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巨嬰症,在疫情中現形

  導讀

  疫情宛如一面多稜鏡,既折射出國民的團結和大愛,也讓少數不堪和醜陋無所遁形。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有人對志願者指手畫腳甚至拳腳相加,有人對隔離條件挑三揀四,有人對湖北籍女友割情斷愛……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透過非常時期的幾何級放大,觸目驚心地暴露出當下一些成年人的巨嬰心態。

  災難性疾病,歷練生命的韌性,拷問人們的心性。

  “老佛爺慈禧”

  疫情是一臺時光加速器。我們原本需要許多年去感知和體會的人情冷暖、生離死別突然來臨,許多“長不大的嬰兒”開始爆發式呈現。

  目前,居家隔離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在長時間、大面積停產停工情況下,大批社區人員和志願者夜以繼日奔忙在抗疫一線,但有人無視他們的付出,踐踏他們的勞動。多位志願者說,幾乎每天都會捱罵,無論是排查外來人員,還是提醒居民戴口罩、測體溫,都有人態度蠻橫、不願配合。

  還有一些志願者,義務為無法出門的居民買菜,反而被挑三揀四。“嫌菜不新鮮、不便宜,指責我為什麼不多走幾個地方。”一位志願者無奈地說。

  網上流傳的一張隔離者寫給志願者的代購物資清單令人瞠目:“大蒜葉一把,不是蒜頭,要鄉下種的那種”“買菜的時候討把蔥”“鹹白菜,鄉下老太自己醃的那種”“小店裡買點垃圾食品:辣條相思卷2份、大果凍2份、養樂多2份”……記者粗略統計,林林總總約30項之多。

  一位志願者說,要想全部滿足這些,不跑三五個菜場、超市是置辦不全的。至於“夾心肉要切成片”“黃瓜要硬的、帶刺的”“土豆要不大不小、個頭均勻”之類的要求,更是見怪不怪。

半月談:巨嬰症,在疫情中現形

疫情期間,一位志願者(左)接過快遞員送來的社區居民的快遞 任超/攝

  從“剛買的武漢鴨脖扔了”“剛交的湖北女友分了”到“衝擊關卡”“隱瞞自己被感染身份”,有網民憤怒評價:“疫情慣出了老佛爺慈禧,你咋不上天呢?”南京市民徐貝說,一場疫情“炸”出了很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些看似很客氣,實則冷漠而自私,絲毫沒有替別人著想的體諒之情。

  跑偏了的“做你自己”

  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楣上鐫刻著一個“神諭”:“人啊!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有一句格言: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過。

  從疫情中現形的“老佛爺慈禧”,到近些年的“啃老族”,再到“趕不上火車,希望一車人都能等我”的高鐵霸王,這一系列行徑大體可以勾勒出巨嬰症的輪廓。

  巨嬰,顧名思義,是指一個人已經發育為成年人,還保留著嬰兒般的思想、情緒和行為。特點包括:自我意識狹窄,無法預知自己的言行對他人可能造成什麼影響;人身依附,人云亦云,容易喪失或出賣個人良知底線;在人際和社會層面,為了操控而操控,無法施與愛或享受愛,等等。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骨子裡的巨嬰,缺乏為別人考慮的能力,沒有規則意識,只看得到自己的需求。

  “巨嬰心中只有‘我’,沒有別人,他們需要別人看見我、注意我、服從我,從而填滿難以滿足的心靈黑洞。”江蘇一位心理學研究者說,對巨嬰而言,體諒別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付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巨嬰症有時表現為跑偏了的“做你自己”。信息社會,在日常交流和大眾傳媒中,成功者們個人力量的光環被放在重要位置並不斷強化,導致人們在思考問題和做事時,更傾向於以自我為中心。

  “面對疫情壓力,人格完善的人選擇眾志成城,通過互相支援、分擔來緩解壓力。巨嬰卻不一樣,他們靠不服從規則來展現自己的強大,釋放恐懼和焦慮。”蘇州一位心理諮詢師說。

  巨嬰的全能自戀心理同樣值得關注。有研究人員將其歸因於近年流行的一味的鼓勵式教育。南京一位中學教師陳某說,為讓孩子從小擁有自信,一些父母會在教育中一味褒揚,這加劇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他們沒有學會為他人考慮,無法承受挫折。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反觀疫情以來,巨嬰之所以令人反感,是因為過於依賴,無法獨立面對生活。徹底改變巨嬰心理,才可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半月談:巨嬰症,在疫情中現形

3月17日,一社區門口,工作人員對進入戶外便民超市購物的居民進行登記和測體溫 董永博/攝

  離開依賴的溫床,獨立成長。曉雅心靈工作坊的曉雅說,擺脫巨嬰心態,意味著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去承擔,自己的決定自己去負責。“一個人在成長中,越懂得堅持自我承擔,內心就會變得越強大,也越能在人生歷練中讓心智更成熟。”

  尤其是在遇到阻力時,試著想象自己克服困難之後的快樂,由此自我激勵,投身實現目標的具體實踐中。“走出巨嬰陰影,要從邁出腳步開始,下定決心並做出行動,事情就已成功一半。”南京一位心理諮詢師說。

  尊重獨特的自我,勇於覺醒、自我覺醒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一個人一旦有了自我認識,也就相對比較容易產生獨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獨立人格,人生將被適度的充實感所包裹,從而不再依賴。

  “當我們懂得自己的獨一無二,懂得去塑造自己的時候,獨特的世界就會慢慢形成。”曉雅認為,關於巨嬰的所有療愈都來自理解,而所有的理解則來自充分的瞭解。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要擁抱它的獨特性,促使其成長,使其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擔當,充滿生長的喜悅、活力和創造力,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帶來樂趣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