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提案對中國5G和工業互聯網的影響

2019年5月2-3日,以美國、英國、日本和韓國等國為代表的32個國家代表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Prague),召開了兩天時間的5G安全準則討論會,最後發佈了《布拉格提案》(The Prague Proposals),從政策、安全、技術、經濟四個方面對5G安全進行了闡述。

由於布拉格5G安全研討會涉及到工業4.0研究院關注的5G和工業互聯網兩大主題,我們收集了相關資料,涉及到會議日程、參會代表名單、新聞稿和提案全文(資料下載:https://openii.cn/ELSIEE/innovation)。

伴隨著以網絡化和智能化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5G和工業互聯網頗受關注,其中,標準成為全球大國競爭的主戰場。

布拉格提案對中國5G和工業互聯網的影響

《布拉格提案》是一份不具有約束力的提案,但由於參與代表規格較高,提案文件中提出的一些原則性要求,對於5G供應商有非常大的影響,例如,提案文件提出了對供應商產品的風險評估,應考慮“供應商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包括了政府、運營商和製造商等。

總體來講,《布拉格提案》強調國際通行規則的要求,而且是對供應商所在國家的要求,例如,

“應該考慮到第三方國家對供應商施加影響的總體風險,……不要依賴那些容易受國家影響,或尚未簽署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協議國家的第五代通信系統供應商。”

這意味著5G供應商所在國家需要簽署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協議,否則這個國家的供應商進軍全球市場會受到“歧視”。

布拉格提案對中國5G和工業互聯網的影響

工業4.0研究院認為,這次布拉格5G安全準則研討會對中國進一步推進工業互聯網也頗有借鑑意義。眾所周知,我國正在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戰略,其中,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標識解析成為了兩大重點領域,並且被國內不少人認為是中國的優勢領域。

從全球競爭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意識到西方國家重點推動市場化標準發展的趨勢。

簡單的講,由於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企業實力較強,特別是美國的科技企業,可以完全不依賴於政府力量,推進相關概念和標準,例如,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這個概念就是由五家美國企業(AT&T、思科、GE、英特爾和IBM)推動的。

眾所周知,我國工業互聯網標準制定還主要是“書生模式”,企業真正參與其中的程度不深,當然,這是有中國國情在其中的,大部分企業缺乏研究人才,特別是標準制定需要足夠的技術功底和戰略思考能力,這不是我國單一專才可以勝任的。

客觀的講,如何發揮企業在確定市場化標準的作用,這恐怕還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對中小企業的“瞧不上”態度,按照顛覆性創新相關理論,大部分顛覆性創新本來就不太可能在大企業中產生,畢竟這麼高風險的工作,應該由經營更加靈活的中小企業來完成。

因此,筆者認為,一些企業動輒一體化解決方案或全棧式介入某個市場,這不利於良性的技術生態產生和發展,中國經濟經過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開始出現了具有市場壟斷能力的企業,政府除了不應該在領先企業上錦上添花,還應該遏制這些企業濫用市場壟斷地位。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中國製造業帶來更加包容性發展的明天。


布拉格提案對中國5G和工業互聯網的影響

i4CN(工業4.0中國-簡稱)www.i4cn.com,是中國最系統化、最全面的華為IPD、ISC+體系,以及工業4.0、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領域的第三方諮詢公司。

布拉格提案對中國5G和工業互聯網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