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局勢貼》如何跨越千年,逆襲成為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撰文|趙固仁

62歲那年,曾鞏給老鄉寫了一封短信,雖然只有124字,卻因為他的地位與書法特色,流傳千秋,不覺之間,筆端散出的水墨竟然在一瞬之間偶成了難以朽壞的經典。書法之妙,中文之美,在曾鞏的筆下一時之間,雍容大氣,行雲流水;妙手偶得,光昌流利。

曾鞏《局勢貼》如何跨越千年,逆襲成為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時光回溯到2016年5月,曾鞏《局事帖》被放上拍賣臺,最終以2.07億元的成交價收入。該貼全文僅有124字,堪稱字字價值千金。中國文化的頂級創作者,大概都有一種宿命,生前隨意寫就的東西,在當時並未如何如何,有的人甚至終身潦倒困苦,然而一旦在歷史的時光推動後,陡然將他們的作品推向無以復加的珍稀位置,這對於古人來說,既是幸運,又是不幸。

曾鞏《局勢貼》如何跨越千年,逆襲成為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價值連城的《局勢貼》

作為曾鞏三年未見的朋友,由於宦海浮沉,在這時期他的心態已經再無波瀾,曾經的所有激昂與跌宕最終沉澱成筆墨裡的溫厚話語。儘管還未能告老還鄉,在荒僻的地方擔任官吏,曾鞏卻早已厭倦這些年復一日的輪轉。寫信的時候,曾鞏一直在等新任官員來接替他,以此好讓他回到故都。在河北擔任許多地方官,62歲卻只是一個知州,曾鞏的仕途確實沒有任何波瀾壯闊。雖然不久他回京任職,卻在不到兩年就去世了。

曾鞏《局勢貼》如何跨越千年,逆襲成為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曾鞏的科舉之路可以窺視宋代怎樣的背景?

曾鞏出身非常好,算得上是高貴門第,他的父親是仁宗時期的進士,後來做到節度推官。母親同樣也是大家閨秀,與王安石是親屬。因此,曾鞏從小便受到了較為規範的傳統教育。

曾鞏《局勢貼》如何跨越千年,逆襲成為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北宋科舉

“生而警敏,讀書數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做《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壯。歐陽修見其文,奇之。”命運彷彿對曾鞏太慷慨了,在此後的科舉之路異常順遂,如同一帆輕舟,在平靜的水面上,越過了重重疊嶂的青山。

在宋代,科舉是相對公平的選拔人才途徑,只要身體沒有嚴重缺陷都可以應試,並且國家還會給他們一些補貼,“自初起程以至還鄉費皆公家。”因此在比唐代科舉的人數錄取比例下,宋代翻了十倍,因此曾鞏正是這一大背景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曾鞏《局勢貼》如何跨越千年,逆襲成為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曾鞏塑像

因此深厚的文化基礎,安定的環境,優厚的待遇,使宋代成為一個文化異常發達的文質彬彬的朝代。所謂“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宋濂語)因此歐陽修論述說:“國家取士之制,比於前世,最號至公。該累聖留心,講求曲盡,以謂王者無外,天下一家。”王安石在其關於《取材》的文章中論述說:“文吏不僅應該尚文辭,還要通古今,習禮法,曉達天文人事、政教更張,以詳乎政體,儒生不僅習句讀,也要明悉制度與時政沿襲,以緣治道。”因此,在這些進士中一直將命運與國家深度聯繫,“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的自覺逐漸在曾鞏這樣的讀書人心中根深蒂固。

曾鞏《局勢貼》如何跨越千年,逆襲成為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曾鞏的宦海浮沉,說明了北宋官員制度怎樣的情況。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將曾鞏外放任當塗司法參軍,以明掌握基層司法公務。轉年,在歐陽修的協調下到京師負責文化整理工作,併為此撰寫了大量序文。

十年後,曾鞏被外放紹興出任通判地方官,以此歷練政務處理能力,表現不俗,尤其在賑災的民生工作中較為務實高效。1072年後,由於處理政務能力突出,不斷將其調往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出任知州。其崗位歷練十分豐富,在北宋來講他的基層簡歷紮實程度已經非常了不起。

曾鞏《局勢貼》如何跨越千年,逆襲成為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曾鞏書法

曾鞏尤其擅長地方的冤獄審判、維護治安、救災防疫、疏河架橋、設置驛館、修繕城池、興辦學校、削減公文、整頓吏治,這些完全說明了他對政務的處置能力。

為什麼在62歲在《局事貼》中向老友傾訴,隱藏怎樣情結。

如此務實的官員,為何沒能繼續“進步”呢?這似乎有點說不通,直到兩鬢斑白時,回到京師成了他最後的希望。從大歷史來看,曾鞏屬於王安石新法的推動人物,因此在司馬光與王安石之間難以適從。這一點上,與蘇軾的“滿肚子不合時宜”大體相當,但是曾鞏終究未能如蘇軾那般走到副宰相的位置,相反一直都屬於宋朝的中層官員而已。

曾鞏《局勢貼》如何跨越千年,逆襲成為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北宋官員

因此一百多字的《局事貼》折射了北宋官員面對無法掌握的前路的一點慨嘆,是淒涼也是無奈。由於在成為王安石的手下重要一員,在“變風俗,立法度,方巾所急也”的推動下,曾鞏受到了了另一對立面的排斥。

此外宋代文官制度,實行多元化的選任方式。科舉取士學校考選,恩蔭補官、官員出職、雜色補官以及攝官轉正等,都是進入仕途的路徑。當時的大多數官員,是通過科舉考試或恩蔭補官入仕的。作為特權選官的主要方式,通過恩蔭官員走入科舉入仕者數量為多;因此大量官員的調動也頗為繁雜。

曾鞏《局勢貼》如何跨越千年,逆襲成為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王安石變法

宋朝對於在任官員的考核(當時稱之為“考課"或“課績"),原則上是對於官員品德操守及才幹績效的綜合評定;以“循名貴實”為目標:而以對其德行、才能的綜合檢驗為主要內容。這種考核既是對於官員業績的檢查與督勵,也是朝廷多方獲取信息的途徑之一。這裡面的最大因素就是“朝中是否有人”,顯然,曾鞏應該被劃分為“王安石的人”。然而,王安石黯然回老家後,司馬光再度全面否決新法,因此,曾鞏被牽連是實屬意料之中。

曾鞏《局勢貼》如何跨越千年,逆襲成為價值連城的書法作品?

相關典籍

因此,曾鞏在司馬光當朝是萬難經過“考核”順利回京的,不得已只能自己找到老朋友求助。可以看到在信裡的簡短並非出於潦草,而是事情過於敏感,所以曾鞏儘可能簡化。並且向老友表示:“我估計今年夏秋應該可以辦好交接手續,繼續做點新的事務,屆時我會從您的家門口經過,並通過您的下人向您致謝,這樣才能把我對您的萬分感謝當中的一分表達出來。”

顯然這位老友與當朝的權威人物關係密切,不然曾鞏何必如此謙恭呢?遺憾的是回京兩年後便去世,留下了無盡的感傷。因此透過這份後世“價值連城”的書信,讓人看到一百多個字的背後寫滿了荒涼與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