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倆大學生延時視頻作品《黎陽·古城》刷爆朋友圈3'19"記錄浚縣古城的23天


浚縣倆大學生延時視頻作品《黎陽·古城》刷爆朋友圈3'19

李子鳴在大伾山拍到的平流霧。(李子鳴供圖)


浚縣倆大學生延時視頻作品《黎陽·古城》刷爆朋友圈3'19

李子鳴(左)和劉茂盛。(李子鳴供圖)

4月15日,一段3分19秒的視頻作品刷爆了很多鶴壁人的朋友圈,該作品名為《黎陽·古城》。視頻中,浚縣的八卦樓、世襲翰林府、小姑山、縣衙、云溪橋、西城門、南城門等景點一一出鏡,從白天到夜晚,浚縣古城的大美景色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記者瞭解到,該作品由浚縣兩位90後大學生花23天時間拍攝、製作完成。作者李子鳴和劉茂盛都表示,花這麼大精力完成這個作品,只是想記錄浚縣古城的美,為宣傳家鄉做點兒貢獻。

因為共同愛好,他們一拍即合拍攝延時視頻

李子鳴今年23歲,在鄭州讀大學。劉茂盛今年22歲,在廣西讀大學。兩個人都是大四的學生,雖然都居住在浚縣衛溪街道,但一年多前他們不認識。

“我們都喜歡延時攝影,並且同在一個延時攝影愛好者的微信群,後來一聊才知道都是浚縣的,能遇到老鄉太巧了。”李子鳴告訴記者,因為共同愛好,他們越聊越投機,後來還結伴一起出去拍攝,成為了好朋友。

延時攝影是以一種較低的幀率拍下圖像或者視頻,通過控制一系列照片的間隔時間製作出的視頻,會呈現出快進播放的效果。李子鳴告訴記者,他拍攝過祖國的海岸線,還和劉茂盛去新疆採過風,遺憾的是沒拍攝過自己生活了20多年的家鄉。“寒假前我們就約定好好拍一下浚縣古城。我們都是大四的學生,面臨畢業,工作以後就不可能有這麼長的假期了。”李子鳴說,近年來大運河申遺成功,浚縣古城也建設得越來越美,對他們來說,拍攝時機已經成熟。

一個鏡頭“蹲點”4天才拍攝成功

因為疫情防控,李子鳴和劉茂盛的拍攝計劃3月12日才開始實施。“一拍就是23天,天氣好的時候,我們就帶著機器早出晚歸。天氣不好的時候,我們就在家做後期製作。”李子鳴說。

做成15秒的延時攝影視頻需要連續拍攝450張照片當素材。“一個鏡頭4個小時的變化用15秒的視頻呈現,就需要算一下拍450張照片需要間隔多久按一下快門。”李子鳴說,其間需要人在相機旁守著,很枯燥。

23天裡,李子鳴和劉茂盛對事先踩的點位逐一進行拍攝,幾乎走遍了大伾山、古城等景點。

拍攝古城西城門的時候,兩個人遇到了一個難題。“景區工作人員下午5點半下班,城樓亮燈時間是下午6點半,我們想拍的時候,城樓已經關門了。有工作人員知道我們的想法後,給我們開了綠燈。”李子鳴說,拍攝過程比較曲折,“第一天拍攝效果不好,第二天天空灰濛濛的,第三天晚上拍的時候因為白天拍了一天,相機沒電了,直到第四天才拍好”。

劉茂盛說:“去拍西城門城樓亮燈的時候正是飯點,給我們開門的大爺特別熱心,我們一打電話他就趕了過去,一直等到我們拍完,這讓我們特別感動。”

因為拍攝要多呈現建築物的光影變化,時間跨度大,李子鳴和劉茂盛拍攝的每一個素材都要用時4個小時以上。為了提高拍攝成功率,一般要用幾臺相機同時拍攝,最多的時候,他們要控制6臺相機。

“有一次拍日出,我們在原地一直沒動,一個環衛工忍不住走過來問:‘孩子啊,你們在這兒站了一個早上了,怎麼還在拍啊’。”李子鳴說。

拍攝4萬多張古城照片

拍攝的23天裡,李子鳴和劉茂盛看到街上的行人漸漸多了,古城也逐漸熱鬧起來。雖然早出晚歸拍攝很辛苦,但兩個人見到了古城不一樣的風景。“有一天早上我們在大伾山拍到了平流霧,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看到。”李子鳴說,20多天裡,他們共拍了4萬多張照片。因為前期已經有了大致的想法,後期素材處理還算流暢,這也是他們第一次長時間系統拍攝一個項目。

“選擇背景音樂的時候,我們聽了上千首,才確定了目前這一首。”李子鳴說,他們拍攝了70多段素材,目前只用了30多段,加上一些沒有使用的無人機拍攝素材,他們接下來準備製作視頻作品《黎陽·古城2》,“今年沒有拍到古廟會盛況很遺憾,希望以後可以彌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