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道一禪師:佛法不造作

馬祖道一禪師:佛法不造作

馬祖道一禪師畫像

(一)

馬祖道一把六祖以來的理論明確化了清晰化了。馬祖說,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惡事上不滯,喚作修道人。本性如何便如何沒必要特別做作。因此馬祖接著說,取善舍惡,觀空入定,即是造作。

取善舍惡,觀空入定,是傳統的佛教修行法門,似乎是不成什麼問題的,可是自從六祖以來(應該是六祖之前很久,佛教的內部問題)這個法門就出現了很多問題。

修道的人遁入死灰,毫無生氣,脫離了現實世界,更有一些佛弟子包括居士,是帶著功利心來參禪修佛的,他們想功利的達到大自在的超自由狀態而不再受痛苦的羈絆。這是有違佛教本意的:佛教救人苦難並不是要施救的人脫離現實,更不是要被施救的人變得功利。

因此馬祖道一批判了兩種修道的人,一種即是取善舍惡(功利),一種就是觀空入定(出世)。

馬祖說,無量劫來,凡夫妄想,諂曲邪偽,我慢貢高,合為一體,故經雲,但以重法合成此身。

這與他的老師南嶽懷讓傳授給他的一樣:“於無法住,不應取捨”。懷讓與道一兩代人解釋和強調的其實是一個問題,就是何為道?修道的人到底修什麼?也就是佛法是什麼的問題。

南嶽懷讓和馬祖道一的答案是一致的,就是所有一切,包括讓你不幸的災難,讓你自欺自人的幻想,包括手段卑鄙令人作嘔的齷齪和不道德,令人鄙視和不快的驕傲自大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佛法包含的,當我們面對這些的時候仍然可以自由自在不受干擾這就是一個修道有成的人。

“起時唯法起,滅時唯法滅。此法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也就是承認法而不受法的主宰,這個法好像更像“環境”,不受環境影響自然就“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了。

(二)

馬祖道一要繼續六祖的功業,讓佛教充滿生氣,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讓人能夠理解禪宗的法門到底是什麼,修道到底要修什麼。所以他不得不在這個問題上下苦功夫,可是這個問題歷來就是一個誰都說不明白的問題。

馬祖所能憑藉的仍然是六祖的遺產,他說,即心是佛。這是馬祖提出的一個全新的說法,也就是說,符合自己的本心就是佛。在面對善惡時,在面對恐怖兇惡時,在需要抉擇時,一定要選擇自己的本心。

選擇本心不是選擇心安理得,不是選擇心裡舒服或高興的感受,不是為為非作歹提供理由,而是“佛性”,自己的“本性”,當你選擇時,雖覺得對得起一切甚至是對得起自己當時的感受,卻忽然又覺得本應該如何如何,這便不是“佛性”。

佛性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東西,是包羅所有卻不是所有的東西。

很玄,很難理解。不過我們不必鑽這個牛角尖,“淋過死灰無力,喻聲聞妄修證因果;未淋過死灰有力,喻菩薩道業純屬,諸惡不染。”經過非常人可以想象的努力卻沒有功德,沒有經過非常人可以想象的艱苦,卻自在自由。很多事還得順其自然,跟著感覺走。

此為讀《古尊宿語錄》的筆記,限於學力,理解不當之處請方家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