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人是情感动物,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情,各种各样情感把我们包围起来,一次次情感的变化慢慢将人重塑。

从父母亲人那儿,得来的亲情;从各色朋友那儿,得来的友情;从爱人伴侣那儿,得来的爱情。它们都在悄无声息地洗涤、改变我们的灵魂。

蔡崇达的《皮囊》里,讲述了家乡小镇上的亲人、朋友,也讲述了那些从生活细节里窥见的爱情、亲情、友情。

《皮囊》|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皮囊》的作者蔡崇达,一个从福建沿海小镇出来的青年,用一个个人物肖像式的描写,深刻细腻地描绘了一个以捕鱼为生的小镇上的人情冷暖,时代变迁。作者通过对父母、家乡、朋友的阐述,表现出对过去的缅怀,也有对自己的思考。

这部书是由14个短篇组成的作品集,有人说是散文,在我看来却更像是小说,以散文式笔法讲述的过去的故事。

在那些故事里,有说出“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惊人语句的阿太,有坚持建房子的倔强的母亲,有意外残疾的父亲,有来自远方的阿小,有不得不屈服平凡的天才文展……

《皮囊》|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还有有作者深深怀念的过去,有藏在每个读者内心深处害怕触及的思念,有生活里那些看不见摸不到却一直存在的情。

01亲情|记忆里的古怪阿太

多少个夏天在幻想中远去,不再回来。而所有美丽的梦想,还留在我的心底,像满天的星星,像飞舞的萤灯,像落在夏天池塘里的翠绿的雨花。我怀念你静静的天空和白色的倒影,怀念你四野飘来的故乡的泥土和植物的芬芳啊。

这是琦君在《青灯有位似儿时》里对家乡的描述。

《皮囊》|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其实,对大多孤身在外打拼奋斗的年轻人来说,除了幼时漫天星空,捉不到的萤火虫,更多在心里想念的是那个有着你的满布皱纹、苍老的手,身上带着烟火气和温暖的人。

而在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皮囊》里面,就讲述了阿太,外婆的母亲,那个坚强、古怪的老太太。

而在我看来,最打动人不是阿太看待生活看待世事的透彻,而是作者遇到事情的时候,常常去和阿太坐一会,聊一聊,哪怕阿太后来耳背已经听不见了。

夕阳西下时,外出打鱼的男子们都带着那一天的收获回家了,在家等候的是调皮的孩子和贤惠的妻子。家家户户都冉冉升起了炊烟,而在阿太家的院子里,坐着一个经过岁月洗礼的老人,和遭受到挫折的少年。夕阳照射着他们的脸庞,说不出的温馨与怀念。

《皮囊》|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其实,也许这是很多人心底最怀念却再也求而不得的场景吧。在远方的爷爷奶奶,早已年迈的外公外婆,带着柴火香气的白饭,那双满是层层叠叠皱纹的手,都是心底里最深的怀念。

02爱情|母亲坚持要建的房子里,藏着不曾说出口的爱

有人说,一对夫妻早就没了爱情,在时光流逝下,爱情早已成了亲情。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孩子成长的那些事,慢慢地,爱情就被这些生活琐事消磨殆尽。

可在我看来,却也不尽然。

《皮囊》|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当爱情落到了吃饭、穿衣、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之后,它不是不在了,只是变得更成熟,更沉重了。

不说出口,不是因为它消失,而是因为我懂你,所以不需要宣之于口;从未表达过,不是不爱了,而是我们之间的默契早已刻在骨血里,一个眼神,我们便心意相通。

刚看这本书时,我始终不明白作者的母亲为什么非要盖房子,明明家里没钱,还非要到处借,哪怕欠着几千块的“巨款”也一定要盖房子。

那时候我想,怎么会有这样自私的母亲,就为了所谓的面子,为了成为村子里第一个盖起四楼的人家,可以不顾还在住院的丈夫和还在念大学的儿子。

《皮囊》|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直到故事的最后,当儿子同意把房子的建造者打上父亲的名字,并且主动提出在大门上放原来写着父母名字的对联时,母亲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慢慢绽开笑容,突然透出了羞涩的容光时,我明白了,作者母亲一定要建的那栋房子,不单单是一所普通的房子,它是当年父亲对母亲未完成的爱,是母亲心中想要捂住却一直最明亮的光芒。

当他们还不是作者蔡崇达也就是文中的黑狗达的父母时,父亲对母亲承诺过,会买下一块地,盖起一座大房子,在那时候,房子不只是房子,还是父亲发起的家啊。从此之后,那未完成的房子就成为母亲心中的光,代表着他们的爱情的光,所以后来哪怕再难,母亲也要盖起房子,撑起那个家。

父母之间的爱情真的很奇妙,没有热辣直白的“我爱你”,但生活中一件件小事里都藏满了爱。

《皮囊》|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03友情|属于香港,也属于小镇的阿小

还记得少时踩过的泥潭吗,还记得幼时摘过的狗尾巴草吗,还记得那些带着稚嫩的赌气吗……还记得那些年一起奔跑一起打闹的他们吗?

那时候的我们都还年少,那时候的我们天真单纯,那时候的我们有着长大后再难得的带着稚气的友情。

《皮囊》|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还是年少的我们,捧着一颗真挚的心,笨拙地向他们跑去,无比渴望,却只是小心翼翼地靠近,我想这就是年少时的香港阿小内心的真实写照吧。

带着小孩子特有的高傲,从城市里来的阿小是看不起这群土土的小镇孩子的,他只愿意和成绩名列前茅的黑狗达一起玩。一旦认定了朋友,他就愿意把所有的新奇玩具拿出来分享,哪怕到香港以后,他仍然惦记着这个有朋友的小镇,惦记着那段单纯的友情。

在故事里,多年辗转后,黑狗达和香港阿小再见,阿小说:“我竟然觉得,那个我看不起的小镇才是我家。”

《皮囊》|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我想,那个平凡的小镇,曾经在阿小心里应该是有被当做家的吧,因为他有他的朋友们,除了黑狗达,还有那些似乎不算朋友的朋友们。

在我们成长的这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很多人,有的会被记住,有的不过点头之交。有的从少时就一辈子到老,有的就是生命中的过客,一句“你好”便背上行囊各自前行。

但无论如何,这些朋友们都会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重要的一笔,给原本平淡的人生填上不一样的色彩。

《皮囊》|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结语

最后用阿太的生命观来结尾: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皮囊》|于生活的细处,找寻情感最真实的模样

其实爱情也好,亲情、友情也罢,都是细细密密融汇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只不过它们没有那么高调地宣扬自己,只是平平淡淡地围绕着我们罢了。

时光那么长,只愿每个人都幸福又温暖,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

作者:虞木欣,爱生活,爱文字,愿一支笔写尽人世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