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A類國際電影節盤點

15個A類國際電影節盤點

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

通常根據電影節的性質,將其分為A、B、C、D四類,即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非競賽型電影節、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是國際性電影製片行業的組織機構,由電影業相對發達的23個國家組成,現有國際團體會員26家,是國際電影行業最具權威的組織。中國於1992年加入該國際組織。

根據FIAPF官網公佈:截至2015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

在國際A類電影節中排名前三位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被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

其中,戛納電影節偏重商業與藝術結合電影,被稱為“噱頭拍賣行”;柏林電影節最為關注政治性和社會性,被稱為“政治教管所”;威尼斯電影節偏重藝術與先鋒電影,被稱為“先鋒茶話會”。至今,三大電影節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被譽為“藝術家的避難所”。

三大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與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頂尖、最具影響力的四大電影獎,與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一起被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為國際五大電影節。

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如今已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又因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戛納電影節於每年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週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主競賽”、“導演雙週”、“一種關注”、“影評人週”、“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官網:www.festival-cannes.fr

二、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柏林電影節把自己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最高獎為“金熊獎”。

每年2月7日至18日,有大約400部商業片和藝術片在電影節展映,其中大部分是首映。

官網:www.berlinale.de

三、意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最高獎為“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在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每年8月至9月(8月30日-9月9日前後)於意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舉辦。

官網:www.labiennale.org

四、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是瑞士舉辦的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素有“電影節中的王子”的美譽。該電影節得到瑞士政府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組織的支持和資助,最高獎以前主要為“金帆獎”(大獎)、“銀帆獎”(二等獎);現設“金豹獎”、“銀豹獎”和“銅豹獎”、“評委會特別獎”等獎項。

洛迦諾電影節每年七八月間在瑞士風光旖旎的小城洛迦諾舉辦,為期兩週。電影節規定,世界各國參加該電影節的影片,必須在電影節舉行的前一年內完成,並尚未在瑞士公映過。

官網:www.pardo.ch

五、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3年,是西班牙舉辦的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節之一,在歐洲影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最高獎為“金貝殼獎”。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於每年9月(21日-30日前後)舉辦,為期10天左右。

官網:www.sansebastianfestival.com

六、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77年,宗旨為鼓勵文化的多樣性和各國人民之相互瞭解、刺激各大洲電影製作的提升來培育優質電影、拔擢電影工作者與新創作品、發掘和鼓勵新進人才、並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專業人士的交流,最高獎為“美洲大獎”。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每年8月下旬(8月25日至9月4日前後)於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爾舉辦,為期10天左右。

官網:www.ffm-montreal.org

七、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是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在五十年代成為中國電影最愛亮相的舞臺,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該電影節於每年7月份(7月5日至15日前後)舉行。

官網:www.kviff.com

八、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76年,原為世界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也是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它規定參賽片必須不帶政治色彩,不得在其它電影節上放映過。

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后娜妃蒂命名,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紀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後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開羅國際電影節於每年11月7日至18日由埃及電影作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

官網:www.ciff.org.eg

九、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1985年首次舉辦,剛開始為每兩年舉行一次,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致力於發掘優秀的亞洲及國際電影,為年輕電影人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臺。電影節更在2013年設立全新競賽單元“亞洲未來”,旨在挖掘亞洲電影新人。是亞洲最大的電影節,也是日本國內唯一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A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活動。

東京國際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10月28日-11月5日前後)舉辦。

官網:www.tiff-jp.net

十、印度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2年,是印度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主要目的是為世界優秀影片提供放映場所,為世界各國電影文化交流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合作與友誼作出貢獻,最高獎為“金孔雀獎”。

印度國際電影節每年1月舉行一次,為期兩週。奇數年在首都新德里舉行,是比賽性的,評獎。偶數年在全國各個邦的首府輪流舉行,非比賽性的,不評獎。

官網:http://iffi.nic.in/live/index.html

十一、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9年,是世界上歷史第2悠久的電影節(僅次於威尼斯電影節),也是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1959年至1995年之間每2年舉辦一次,1995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7月舉行,1979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60週年,改為8月舉行,為期兩週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

官網:www.moscowfilmfestival.ru

十二、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89年,主要目的是借用電影這個媒介展現拉美文化,鼓勵電影人開誠佈公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並展開討論,建立專門的機構,幫助阿根廷電影能得到廣泛認知,並和發行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以達到將阿根廷電影推向海外市場。最高獎為“金樹商陸獎”。

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於每年11月6日至25日舉行。

官網:www.mardelplatafilmfest.com

十三、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85年,得到華沙市長和國家文化遺產部部長的支持贊助,是國際A類電影節也是唯一獲得國際製作人協會聯盟(FIAPF)認可的波蘭電影活動,現已成為中東歐地區最重要的電影盛會之一,最高獎項“華沙大獎”。

華沙國際電影節於每年10月份舉辦,為期10天。

官網:www.wff.pl

十四、愛沙尼亞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塔林黑夜電影節每年舉辦一次,以關注藝術影片為其風格,2014年被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列為國際A類電影節,是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

十五、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

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宗旨是呈現並鼓勵多元藝術創作,創辦以來在專業架構及服務、社會影響力等方面迅速提升,被譽為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國際電影節”。是中國第一個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最高獎為“金爵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舉辦時間為每年6月上旬,為期9天。

官網:www.siff.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