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列貧困村如何趕上“末班車”?且聽四位村書記說思路

播報 | 未出列貧困村如何趕上“末班車”?且聽四位村書記說思路

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未出列的貧困村今年有啥打算?記者採訪了幾位一線扶貧幹部,他們有的要持續做好易地搬遷戶的跟蹤幫扶,及時瞭解生活情況,想辦法促進就業;有的把著力點放在教育扶貧上,幫助更多適齡孩子按時入學;有的把工作重點放在健康扶貧上,讓群眾看得起病、少生病;還有的打算拿出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貧困人口精準幫扶……大家都想再努一把力,帶領村裡爭取早點摘掉窮帽。

播报 | 未出列贫困村如何赶上“末班车”?且听四位村书记说思路

吳建平(左)到羅城縣老鄉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入戶走訪,與羅和媛(右)交談。潘倩雲 攝

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佑洞村第一書記吳建平

持續跟蹤幫扶 引導外出務工

自打從村裡搬到縣裡的老鄉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羅和媛的日子一天好過一天。這一次到她家走訪,寬敞明亮的大房子裡,羅和媛的腰桿挺得直直的,連說話的底氣都比往常足了三分。不久前,她的丈夫銀邦寒找到一個在酒廠做車間維修員的工作,3月份的收入有2800元。

像羅和媛一樣的搬遷戶,我們佑洞村有96戶。村子是個石窩窩,也是個窮窩窩。喝水難,地表沒有一條河。從村中部的桐漏屯到半山腰的石頭縫中取水,一個來回需要90分鐘。從村西部的下麻屯到60米深的天坑地下河取水,一個來回也要一個鐘頭。種田難,人均僅僅八分地。土壤貧瘠,只能種些玉米勉強餬口。行路難,得扛著單車爬石山。盤山道路未通前,石山之間崎嶇難行,去一趟鎮裡,少不了要扛著自行車走幾段路,等平坦後才能騎行。

要致富就必須挪窮窩,可是村裡人犯了愁:住慣了土坯屋,一下子搬到樓房裡,能適應嗎?怎麼打消群眾的顧慮,成了擺在我面前的一道考題。我向大家反覆宣傳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減輕鄉親們的焦慮。上麻屯的馮勝標響應號召,第一個搬出了村。老馮在鄉親們心目中素有威望,他這一帶頭,大家的顧慮也就消失了。

穩得住,能致富,才能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依靠廣西交通運輸廳和廣東深圳市福田區的幫扶,農貿市場、平價超市、中醫醫院、移民夜校等配套設施跟上,搬遷戶能踏踏實實住下來。6家扶貧車間更是為大家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千畝紅心獼猴桃、千畝百香果、千畝毛葡萄“三個千畝”基地,使每戶搬遷戶可以獲得產業收入分紅。

接下來,我打算和安置點的社區幹部們加強合作,持續做好搬遷戶的跟蹤幫扶工作。每家每戶都要再走訪,及時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最重要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促進就業上,一方面,引導群眾外出務工。另一方面,通過聯繫扶貧車間和開發公益性崗位,讓貧困戶甩掉貧困帽。(記者 張雲河 整理)

播报 | 未出列贫困村如何赶上“末班车”?且听四位村书记说思路

劉明(左)在貧困戶家輔導孩子做作業。杜坤林 攝

四川普格縣洛腳俄補村第一書記劉明

辦好學前教育 保障孩子入學

春日的陽光正好,照耀了綠色大地。老支書久有爾一大早就來到村委會活動室,和我商量起村幼教點建設進度的問題。“一村一幼”是涼山推進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必須在開學前把房子建好,讓37名學生進去上課,眼看著4月中旬開學的日子快到了,我們抓緊去催催。

來到幼教點,80多平方米的房子已經蓋好,十分敞亮,正在裝修。施工負責人見到我們,說出了心裡的擔憂:新房子這兒地勢高,用水是個問題。我們趕忙聯絡協調,給他們接上了用水管道。

目前,村裡200多個孩子都已上學。在特爾果鄉中心校讀小學,離得不遠。中學可以去隔壁鄉上,寄宿制,那裡條件好。幼教點建設好,孩子們學前教育也就有了保障。現在上學免學雜費,平日午餐和住宿也有補貼,義務教育有保障。比起前些年,孩子們待在灰暗的土坯房老教室,情況簡直好太多。

經過這兩年的全面動員,村裡老鄉讓孩子上學的意識也越來越強,沒有了輟學的情況。“上學才是唯一出路嘛!”爾爾麼次呷的父親這句話足見大家觀念的改變。自從2019年年初易地搬遷到五道箐鄉,他們一家離國道近,孩子們上學更方便。

來到爾爾麼次呷家,小姑娘正在寫作業。馬上要小學畢業,她正憧憬著中學生活。我來村裡兩年了,孩子變化挺大。去年幫她姐姐聯繫到瀘州上高中,小傢伙正以姐姐為榜樣,努力學習。

現在看,要保障村裡教育,困難還是在於師資。山裡條件相對差,怎麼留住高素質老師,我們得再想想辦法。前兩天去縣裡開“兩不愁三保障”的專題會,大夥兒都在想辦法。目前來說,提高待遇,定向從州里相關學校招聘師資,是個辦法。想到這兒,我得再去和兩個輔導員交流交流,問問他們有什麼困難。

