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食品"變味"疑雲:24人的研發團隊集體加薪271萬?

洽洽食品

文|翠鳥資本


近日,全球最大資管機構貝萊德,罕見地現身了洽洽食品(002557.SZ)的調研會。


同場調研的還是王亞偉的千合資本、陳光明的睿遠基金等大腕級機構,以及眾多大牌的公募私募機構。


另有一個民間IP"捧場"洽洽食品——轉型帶貨紅人羅永浩。


一堆明星級買方機構追逐這隻消費股之時,這家公司大股東也沒閒著,以非常高明的方式低調減持。


實際上,洽洽食品的最新業績報告出現了不小爭議。


明星機構火速"問詢"


4月9日-10日,洽洽食品公佈2019年業績報告後,連續召開了兩場調研會議,各類大牌投資機構輪番登場:貝萊德、嘉實基金、惠理基金等150家機構出席,外資、內資公募、內資私募、券商自營、保險資管,悉數出現。


就連"上海灘"債券高手雲集的合晟資產,都派人前去調研。可見,固收類、權益類的各大明星機構都對這家公司關注度頗高。


洽洽食品主要生產休閒消費食品,主要生產堅果炒貨類、焙烤類休閒食品,經過多年的發展,產品線日趨豐富,成功推廣洽洽香瓜子、小黃袋每日堅果等食品。


調研會上,投資者強烈關注了五大問題:2019年業務增長來源、葵花籽品類2019年毛利率略有下滑原因、堅果類產品的毛利率及盈利、公司電商的定位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堅果產品的差異化競爭。


簡而言之,這家消費食品的產能問題成了當下特殊時期的焦點。


根據其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實現48.37億元,同比增幅15.25%,實現歸母淨利潤6.04億元,同比增幅39.44%。


拆分來看,洽洽食品走了"瓜子堅果雙主線模式"。國盛證券分析稱,葵花籽通過提升弱勢市場、精耕三四線市場 及縣鄉,加速經典紅袋等傳統瓜子的渠道下沉;堅果類的小黃袋單品突破。


雖然,表面業績喜人,但葵花籽品類的毛利率卻出現下滑信號,但洽洽食品高管在調研會上給出的答案的是:對原材料提高了要求,但是對於疫情期間農產品價格異動對未來毛利率的影響,高管卻三緘其口。


神奇的研發費用


翻看年報,洽洽食品的研發投入金額出現"上躥"。


洽洽食品


2019年研發投入金額為3063.7萬元,同比增長了21.62%。


問題就來了,新增的544萬研發投入,究竟用在何處?


年報有一段解釋:"公司不斷加強新品研發,推進技術創新,優化產品結構,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增強綜合競爭力,提高市場佔有率。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完成了國葵類、堅果類、炒貨類等系列新品的研發和改進。"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2019年公司研發人員都是24人,並未出現任何變動,也沒有出現資本化研發投入。


理論上,研發費用是用於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的人員勞務費、原材料費、固定資產購建費、管理費及其他費用支出。


既然是食品生產,那就是購買了新的設備促進新品改進?


洽洽食品


細看財報發現,研發材料的費用增加了145萬,薪酬項目增加271萬,"其他項目"增加了140萬。


一個24人的研發團隊集體加薪271萬,相當於每人平均加薪11.3萬元/年。所謂"其他項目"增加了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洽洽食品


無形資產中,內部研發一項空空如也。


洽洽食品在年報中註明,研發費用增加背後是國葵類、堅果類、炒貨類等系列新品的研發和改進。


年報披露,國葵新線車間凌態項目實現生產數據自動採集。不斷創新產品結構,逐步向高端堅果、休閒食品產品拓展。公司的生產基地形成了全國佈局,並在海外形成了積極探索。公司在合肥、哈爾濱、包頭、重慶、長沙等地設立生產基地,銷地建廠和綜合廠策略相結合,形成了覆蓋全國市場的生產基地。


從這段看出,更多是車間數據自動採集的進展,以及各大生產基地的延伸,並沒有說明更詳細的人工參與的新品研發。理論上,數據採集更多是IT部門的工作。 這部分恐怕需要洽洽食品有更詳細的解釋。


大股東巧妙"減持"


年報發佈後,大股東華泰集團坐不住了,通過一個巧妙方法實現減持。


洽洽食品最新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合肥華泰集團於2019年10月10日發行了"合肥華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非公開發行可交換公司債券"。本期債券發行規模為人民幣3億元,發行期限為3年。


洽洽食品


本期債券持有人有權在本期債券發行6個月後第一個交易日起至本期債券到期日止,將其所持有的本期債券交換為洽洽食品A股股票。


實際上,華泰集團通過換股的形式,巧妙的減持了2.18%的股份。


可交換債的模式,已經成為眾多大股東減持新利器,可以規避減持新規,降低"壓力"。實際上,可交換債內含可能換股的權利,受二級市場股價上漲的驅動,不少私募機構對可交換債一直較為追捧。


洽洽食品大股東悄然無聲的手腕,可以說與給研發員工加薪271萬如出一轍。看來,這家休閒消費食品公司確實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