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莉:西盟佤山的“白鷳鳥”

白鷳鳥是佤族的吉祥鳥。在佤族的傳說中,白鷳鳥會給人祛除不幸,帶來吉祥幸福。在西盟佤族自治縣就有這樣一位立志像白鷳鳥一樣給人祛除不幸帶來幸福的人,她是勐梭鎮司法所所長羅成莉。

罗成莉:西盟佤山的“白鹇鸟”

2011年7月,羅成莉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西盟縣勐卡鎮司法所的一名司法行政工作者,協助所長做社區矯正工作。社區矯正工作是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整合社會各方面力量,對罪行較輕、主觀惡性較小、社會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經過監管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的罪犯在社區中進行有針對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也是基層司法所最為棘手的工作,稍有失誤,就會造成嚴重後果。

“愛學習!不斷學習!”是羅成莉工作以來的“法寶”,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羅成莉積極和同行交流,積累經驗;有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羅成莉總是第一個報名爭取;自己不斷學習社區矯正工作業務新理論新知識,隨時“充電”,探索矯正人員監管、教育方式方法,為做好社區矯正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她對轄區內的社區矯正人員及解教人員做到一人一檔管理,並錄入系統平臺實行精細化管理,嚴格執行矯正人員月彙報制度,定期走訪矯正人員和解教人員家庭,掌握思想動態,給予心理疏導,發現違反規定的行為,就進行嚴肅處罰,強化矯正紀律,努力幫助矯正人員早日迴歸社會,達到教育改造和挽救的目的。

罗成莉:西盟佤山的“白鹇鸟”

2016年,羅成莉任勐卡鎮司法所所長。這年8月,社區矯正人員王某五在監管期間,未經請假離開居住地打零工,王某五當天返回。得知這一消息,羅成莉第一時間趕到王某五家,將王某五帶回司法所進行談話教育,依法上報西盟縣司法局出具書面警告決定和處分決定。同時考慮到王某五居家沒有經濟收入,針對性成立矯正小組,幫助王某五參加村、社區組織的各類農業技能培訓,引導王某五在家附近租地進行蔬菜種植、養魚,併到鎮上的集市銷售。通過幫教,王某五走上了勤勞致富的道路,如今王某五家中蓋起了新房,生活條件大為改觀。每當談起現在生活的幸福,王某五總是說;“這一切都是靠政府的關心,靠羅所長幫忙。”

娜某是一位69歲的社區矯正人員,矯正期限長。羅成莉在走訪中瞭解到娜某假釋後自己一個人居住,患有嚴重的風溼病,身體不便,尤其是雨季,娜某連出門都困難。羅成莉制定了專門的矯正方案,特別允許娜某可以不分週末,利用每月到鄉鎮看病時間到司法所報到,或者由司法所派人到家中走訪“報到”。這個特殊的矯正待遇讓娜某感動不已,積極配合矯正管理,只要腿腳能動,娜某都堅持按時到司法所報到。時常有人和娜某說:“你年紀那麼大,身體又差,就不要堅持按時報到了。”然而娜某總是回答:“上級領導關心我,我要給領導爭氣。我犯了法,就應該接受管教。”

罗成莉:西盟佤山的“白鹇鸟”

2019年,羅成莉調任勐梭鎮司法所所長。無論在勐卡鎮還是勐梭鎮,羅成莉的轄區社區服刑人員從未發生過一起脫管、漏管、虛管和重新犯罪事件。轄區社區服刑人員思想整體保持穩定,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工作中,羅成莉是一名基層司法所所長,而在家裡,羅成莉要得承擔雙倍的責任。因為丈夫是一名移民警察,需長期駐守在邊境,羅成莉除了要照顧兩個孩子,還得照顧體弱多病的婆婆。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她時常對丈夫說:“我們還年輕,苦點累點沒什麼,家裡有我,你管好你的工作就行。”

“這輩子一定要做像白鷳鳥一樣給人帶來幸福的人!”這是羅成莉一直以來默守的信念。她以“嚴謹、謙虛、認真、勤勉”的工作態度,嚴格執法、規範執法,有針對性地採取管理措施,有效提升了轄區社區矯正工作的整體水平,得到轄區群眾和全市司法系統的一致好評。群眾評價她“聲音像白鷳鳥一樣好聽,為人像白鷳鳥一樣帶來吉祥。”

2020年1月,司法部通報表彰全國社區矯正先進集體和個人,羅成莉榮獲“全國社區矯正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