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艺术

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1884-1950年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绘图者,作家,雕塑家,新客观主义主要成员之一。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马克斯·贝克曼自画像》

马克斯·贝克曼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志愿者来到了战争的最前线,在那里目睹了残忍与血腥。死亡的呻吟,粉色的肉体,猩红的鲜血,灰色的天空,刺激着他脆弱而敏感的神经,使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这种经历使他的作品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开始的简单直白的描绘事物的学院派风格,转变到了抽象的描绘人物、场景等严肃题材绘画。在色彩经常以清晰的蓝色与绿色、明亮的红色与黄色相结合。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吹号的自画像》

马克斯·贝克曼的一生共创作出了很多的作品,代表作品有《戴红围巾的自画像》、《巴登-巴登的舞蹈》、《黑夜》、《全家照》、《离别》等。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全家照/全家福》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他创作了很多城市场景的具象绘画,作品以强烈的斜线构图、严峻的冷色调构成画面,反对含蓄内向的表达情感,而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他以憎恶的眼光看待当时的德国现实,对畸形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抱有嘲讽和否定的态度。他把客观现实的事物和主观的想象结合起来,采用象征性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表现形式。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三姐妹》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鱼背上的旅行》

贝克曼的肖像画结合心理学的方法,运用比喻手法绘画,人物多半是畸形和病态的,茫然、惆怅又愤青的面部表情,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戴红围(领)巾的自画像》1917年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黑夜》中描绘了战后德国政治上分裂的残酷和暴行。狭小幽闭的空间内,正在上演着暴行和折磨的恐怖场景。运用紧密组合的紧凑构图,线条有力、界限分明。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黑夜》1919年

《巴登-巴登的舞蹈》伴舞女郎们无奈地与大腹便便的绅士们应酬交际,身不由己,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表现了战后的经济灾难与人性的堕落。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巴登-巴登的舞蹈》1925年

《离别》的左右两联,贝克曼描绘一幅折磨场景。受害人都被五花大绑,失去自由,正在被纳粹迫害和恐吓。中间是一幅理想画面的救世图,安详而美好。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离别》三联画1933年

跟其他表现主义派有同样的遭遇,马克斯·贝克曼也受到统治者的诋毁和迫害。纳粹党人禁止公众收集他们的画作,并在1937年办了场名为“臭名昭著的、堕落的艺术展”。贝克曼不得不于1937年离开德国去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又在1947年在美国定居。在美国开始创作大幅的、折叠式的三联画,画中的人物和景象都很奇特,被阐释为对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含沙射影的批判。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国王》1937年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圣安东尼的诱惑》1937年

这时期的作品有《男演员》1942年,《狂欢节》1943年,《盲人的恫吓/盲人冲击》1945年,《坠落的人》1950年,《城镇(城市之夜)》1950年和《穿蓝色夹克的自画像》1950年等。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演员们》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杂技演员》

《鸟的地狱》这幅别具象征意义的作品被公认为媲美《格尔尼卡》的表现主义作品,是一幅政治色彩浓厚的代表作。以刚劲有力的笔触及鲜艳夺目的色彩,将观者带到阴森可怕的地下世界,目睹鸟型怪物对人类施以酷刑。画作中央有一个多乳房鸟型生物从粉红色的鸟蛋中破壳而出,指挥场面,她右边蹲伏着一只黑黄色的鸟型生物,盯着散落地上的金币,而背后则有几名裸女瑟缩着。画作左边,一群人类站在血色门前,被持刀鸟型生物强迫高举右手,向面目狰狞的女鸟型生物敬礼,令画面充斥着疯狂与血腥。在画面的前方,另一只鸟型生物将一名裸体男子(于这恐怖国度中纯真的象征)锁在桌上,并用利器在他背上割出一道道血痕。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鸟的地狱》1938年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扑克牌赌法》1947年

晚年作品浓墨重彩于象征主义静物画。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天堂鸟花》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128」

表现主义的画家介绍,详见本公众号其他文章: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 奥托·迪克斯 【128】

西方艺术史:德国表现主义新客观派画家乔治·格罗兹 敢于讽刺揭露政治的“布尔什维克”【128】

西方艺术史:最富诗意和变化的瑞士表现主义画家 保罗·克利【127】

西方艺术史:天才的意大利表现主义画家莫蒂里安尼的“无眼女神”【1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