通过员工持股方式,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华为的合伙人,自然而然会去了解公司企业文化,如何运行,以及自己部门之外的事,无形当中培养了员工大局观意识。

3.积极放权

韩非子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管理者要成为“上君”,必须积极下放权力。

上例中,张华的管理模式,导致员工没有自主权,只能被动服从命令。这也是造成质量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对员工放权,可以这样做:

·扩大员工影响力,

·提高签署文件的权威性,不要让员工被头衔和职位限制住。

·工作定义广泛些,为员工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留下空间。

·大力支持员工做出正确决断。

如此,便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优化员工工作表现。

四、总结

新主管热心助人,却被老板骂惨:高明的管理者,只会这样做

作为初入管理的职场人,真的需要掌握“格拉丘纳斯效应”,从认知和行为上做出改变。若你能在管理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级管理意识,拥有自知之明的能力,培养员工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一定可以披荆斩棘,在职场上达到想要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