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信仰和精神永存 《一诺无悔》圆满收官

电视剧《一诺无悔》今晚即将迎来收官,该剧的热播,激励了广大干部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奋力夺取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的“双胜利”。该剧取材自“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先进事迹,以他在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的工作为创作背景,讲述了他履职尽责、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故事,展现了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深入诠释了“廖俊波精神”。

1. 立足民生,鱼水情深展现公仆情怀

唯信仰和精神永存  《一诺无悔》圆满收官


从全剧的故事内容和创作思路不难发现,《一诺无悔》还原了有血有肉有温度的真实人物形象。剧中除了展现廖俊波的为民情怀与使命担当,还刻画了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柔情与温情,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人性温度。该剧没有虚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还原时代楷模的本来面目,以平行的视角展现其日常工作生活,让观众走进廖俊波的内心世界,让先进形象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一诺无悔》并非只是记录事实的流水账,而是在精心打磨的故事情节里,于细微处见真章。比如,廖俊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他到任政和县的第二天一大早就立马召集县长、副书记、交通局和财政局负责人在县城最“繁华”的街道现场办公,“物流先于一切”的治理理念,给在场的所有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该剧通过一个个事迹、一段段故事,刻画了一个夙夜在公、充满信念的基层干部形象,挖掘了这位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和榜样力量,让先进人物成为推动社会前行的精神动力。

该剧紧扣“为民造福”和“脱贫攻坚”两大主题,将一位惦记群众冷暖安危,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的公仆形象跃然荧屏。《一诺无悔》通过先进事迹鼓舞民众,展现引领社会前行的时代航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思想力量。

2. 立“角”立“人”,真情实感触发形神合一

唯信仰和精神永存  《一诺无悔》圆满收官


真实可感的细节支撑和生动可感的艺术张力是《一诺无悔》的另一大亮点。身为人民公仆,廖俊波带领政和县干部群众办好一件件实事,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原本“省尾”的政和县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纵观该剧,无论是廖俊波帮群众搬砖,还是为村民打造“特色旅游村”,每一幕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在具体琐细的工作中表现出领导干部的气质和风格,对于文艺作品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剧中生动地表现了廖俊波的亲情关系,对于其他人物家庭、单位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作了恰如其分的表达。该剧以朴素自然的风格,塑造立体接地气的人物形象,让观众看到英雄也是我们身边的常人,又能展现出平凡中的伟大。

立“人”先立“角”,《一诺无悔》勾勒的就是平凡而伟大的扶贫干部的模样。

3. 匠心续航,纪实美学彰显至高情怀

唯信仰和精神永存  《一诺无悔》圆满收官


精品的呈现汇聚了主创的付出,《一诺无悔》正是如此。执导该剧的是饰演87版《红楼梦》贾宝玉一角的欧阳奋强。他24岁转型做导演,至今执导过30余部电视剧作品,作品获得包括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多项大奖。他与全剧组以最大的敬意,践行廖俊波精神,完成《一诺无悔》的拍摄。

《一诺无悔》的细节制作就是“匠心”最直观的展现。整部作品展现了平实亲和的画面质感,剧中既有政和县前中后期的市容变化,无声胜有声,也有廖俊波时刻奔忙、俯下身子的温情镜头,细心暖心。办公室里,他夙夜在公;在基层,他以真心换真情。这也证明了《一诺无悔》的匠心情怀是渗透至细枝末节之处的,由表至里,从外在到精神,均是向品质的致敬。

为了塑造好角色形象,剧组深入廖俊波生前工作过的基层环境体验生活。他们到了许多廖俊波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接触到了他的许多同事,以及他帮助过、扶持过的工商界人士、基层干部、普通市民、普通教师等。这种“身临其境”的亲近感和代入感,生动还原了一幕幕真实的奋斗场景和生活现实。剧中真实的场景、通俗的语言、真诚的表演,用不施粉黛的质朴,顺应了纪实美学的规律,消解了艺术与现实的距离,展现了平凡生活的态度和张力,弥合了真实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缝隙。

《一诺无悔》虽然已经精彩收官,但是剧中所传扬的梦想和正能量精神不会因此停歇,这也是这部作品给观众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