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傳統中醫藥“老樹開新花”

  時耗力的人工切割飲片變為“智能化”流水線統一生產,需要守在火爐邊耐心盯守的熬製中藥進化為開水沖服的中藥配方顆粒……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醫藥傳統行業這棵“老樹”開出現代中醫藥產業朵朵“新花”,“中華藥都”亳州正打開國際視野,向著“世界中醫藥之都”的目標邁進。

亳州:傳統中醫藥“老樹開新花”

  在源和堂藥業,只需在中控室遠程操作,就能實現傳統飲片的智能化生產

亳州:傳統中醫藥“老樹開新花”

  東方帝維的細胞懸浮培養工藝代表行業最高水準

亳州:傳統中醫藥“老樹開新花”

  濟人藥業提取車間

  傳統中藥飲片“智能化”生產

  穿上無菌服、戴上無菌帽,洗手、消毒,經過一系列除菌程序,走進安徽源和堂飲片的生產車間,生產線上正在進行川穹、丹參、黃芪、白朮等中藥材的加工切片,加工出的飲片大小、厚度基本一致。偌大的生產車間內,只有幾名穿著無菌服的工人,進行著各環節的質量監控和把關。傳統飲片加工中負責分發、挑揀、切片、包裝的工人們已不見蹤影。

  “這是我們企業花費了五年時間,研製成功的一體化自動化生產線,過去需要近兩百人完成的工序,現在只要幾十人就能完成了。”安徽源和堂藥業生產技術總監郜海濤介紹,從投料清洗到切片,再到烘乾包裝,都能通過中控室對各個環節進行質量把控,中藥的切割、溼度、溫度都有標準化控制,實現了全自動化的生產過程。

  “給生產線發出指令的是被稱為‘大腦’的中樞控制端。”郜海濤介紹,中控室就如同人類的大腦神經,只需要輸入某種中藥的名稱,生產線設備就會按照這種中藥的藥性和設定好的程序,進行統一生產加工。以前需要依靠人工清洗、烘乾、切片,如今投放原料後,只需在中控室輸入程序,所有工序就可以自動完成。

  據介紹,中藥飲片加工工藝各不相同,該智能化生產設備採用自上而下的多層作業方式,優化了物流過程、提高空間利用率,減少了不同環節的相互影響。炮製生產線日平均加工飲片12噸,高效且節省人工,適合大品種飲片處理。

  從傳統藥企向科技型藥企轉型過程中,創新是強助推器。身為生產技術方面的負責人,郜海濤已經在安徽源和堂藥業工作了15年,不僅隨著企業一起成長,更是見證了中藥行業從傳統飲片加工到智能化生產的關鍵變革期。

  “以前加工一批中藥飲片,一個車間內需要近200人,清洗、切割等環節都需要人工完成,還難以保證飲片厚度、大小的一致,會浪費很多原材料。”郜海濤說,一體化生產線研發的成功,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保障生產質量,更是提高了產品的加工效率,企業可以放心地接收訂單,提高企業的效益。

  配方顆粒讓中藥不再難“熬”

  “傳統中草藥的服用以煎煮湯劑為主,是數千年中醫治病的主要方式,但存在煎煮麻煩攜帶不便,量大難服,很難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臨床需求。”郜海濤說,加之中藥飲片煎煮方法難以統一,臨床治療效果存在很大的不確定因素。

  中藥配方顆粒採用標準工藝生產,變患者自行煎藥為工業化、規範化、標準化製藥。作為傳統中藥飲片的發展與補充,中藥配方顆粒具有安全性好、療效確定、使用方便靈活的特點,被稱為中藥現代化的重要成果和標誌。

  為了能夠儘快實現中藥配方顆粒規模化生產,安徽源和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立項進行550箇中藥品種配方顆粒的企業標準研究,並達到國家管理的准入要求。此外,企業還根據客戶要求,增加了其他中藥品種配方顆粒的企業標準研究,正逐步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所收載的全部中藥品種。

  與源和堂一樣,濟人藥業也在中藥配方顆粒研究上不斷髮力。截至目前,濟人藥業中藥配方顆粒研究已獲得安徽省科技成果2項,亳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15篇。企業“基於湯劑傳承的中藥配方顆粒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榮獲2015年度安徽省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

  在濟人藥業的自動調配系統智能化中藥房,原先手工抓藥、稱量、調配及封裝的過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中藥調配場景。“只需10分鐘,就可以將一個有10多味中藥的處方變為可以直接飲用的配方沖劑。”企業副總經理曹勇說,這不但極大地方便了患者,也實現了中藥用藥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

  此前,濟人藥業的拳頭產品——以民間秘方為基礎,經中藥現代化技術研發的疏風解毒膠囊,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2014年頒發的“中國專利金獎”,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金獎的中藥固體制劑。疏風解毒膠囊由國家醫保目錄乙類品種升級為甲類品種,2017年單品種銷售6.5億元。

  2017年,我市在省政府、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引導市內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中醫藥產業向中高端邁進,被列為安徽省中藥配方顆粒生產基地。

  轉型升級打造藥都核心競爭力

  加快技術創新,促進中藥產業轉型升級,已在亳州藥企中形成共識。

  在省發改委公佈的2017年度安徽省“三重一創”建設第二批省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名單中,東方帝維作為亳州市重大動物疫病新型疫苗創制重大新興產業工程位列其中。公司於2013年9月順利通過國家農業部獸藥GMP認證,2016年通過代表行業最高水準的懸浮生產線,其中滅活苗(含凍幹)生產線為國內首家。

  除了加快轉型升級,還有些企業選擇在延長中藥產業鏈上下功夫。位於亳蕪現代產業園區的安徽斯力泰集團是一家以生產中藥類保健食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我市率先建設了生產保健食品的十萬級淨化生產車間,進一步延伸了中藥材、中藥飲片產品的鏈條,實現了從中藥材原料到中藥保健食品的一體化發展模式。

  “傳統的中藥飲片只是初加工,通過我們的延伸,中藥材的價值又翻了幾倍,對企業將來的發展有很好的助推作用。”安徽斯力泰集團董事長馬峰介紹,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保健,亳州依託中藥材基地有很好的發展基礎,把傳統的中藥材通過技術深加工,變為養生保健,使中藥用途變得更為廣泛。

  安徽源和堂藥業、濟人藥業、斯力泰集團等一批藥業企業的創新升級,也在不斷地為我市的現代中藥產業發展注入強勁推動力。

  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藥業工業企業有322家,其中,有GMP證書和生產許可的企業178家,涵蓋中藥農業、中藥工業、中藥商業、中藥衍生產業和中藥服務業的現代中藥科技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為提升中藥創新研發水平,針對中藥材品種選育與規範化栽培、飲片加工與有效成分提取、中成藥生產與新藥創制等共性關鍵技術問題,我市建立了政府牽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生產企業共同參與的產學研結合的研究模式。開展品種優選優育,為全市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提供科技支撐,不斷提升中藥材、中藥飲片質量保障水平。

  目前,我市正積極推進《世界中醫藥之都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奮力實現“三個千億”目標,即到2020年,中醫藥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0億元,中醫藥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中醫藥商貿流通收入突破1000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以此規劃為指導,著力引導中藥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市藥業發展局產業科科長王建軍說,政府會持續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真正把我市打造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中醫藥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