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工科技:上市後最好業績出爐

華工科技:上市後最好業績出爐


“中國激光第一股”華工科技(000988)業績再創輝煌。


4月18日,華工科技發佈了2019年年報。去年,華工科技實現營業收入54.6億元、淨利潤5.03億元、扣非淨利潤2.39億元,三項數據分別同比增長4.35%、77.28%、21.76%。


這是華工科技自2000年在A股上市後取得的最好成績,它是如何做到的?


華工科技:上市後最好業績出爐

主營業務“一降三升”


華工科技的主業是激光技術及其應用,業務範圍主要涵蓋激光先進製造裝備、光通信器件、傳感器、激光全息防偽四大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華工科技的總營收在增長,但四大領域各自的營收並非全部增長。


華工科技:上市後最好業績出爐


其中,激光先進製造裝備營業收入同比略有減少。華工科技披露的信息顯示,激光先進製造裝備可應用於汽車工業、船舶工業、工程機械、船舶製造、橋樑製造、鋼鐵冶金、3C消費電子等領域。


去年,受3C消費電子行業週期性下滑,以及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影響,相關市場整體需求呈下降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華工科技的激光先進製造裝備業務。同期,激光加工及系列成套設備產品營業收入為17.23億元,較上一年減少0.55億元。


為遏制下滑勢頭,華工科技主動轉型,由提供激光工作站裝備,轉向提供“激光+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併為武船、中鐵寶橋、上海寶鋼、三一重工等數家企業,打造了智能產線和智能工廠。


正因如此,華工科技的激光加工及系列成套設備產品營業收入雖同比下降3.08%,但計算機及系統集成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長52.9%。


除激光先進製造裝備營業收入同比略有減少外,華工科技的其他三項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均為增長。


在光通信業務方面,華工科技具備從芯片到器件、模塊、子系統全系列產品的垂直整合能力,產品包括有源光器件、無源光器件、智能終端、光學零部件等,主要應用於數字、模擬通信等領域。


由於抓住了中國5G商用元年基站建設等市場契機,去年,華工科技的光電器件系列產品實現營業收入21.82億元,佔總營業收入比重達39.97%,是四大業務中實現營業收入最高的領域。


在傳感器業務方面,華工科技致力於物聯網新型傳感器的研發及產業化,產品廣泛應用於家電、汽車、醫療、3C消費電子等領域。去年,敏感元器件產品實現營業收入10.06億元,同比增長17.18%。


在激光全息防偽業務方面,華工科技將市場從菸草防偽系列,擴展到了酒類、醫藥、日化等名優產品,以及國家證卡、金融和證件防偽等高端防偽市場。受益於該舉措,去年,華工科技的激光全息防偽系列產品實現營業收入3.77億元,同比增長14.41%。


華工科技:上市後最好業績出爐


華工科技:上市後最好業績出爐

投資領域“風生水起”


主營業務“一降三升”,也讓華工科技的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去年,華工科技的淨利潤為5.03億元,同比增長77.28%。不過,其扣非淨利潤只有2.39億元,比淨利潤少2.64億元。


兩者差距之大,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華工科技獲得了各級政府在技術創新、研發項目產業化、人才引進等方面的補助,相關金額近億元;二是華工科技在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等方面,獲得了超過1億元的投資收益。


去年,華工科技出售了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銳科激光(300747)部分股權,獲得1.86億元收益;出售了持有的已完成IPO輔導的傲基電商(原新三板企業)全部股權,獲得315.22萬元收益。


華工科技還持有正進行IPO輔導的易點天下(原新三板企業)、正申報科創板的路德環境(原新三板企業)、已在科創板提交註冊的聯贏激光(原新三板企業),以及新三板企業宏源藥業、康澤藥業、潤農節水、伊賽牛肉的股權。以公允價值計量,華工科技持有的這些股權有虧有盈,但整體呈盈利狀態。


華工科技:上市後最好業績出爐


事實上,華工科技還熱衷於長期股權投資。然而,相比證券投資“收穫滿滿”,長期股權投資還得“加把勁”。


截至2019年底,華工科技旗下共有13家聯營企業,業務範圍包括風險投資、軟件服務、醫療管理等。這些聯營企業也是有虧有盈,權益法確認下的投資損益,合計虧損337.86萬元。


華工科技:上市後最好業績出爐


華工科技:上市後最好業績出爐

未來搶抓“新基建”機遇


2020年,華工科技的主營業務能否再創佳績?


受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華工科技業績預虧。華工科技表示,由於公司的主要生產基地位於湖北省內,受疫情影響,公司及行業上下游單位復工復產時間延長,同時物流困難導致客戶訂單交付受阻,使得業績同比下降。


華工科技披露的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淨利潤虧損1000萬元-1500萬元,同比下降110.01%-115.01%。去年同期,華工科技盈利近1億元。


儘管如此,華工科技對未來仍然充滿信心。該公司稱,4月初公司生產經營已全面恢復正常,後續將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積極採取多種措施有序開展經營工作,力爭將疫情對公司的影響降到最低。


華工科技還認為,疫情對公司業務雖有一定衝擊,但“危”中也蘊藏著“機”,比如可搶抓“新基建”機遇。


今年以來,中央密集部署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頻繁出現在政府會議和政策報告中。


“新基建”公認的幾大關鍵領域,主要有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華工科技表示,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基本可與“新基建”關鍵領域融合發展。其中,激光先進裝備製造業務可與5G、新能源汽車、高鐵及城軌、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結合,相關產品可應用到上述領域。


同時,光通信業務可與5G、大數據等重點領域結合,因為光模塊產品是這兩者連接的硬件基礎,應用於其中的數據發送與接收;傳感器業務可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結合,因為新能源汽車領域需大量使用各種類型的傳感器;計算機及系統集成業務可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結合,為其提供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分析和展示功能。


未來,在搶抓“新基建”市場中,華工科技能分得多少“羹”?


記者丨林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