我還打算繼續向省內對口援助的瀘州龍馬潭區相關單位和企業募集一些桌椅板凳和學習用品,再給幼兒們帶一些玩具。還要繼續動員有適齡兒童的家庭,保障孩子們開學搬進新教室。(記者 王永戰 整理)

播报 | 未出列贫困村如何赶上“末班车”?且听四位村书记说思路

彭傑(右)在村裡瞭解健康扶貧情況。馬政光 攝

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大溝村第一書記彭傑

改善醫療條件 防止因病返貧

一場大病,拖垮一個家庭。沒有健康,就難有小康。在貧困村,健康扶貧最主要的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讓群眾看得起病;二是儘量方便貧困群眾就近就醫。

讓群眾看得起病,全民醫保是關鍵。去年,村裡楊爾史一家才兩歲多的孩子金富貴突然發燒乏力、心跳過快。孩子母親晚上11點多抱著金富貴到村委會求助,我連夜帶他們趕去鄉衛生院。測心電圖、照B超,衛生院對症下藥,金富貴病情好轉。鄉衛生院聯繫好了綠色通道,清早我們一到縣醫院就做了檢查,確診金富貴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醫生建議進行手術。

擔心孩子病情惡化,當天我就陪楊爾史一家趕到了昆明。第二天就辦妥了掛號、住院,幫他們一家安排好,我才返程。手術很成功,金富貴告別了先心病。

去省裡做手術,費用3.1萬元。對於並不富裕的楊爾史一家來說,不是筆小開支。好在我們村醫保全覆蓋,回到寧蒗後,醫保報銷了兩萬元;紅十字會有專項救助,我幫他們家申請了6000元。他們家實際醫療支出降到了5000元。

治療期間,楊爾史家少了務工收入,擔心返貧,我們給他們家裡三個人辦理了低保兜底、安排金富貴的母親從事公益性崗位。通過一系列針對性幫扶,楊爾史一家不用擔心因病返貧。

健康扶貧不僅是讓群眾看得起病,更重要的是改善村裡的醫療衛生條件。

我們大溝村一共390戶村民,1/3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由於村裡的衛生設施不達標,群眾遇到小病就熬,實在熬不住進城看病時,往往小病已經熬成了大病。有些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喪失了勞動力;而不小的醫療開支,足以拖垮大多數家庭。

治療發燒感冒這樣的小病,最管用的是村醫。以往衛生室條件差,村民不相信村醫。這幾年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改建鄉村衛生室、增加醫療設施,基礎藥物種類從60多種增加到80多種,村民看病拿藥更加方便。通過加大對村醫的培訓,為老人、兒童、慢性病人等重點群體簽約家庭醫生,進行定期體檢,及時瞭解村民健康狀況,防止一發病就是大病,降低村民的健康風險。(記者 楊文明 整理)

播报 | 未出列贫困村如何赶上“末班车”?且听四位村书记说思路

劉波(右)通過走訪入戶,深入瞭解貧困戶的困難和需求。王曉霞 攝

新疆墨玉縣巴夏克其村第一書記劉波

做到應保盡保 不讓群眾掉隊

“劉書記,我剛從烏魯木齊複查完回來,我的身體恢復得很好!”4月3日,村民薩伊普妮薩罕麥提託合提一見到我,就迫不及待地和我分享她的好消息。

薩伊普妮薩罕一家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她的愛人沒有勞動能力,兒子還在上學。去年10月,作為家裡唯一勞動力的她,在全民健康體檢中被查出患有宮頸癌,給本就貧困的家庭增加了新的負擔。

駐村工作隊瞭解情況後,第一時間上門告知她,貧困戶可享受“綠色通道”就醫、“先診療後付費”和大病保險等政策,並幫她辦理了轉院證,使她順利住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腫瘤醫院接受治療。儘管治療費用高達10萬餘元,薩伊普妮薩罕只掏了3000元,報銷比例高達95%以上。

巴夏克其村是自治區深度貧困村,村裡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患病者等特殊貧困人口有75人,其中和薩伊普妮薩罕一樣,因患大病失去勞動力的有11人。

脫貧路上,我們要做到應保盡保,不讓這些群眾掉隊。而應保盡保的前提,就是精準識別。一直以來,我們對享受社會保障政策的人員實行動態管理。今年3月,我們在往年工作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對全村老年人、殘疾人、大病患者等特殊困難群體進行了摸排梳理,詳細歸類登記、完善更新臺賬。

目前,全村有114人享受養老金、32人享受殘疾補助、378人享受低保,新增享受低保人數99人,其中就有薩伊普妮薩罕。當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後,她很激動,“生了這麼大的病,我們基本沒花錢,現在還能領低保,感謝黨的好政策!”

2020年,巴夏克其村的脫貧任務很艱鉅,但越是在這樣的關鍵期,越需要我們下足繡花功夫。接下來,我們會拿出更有針對性和更加個性化措施,繼續對特殊貧困群體實行精準幫扶,進一步織牢精準救治網。除了保證精度,還要兼顧溫度,我們會經常與他們談心談話,鼓勵他們樹立積極生活的信心,和巴夏克其村的其他村民一道如期脫貧!(記者 阿爾達克 整理)

播报 | 未出列贫困村如何赶上“末班车”?且听四位村书记说思路

來 源 | 人民日報

聲 明 |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領取稿酬、或者刪除,謝謝

編 輯 | 劉 瓊

聚焦三農工作隊伍

聚力鄉村振興戰略

播报 | 未出列贫困村如何赶上“末班车”?且听四位村书记说思路

網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圖:[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