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從撇身捶的發力軸說到“單重”“雙重”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從撇身捶的發力軸說到“單重”“雙重”

前面我寫了起勢、攬雀尾、單鞭、提手上勢、白鶴亮翅、摟膝拗步、手揮琵琶、進步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抱虎歸山、肘底看捶、左右倒攆猴、斜飛式、海底針、扇通背,現在我來說說撇身捶。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從撇身捶的發力軸說到“單重”“雙重”

楊澄甫 撇身捶

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對撇身捶是如此描述的:“由前式,設敵人自身後脊背或脅間用手打來,我即將左足向右偏移轉坐實,右足變虛,腰隨轉向正面,右手同時即握拳,暫於左脅腋間一駐,左手心朝上合護左額角,即時右拳由上圓轉撇去,交敵之手由右脅側間用沉勁疊住,同時左手由左側急向敵人面部擊去,則敵必眼花失措矣。”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從撇身捶的發力軸說到“單重”“雙重”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從撇身捶的發力軸說到“單重”“雙重”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從撇身捶的發力軸說到“單重”“雙重”

(董虎嶺 撇身捶一)

在楊式太極拳八十五式裡面,撇身捶是接在扇通背後面的。由扇通背的定勢開始,回身,左掌保護頭部,橫出右肘,接著用右捶背打出,右捶收,出左掌打擊頭部,稍微收左掌,出右直捶。下一個動作就是進步搬攔捶了。

撇身捶,講究的是回身肘、反背捶、刺捶或者說是直捶。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給這些動作起名字的,我就按照我的理解起這些名字吧,因為在拳譜裡面只有“撇身捶”三個字。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從撇身捶的發力軸說到“單重”“雙重”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從撇身捶的發力軸說到“單重”“雙重”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從撇身捶的發力軸說到“單重”“雙重”

(董虎嶺 撇身捶二)

按照我的理解,“撇身捶”可以拆解成四個動作。一是“回身肘”,也就是回身出右肘。二是“反背捶”,在回身出右肘後,以右肘為圓心,右捶為圓周,右捶背向前再向下劃圓打擊。三是“拗步掌”,右捶打擊完畢回撤,左手化掌撲面而出。四是“刺直捶”,用於試探就是刺捶,用於重打擊就是直捶,是在第三個動作“拗步掌”後,“反背捶”變成“刺直捶”攻擊。

在我前面所說的“拗步掌”裡面,右捶打擊完畢,左手掌就撲面而出,左手掌和右手捶是一個聯動,而後背就是聯動點,脊椎就是聯動軸。不單是在這個動作裡面,而是在所有的左右手交替出擊的動作裡面,基本都是以脊椎為軸而旋轉。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從撇身捶的發力軸說到“單重”“雙重”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之從撇身捶的發力軸說到“單重”“雙重”

(董虎嶺 撇身捶三)

中國傳統武術說的以腰為軸,在一般情況下,也可以說是以脊椎為軸。既然是一般情況下,那麼就有特殊情況。在不是左右手交替出擊的時候,或者是用手試探後改用腳出擊,這些情況都可以說是特殊情況,此時是不用脊椎為軸的。這些特殊情況又可以歸納為以一個圓點為軸來發力,該圓點就是支撐腿的發力核心。

在太極拳的練習裡面,有一個“單重”和“雙重”的說法。表面上看,可以說“單重”是一條腿用力,“雙重”是兩條腿平均用力。甚至有人覺得一條腿著地就是“單重”,兩條腿著地就是“雙重”了。其實歸根到底,是虛實的問題。不管是一條腿用力,還是兩條腿用力;也不管是一條腿著地,還是兩條腿著地,只要能夠變化迅速靈活就是“單重”。而變化不靈、僵硬呆板的話,不管是什麼樣的表現形式,都可以歸為“雙重”。

傳武愛好者很多時候會糾結於動作,這個動作怎麼樣,那個動作怎麼樣,怎麼樣打才像老師的動作。這樣單純糾結於動作,其實會忽略了很多內在的東西。而內在的東西有了,反而可以讓外在的動作更加圓滿。

《我眼中的傳統武術》這一系列的文章,首發在“今日頭條”的“六如夢幻”這個頭條號裡面。有空的話,我就會繼續更新。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今日頭條”裡面關注“六如夢幻”這個頭條號,第一時間瞭解最新的文章。覺得有所收穫的朋友可以點個贊支持一下,這樣我會更有動力,從而可以寫更多的文章和大家分享,而大家也許能夠收穫更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謝謝大家。

—— 六如夢幻 2019.08.28 23: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