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壓力山大,急需幫扶!基層防控一線社區幹部掃描

導讀


當前疫情拐點未現,各地抗疫防疫形勢依舊嚴峻。作為一個人口超千萬的城市,2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發佈通告,其中提出:對全市所有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人員進出一律測溫,並需出具有效證件;除特殊需要外,每戶家庭每兩天指派1名家庭成員外出採購生活物資等。


防控措施升級以來,作為政策執行的主力軍,社區工作人員的責任與壓力可想而知。近日,半月談記者走訪杭州社區,傾聽他們的心聲。


手機24小時開機 每天處於淺睡眠狀態


酈娜是杭州市下城區東新街道東新園社區的黨委書記,她從大年三十一直上班到2月8日。該社區有5372戶居民,約2萬人,其中居家隔離的有64戶148人。“市裡出臺防控升級舉措後,社區更忙了。我們每個社區工作人員都是24小時開機,平均每天回覆微信和撥打電話的次數都上百。”酈娜說。


既要做好15戶居家隔離戶心理疏導、生活保障工作,又要兜住20多戶獨居、孤寡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後,拱墅區湖墅街道珠兒潭社區黨委書記俞慧萍的工作量增加了3成以上。


“我們社區有2877戶近9000人,封閉式管理後,個別群眾強行衝卡、不願登記等情況,讓我們倍感壓力。”俞慧萍說,除此以外,社區老年食堂關閉後,老年人吃飯、照顧等問題也都壓在了社區幹部身上。俞慧萍告訴記者,10多天來,自己每天都處於淺睡眠狀態,吃了促睡眠的褪黑素也不管用。


在湖墅街道倉基新村社區,記者採訪社區黨委書記戴靜40分鐘,這期間,她就接打了近30個電話,“不好意思,又有居民來詢問返杭的相關事宜。”戴靜已在社區工作了近10年,今年是她最忙的一個春節,“前幾天,我們接到核實密切接觸者的任務,晚上11點多給人去電核實,被對方臭罵一頓,我們也只能不斷道歉,繼續詢問。”


半月談:壓力山大,急需幫扶!基層防控一線社區幹部掃描

社區工作人員向一名居家隔離的居民發放告知書及物資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疫情發展未可期 工作人員壓力迫近臨界點


記者採訪瞭解到,層層嚴要求下,連續奮戰近半個月、身心疲憊的社區幹部面臨巨大壓力。


一是防控升級下,部分群眾不理解、溝通說服難的壓力。社區幹部說,1月底以來,社區大部分群眾響應政府號召不出門,在家已經待了一週了。2月4日之後,政府又出臺更嚴格的出行管控措施,部分群眾的不理解和焦慮情緒增多,一些群眾由於長時間待在家,心情已有抑鬱傾向,而遇到晴朗天氣時,居民都想出去走走。這時候,群眾頻繁衝卡的事件較多,給社區工作人員帶來很大壓力。“我們現在就希望天天下雨,期盼疫情早日結束。”


二是防護物資緊缺,一線工作人員怕被感染的心理壓力。“我們9名社區工作人員、9名保安,每天需要消耗50個口罩,現在防護物資主要靠各單位接濟,口罩、消毒水、防護服、護目鏡緊缺,與密切接觸人員或居家隔離人員接觸等,我們也只戴個口罩,沒有防護服。”戴靜說,“現在最怕社工人員被感染,一旦感染,整個社區工作人員都要被隔離,那社區工作就癱瘓了。”


三是突發事件帶來的壓力。有社區幹部說,防控升級之後,按規定每戶兩天只能一人出門。有的群眾為了想出門透透氣,有躲在汽車後備箱出去的、有翻牆出去的,也有因長期不出門,心理抑鬱的,這些人一旦發生意外事件,責任誰擔?


此外,一些居住在其他社區的子女因防控升級,小區禁止其出入,老人得不到及時照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關停後,一些老人吃飯難、醫療護理難,如果這些老人發生意外,這個責任又由誰擔?


