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霸王別姬

1993年由陳凱歌導演執導,張國榮、張豐毅、鞏俐主演,改編自李碧華同名小說《霸王別姬》上映。也是在那一年,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

從此小說中程蝶衣的臉有了張國榮的影子,那一年哥哥37歲,正是他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紀。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程蝶衣,從小豆子到成角兒,總是帶著一股子和周圍人都不一樣的氣質。他死活都要念的那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卻為周遭人的目光不得不改了,自此,程蝶衣的笑容、驕縱裡永遠都藏著一份壓抑。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師父說:人得自各兒成全自各兒。

程蝶衣卻始終沒有真正做到成全這二字,他時而真情,時而乖張,時而深情,又時而多情,他學著世故卻又不會圓滑。

他的固執隨時間化為執念,那就是和師哥唱一輩子戲。

“說好了一輩子,少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是一輩子。”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程蝶衣的一輩子都是在矛盾和掙扎中度過的,他被迫斷掉六指,被賣掉學唱戲,被逼迫成為“女嬌娥”,被人捧成角兒。

他幸運的是在那個無助昏暗的年紀遇到了小石頭,但不幸的是他長大成為了段小樓。

有的時候,最讓人絕望的不是遇到不好的,而是失去了最好的還永遠也回不來。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憑藉《霸王別姬》張國榮走上了國際的舞臺,是程蝶衣成就了張國榮,假如換了他人恐怕很難將程蝶衣那種矛盾又憂鬱的形象表現得那麼有信服感;也是張國榮成就了程蝶衣,那舉手投足嬌滴滴,酸溜溜的勁兒,總帶著張國榮的影子。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那個時代真是個好時代,妓女光著腳丫子跑到戲園後臺直接和京城名角兒逼婚,人們可以敞開了調侃,都是下九流沒什麼高低貴賤。人們爭得頭破血流只為聽得一聲“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哪怕是戰爭時代的敵人,都要為了堅守戲臺的演員報以最熱烈的掌聲。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那也真是個最壞的時代,亡國宦官一句話就能左右人的一生,高低貴賤像是人與人之間的天塹般不可逾越,無視臺下的汗水和努力只知叫人一句戲子,看不到妓女的悽慘只會被罵婊子和娼婦,一句玩笑話就能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正是在那樣的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背景下,才誕生了程蝶衣、段小樓、菊仙那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每每看到程蝶衣,我總是難免恍惚,彷彿程蝶衣真實存在,好像張國榮還沒走。

影片的最後,師兄弟再次唱了思凡。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程蝶衣沒唱錯,曾經那個倔強的少年回來了,對於小豆子而言,或許,離開就是成全自己的最好方式。


程蝶衣如此,張國榮亦如此。

2003.4.1-2020.4.1

十七個春秋

好像你還沒走。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