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张仪和苏秦本是同窗好友,传说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贵族的后代,与苏秦一起拜师于鬼谷子先生门下。苏秦创合纵之法,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之后,张仪则施以连横之术,游说六国亲秦,拆散合纵。与张仪一同演绎战国末期,群雄“混乱”的场面。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张仪出道较苏秦稍晚,与苏秦相比,张仪的命运比苏秦好很多,他刚出道的时候,没有像苏秦那样到处“碰钉子”,仕途也比较顺利。传说苏秦挂六国相印之后,张仪去见苏秦,要求与之共事。苏秦对张仪说:“你我才能相当,现在我挂六国相印,你来投靠,必然不会受到重用,再说,我二人若是帮助六国灭秦,必将因为功劳太大而遭人嫉妒。现在,你应当去投靠秦国,与我的‘合纵’之计相抗衡,只有这样,才不会埋没你的才华。”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于是,张仪去投奔秦国,秦国也正在因为六国的合纵而头痛,张仪对秦王说,他有办法拆开六国的合纵之计,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

公元前328年,张仪正式出任秦相,并开始实行“连横”的战略。他与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国任相,设法使魏国首先背离合纵之约,与秦国结好。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到魏国之后,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亲兄弟,也会争夺财产,更何况六国各有“计谋”,合纵同盟不可能长久。魏国处于各国包围之中,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有依靠秦国,才能保证安全。但是魏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张仪暗中密告秦王发兵攻魏。就在张仪软硬兼施、打拉结合的策略下,魏王终于背弃合纵之约,转与秦国结盟。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又主动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国,以拆散齐、楚联盟。晋见楚王时,他说道,当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齐最为强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国最强,齐、楚两国实力相当。如果楚国与秦国联盟,则楚国就比齐国强大;反之,如果齐国先与秦国联盟,则齐国就比楚国强大。所以,楚国最好的出路就是与秦联盟。他又许诺在楚国与齐国断交,同秦国结盟之后,秦国会把商于之地六百余里归还楚国。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楚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动,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授张仪相印,与齐国断交,并且派一名将军随张仪回秦国取回商于之地。供谁知张仪回秦之后, 佯装摔伤了脚,三个月不露面。楚王得知之后,竟以为是因为自已与齐国绝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到齐国去大骂齐王,齐王大怒,遂决定与秦结盟。

这时, 张仪告诉随行的楚国将领,自己答应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商于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里。楚王得知此事之后大怒,起兵十万攻秦,却被齐、秦联军击败,损失八万人马。同时,楚国还被秦国夺走了丹阳、汉中之地。楚王不甘心失败,重新调集全国的兵力攻打秦国,结果再次惨败,只好再割两座城池与秦国讲和。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秦王提出用商于之地换取楚国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复,只要得到张仪并亲自诛之,愿将黔中之地奉送。

张仪不顾个人安危,只身赴楚,买通宠臣靳尚和楚王的夫人郑袖,使楚王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随后,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议不要黔中之地,两国太子互为人质,永结亲盟。楚王对此十分高兴。于是,就这样,齐、楚两国也背离了“合纵”之盟,与秦国结好。

张仪回秦之后,马上又出使其余几国,使他们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他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论辩之术,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级,在他死后,虽然六国背离连横,恢复合纵,但是这种联盟始终无法持久。张仪把“忤合”之术用到为秦国的利益服务中来,使得苏秦用毕生心血建立的合纵统一战线分崩离析,可以说,张仪的连横之术成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一样有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变数都写在了历史书里,你想看问题更通透,可以去读历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读历史,想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去读历史。甚至当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去读历史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你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你的指间滑过,与你对话的都是帝王将相,你还会被眼前的小问题困惑住吗?做为中国人,学一点历史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孩子,现在各地的考试中,历史的比例在加大。像深圳的中考历史分数比重就要加大。

另外有一个特点,语文好的孩子,历史并不一定好,但历史好的孩子,往往语文不会差。因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多给孩子看看历史书。

历史就是一个有着无尽谜题的长卷,更何况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其实最近几年,不管是家长还是教育界,都越来越重视历史这门学科了,高考历史占分越来越大,《国家宝藏》等节目大受好评都是例证。著名教育学家希利尔曾经说过:历史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底蕴与基石。

另外有一个特点,语文好的孩子,历史并不一定好,但历史好的孩子,往往语文不会差。因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多给孩子看看历史书。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从小被历史喂大的孩子,见识更广,眼界更宽,格局更高,思辨和判断能力也更强。

在日常的谈吐举止中,也会高出同龄孩子一截,往往能够展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气质。

可是提起学习历史知识,很多孩子都表现出不感兴趣,认为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

探究其原因,发现“教科书上的历史”不是鲜活有料的历史。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学校历史书的作用,但说起趣味性,学校历史书是没法跟课外历史书相比的。

那么是否可以走一条既不缺乏趣味又准确无误的路,让孩子们通向历史呢?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答案就在《一口气读懂中国史》,这套书用孩子喜欢的故事,讲述简单有趣的中国历史!当孩子认真读完之后就能向你口述历史故事了!

这套书一共10本,从春秋战国讲到了清朝介绍了历史上10个至关重要的朝代。可以说人生中该掌握的历史都包含了。

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个时代,连横之父张仪就是这么牛

比如说《春秋战国》,春秋无义战,建立王霸之业,几乎是贯穿整个春秋战国的主题曲。整个社会处于混战,却也激发了思想文明的大爆发。能更清楚地了解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

《秦汉》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时期,了解这段历史,会忍不住折服于秦始皇、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帝王!钦佩项羽、韩信、周亚夫这样的英雄豪杰!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益的启发

《清朝》清朝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衔接现代文明的交界时期,这段历史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转型非常重要。通过阅读本书,可以领略在马背上打天下、挺进中原坐稳皇帝宝座的大清皇帝们的风采,又能看到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不断发生变化的中华文明,更能感受在西方的舰船大炮进攻下、日益土崩瓦解的清王朝如何走向末日。这段历史也给我们中华儿女血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个人的存在。……

不光是这些,冷门知识也特别多,比如:李白为什么叫李白?岳飞为什么要写《满江红》蒙古铁骑何以天下无敌?等等……充分拓展开外知识点。

帮孩子顺畅地阅读历史的“十万个是什么”让家长摆脱熊孩子粘人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套书原价268元,头条团购138,一共10本包邮到家,合下来一本不到15块钱,不及一顿简餐钱就可以了解这段历史!非常划算! 这套书自己阅读送人都很合适,阅读起来也很过瘾。可以作为孩子了解历史的拓展阅读,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枕边之书。

可以点下面的横条看一看参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