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死不是病,死起来真要命!”对虾偷死需对症下药!

南美白对虾“偷死病”学术上称为EMS(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一般多发生在对虾养殖期60天以内。近几年养殖规模不断增大,养殖密度更是不断增加,对虾偷死病这几年也越来越严重,阻碍养殖户增产增收,很多专家和技工都认为偷死的最主要原因是肝胰腺坏死、肠道病变等造成的。所以,究竟对虾偷死有什么危害?对虾偷死产生原因是什么?对虾偷死什么药有效?

“偷死不是病,死起来真要命!”对虾偷死需对症下药!

对虾偷死会造成以下危害:

1、由于出现征兆不明显且具有持续性,发现后已经造成了一定损失。

2、对虾尸体的不断积累腐烂会直接导致水质和底质的恶化,产生有毒的物质,引起对虾慢性中毒,导致偷死。

3、对虾死亡后会造成二次感染,导致健康的虾受到影响,出现空肠空胃、黑鳃等感染现象、导致偷死。

“偷死不是病,死起来真要命!”对虾偷死需对症下药!

产生对虾偷死的原因是什么?

1、细菌感染偷死

弧菌感染后,肝脏先出现红色,偷死为零星死亡,后期则为大量死亡。

2、病毒形成的偷死

对虾感染病毒,首先是因为弧菌感染或者水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对虾体质下降,对虾体内病毒爆发,才造成了偷死。

3、水质恶化形成的偷死

晚上底层缺氧,氨氮偏高,亚硝酸盐高,水质管理不善,对虾出现鳃肿、黄鳃、黑鳃等,造成对虾生理性缺氧,从而导致偷死。

“偷死不是病,死起来真要命!”对虾偷死需对症下药!

对虾偷死什么药有效?该如何防治?

1、 养殖放苗前加水的时候,进行消毒,利用强氧底净的渗透性氧化性将池塘底部尤其是底泥中的细菌、病毒杀灭。

2、 养水很重要,可保证充足的溶氧、分解有害物质、提供饵料生物。

3、 改底要跟上,营造一个优良的底部环境对预防应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什么原因导致对虾偷死,我们必须从细节处入手,一环一环的去解开对虾偷死之谜,既然偷死原因不是唯一的,那么分析过程中的细节显得尤为重要。对虾偷死什么药有效?答案就是:及时做好预防,减少对虾偷死,以免妨碍养殖户增产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