半月談:壓力山大,急需幫扶!基層防控一線社區幹部掃描

堅守社區崗位 共同防控疫情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四是數據表格、問責泛化帶來的壓力。“現在公安、衛健、組織等部門頻繁要表格數據,做好表格之後,還要工作人員手工輸入電腦一遍,等於再做一次表格,做報表的壓力比卡點值守的壓力還大。”一名社區幹部說,他們社區有個做報表的工作人員,因上面要的報表格式頻繁更改、數據要的又急,直接崩潰哭了。


“檢查暗訪多、問責泛化也讓我們壓力大。例如,現在手機辦公多,卡點值守的社區工作人員用手機處理工作信息時,有可能被督導暗訪組認為在玩手機而通報;還有一次,督導暗訪組發現社區值守人員對進入小區的居民沒有測體溫,要通報我們,但上面當時又沒給我們配體溫槍,你讓社區幹部怎麼辦?”一名受訪幹部說。


社區幹部坦言,由於疫情戰線拉長,早出晚歸已是常態,他們對家人抱有深深的愧疚感。“疫情期間,母親被查出肝癌晚期,在需要陪伴的時刻,社區一名幹部主動退掉了回家的票,每天通過手機視頻看母親。”“晚上8點多剛走進家門,3歲和5歲的兒子立即抱住媽媽雙腿,哭鬧起來”。有些還因為得不到父母、丈夫(妻子)、子女的理解,導致彼此關係緊張,影響正常工作。


及時評估優化防控模式

健全社區心理疏導機制


基層幹部群眾及專家表示,疫情防控應避免層層加碼,需精準防治、科學防治,在不斷總結優化中,追求疫情防控與公共民生保障的平衡,進而減輕社區幹部防治壓力,達到最優防控效果。


——總結優化防控舉措,降低群眾反感情緒和牴觸心理。


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認為,現在有些地方的疫情防控有層層加碼的傾向。比如,關閉公園、商店,禁止體溫正常的外地務工人員進入小區,禁止居住在其他社區的子女看望父母;將幾萬人居住的小區變成只有一個出入口,增加群眾集聚風險等,這些過激化的舉措不僅影響到正常的返工返崗、經濟恢復、民生保障等工作,也增加了群眾的反感和牴觸心理,變相讓社區幹部的工作“艱難”吃力。


“防控持續、群眾生活也要持續,我們需要不斷總結優化防控舉措,在疫情防控與公共民生保障方面達到平衡,避免層層加碼讓社區幹部左右為難。”


——建立機關事業單位一對一幫扶社區機制,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加入到防治行列。


北京盈科(金華)律師事務所律師嚴亮奇認為,社區疫情防治不能光靠社區、街道幹部。他建議,疫情期間,可採取機關事業單位一對一幫扶社區機制,讓更多在家抗“疫”的公務員到社區值勤服務;並廣泛發動社會公益組織、群眾、志願者加入到防治行列。隨著新生力量加入,連續作戰的社區幹部可逐步輪休,身心釋壓。同時,建議出臺對一線社區幹部的關懷激勵機制,以增強社區幹部抗擊疫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半月談:壓力山大,急需幫扶!基層防控一線社區幹部掃描

小營巷社區志願者在小區內巡查。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加強社區心理疏導與壓力釋放,強化群眾災害教育和生命教育。


酈娜等基層幹部表示,疫情防控升級、壓力驟升下,亟須對連軸轉的社區幹部、宅家多日的社區群眾、部分居家或集中隔離人員加強心理疏導和壓力釋放。有條件的小區,還可建立專門的心理疏導與壓力釋放室,並由專業人士提供專門服務。


同時,加強群眾的災害教育、生命教育和科學防疫知識,提升各級幹部群眾的科學素養,防止“草木皆兵和麻痺大意”兩種不良傾向。


半月談記者:李平、魏一駿、吳帥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