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最近有在看《王陽明和明末儒學》這本書,其中有提到王陽明的

“萬物一體論”,感覺很有意思。(這本書造句很多地方有些接近於文言文造句,造成有些地方看不懂,或是不能理解裡面的深意。)

關於“萬物一體”論,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人如果把拋開肉體不看的話,他的心靈/思想/精神,都可以是,或者本來就是無限大的,他可以包含整個宇宙所有的物質,所有的道理,而達到萬物一體……汗,只能理解到這裡了。

我個人的感受是,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的肉體都拋開不看,單獨看他的心靈或者是思想,那本質上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或者說每個人都是有同樣潛力的。那到底是什麼造成了每個人的不同現實呢?

當然討論的範圍可以很大:如出身,文化,起點,機會,甚至是運氣等不同。同時現實中也有太多的白手起家,富二代慘敗的案列。把討論的範圍再縮小一下,把所有外在的因素都拋開,用“同一類型”的人群來分析的話,那是什麼造成了每個人的不同現實呢?具體用哪一類型的人群來分析,只能根據自己周邊的情況了。

綜上,分析後,我個人認為:為什麼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社會現實呢?是“信心的不同造成的。因為最起碼的是,最初所有人都有美好的夢想,都想追求高貴的生活,都想給孩子帶來好的文化和生活的起點,雖然大家都面對類似環境,人的信心卻不盡相同,從而帶來了不同的社會現實。有些人從始至終面對生活都是自信的,而有些人逐漸向現實妥協,隨波逐流了。

加油吧,信心

人與人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