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

这个5岁的女孩,自己不久前受着父母的虐待,而此刻却在为别人担心,这让信代十分吃惊。

她怎么会那么善良?信代好像看外星人似的凝视着有里的侧脸。--《小偷家族》

折磨人的除了痛苦,还有希望。是枝裕和真的是一个很会折磨人的作者。我在看《小偷家族》这本书时,贡献了自己生平看书最多的一次眼泪,书的后半部几乎都是哽咽着看完。《小偷家族》实在是拥有希望与痛苦的两大折磨。

作为人间三部曲之一的《小偷家族》,沿袭着是枝裕和前面二部关于家人与爱的淡淡述说。与前两部不同的是,《步履不停》与《比海更深》里,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家人,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父母失去和老去的心路历程,而《小偷家族》则完全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6个人如何在一起表达了家人之爱又猛然间失去的故事。

是枝裕和用他平缓、温和的语调跟你述说着,我们与父母之间的那些情怀:

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亲还有母亲之后,我最真实的感受。--《步履不停》

母亲的心情格外畅快。他遽然醒悟,母亲在盼望,15年来一直在望眼欲穿地盼望。她不仅盼望着有家不回的儿子和他的家人一起回家,她还在盼望着儿子的新小说,如同不停地盼望偶尔飞到橘树上的青凤蝶。--《比海更深》

但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又是否能拥有人世间这份特殊的爱与情怀?

《小偷家族》讲的是原本一家五口,奶奶初枝、爸爸阿治、妈妈信代、小姨子亚纪、儿子祥太在一起生活的故事。有一天晚上,爸爸阿治带回来一个叫有里的5岁女孩,妈妈为了不让家人背上诱拐的罪名,决定晚饭后送她回家,却发现有里是被父母虐待的小孩,于是决定好好照顾她。随着有里在家庭的融入,一家六口的感情也在慢慢升华。有一天,儿子祥太为了保护偷窃的有里,故意制造事故被店员抓住,随着警察和调查员的介入,这个六口之家暴露在公众的视线里。

大家这才发现朝夕相处的6口之家居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装扮成家人住在一起的人,究竟怀着什么目的聚集在一起?今天我们来试着解开这个谜底。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6口人是为什么要聚集在一起


导语

文中开篇就介绍了爸爸阿治和儿子祥太的“职业”,他们是小偷惯犯,靠此维系着家人日用。在阿治和祥太忙完工作回家的路上,他们花钱买了可乐饼想带回给家人,结果发现了有里。

这不是阿治第一次看见有里,事实上每次看见这个小女孩都会发现她穿着脏兮兮的红颜色的卫衣裤,没穿袜子,光脚穿着大人的拖鞋,目光呆滞地望着房门。

那是什么样的天气?是祥太没有带手套都感觉会冻的手麻木的冷。

她会冻死的。

于是阿治把手头吃了半块的可乐饼递给了有里,问她吃不吃。

有里最终跟着阿治和祥太回家了。书中并未交待有里为什么会跟着一个陌生人回家,我想是因为阿治真的担心有里会被冻死,征询她的意见是否愿意跟他回去。而得到关心的有里,很自然地就选择了可以给予她温暖和食物的阿治爸爸。

有里的出现,把一家人的生活正式展开在了我们面前。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书中六章标题都与新到来的小女孩有里有关。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书中六章标题都与新到来的小女孩有里有关。


第一章标题“可乐饼”。阿治用半块可乐饼跟有里示好,把她带回了家。而有里来到这个陌生家庭的第一顿晚饭就是3块可乐饼。

第二章标题“面筋”。这是有里喜欢吃的食物,是有里在天堂的奶奶曾经喂过她的食物,也是她来到新家第一次有了情感表露的两个字。

第三章标题“泳衣”。有里来到新家后,大家决定去看海时给有里购买的。穿着泳衣的有里和信代一起洗澡时发现彼此的伤痕而互相安抚。

第四章标题“魔术”,是爸爸阿治逗有里和祥太开心的小把戏;

第五章标题“弹珠”,隐藏着有里的太空,也是祥太的大海;

第六章标题“雪人”,有象征意义。书中提到“那个小雪人堆在垃圾场的边上”,意味着有里回到了亲生父母的身边,却像垃圾一样得不到父母的疼爱。

我之所以为《小偷家族》贡献了这么多眼泪,是因为我从里面得到了一个很肯定的生活真相,

那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悲剧,绝不是他多么一无所有和不堪,而是在生活的日渐麻木中丧失了爱的能力。只要他拥有了想要呵护和守望的东西,他就有了光和热,就有能力给予他人温暖与爱。

正如作家三毛所说,“活着就是件美好的事,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观,而是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阿治和初枝


小偷家族一家6口,每个人,都是曾经被人抛弃的人

你说我们究竟遗弃了谁?我们和被儿子夫妇抛弃的初枝一起生活,让没有去处的亚纪住在一起,保护了祥太和凛酱,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他们有可能就不在这个世上了。如果说这是犯罪的话,那么遗弃他们的人不是更加罪孽深重吗?--信代

小偷家族不是一部简单的遗弃与收留的故事。小偷家族贫穷、偷窃,直接把死去的奶奶埋在儿童房的地下,甚至还有诱拐儿童的嫌疑,似乎每个外人都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们进行愤怒和谴责。但事情真的如此吗?

不。你只有看完全书才能重新梳理自己对小偷家族的情感审判,你也只有看完全书,才能深切地感觉到那种曾经得到过快乐和温暖,又不得不失去的绝望。

是枝裕和在不动声色间就让你骤然感受到了痛苦。

一家6口,每个人都是曾经被人遗弃的人(尽管方式不一)

。有里是最早被大家认识的小女孩,她被父母虐待,随意丢在房门外的走廊。是阿治怕她冻死,把她带回了家。

而大家挤在一起的小平房,是奶奶初枝的。初枝被丈夫抛弃,单身妈妈独自把儿子拉扯大。儿子结婚后,因为儿媳强势,小两口跟着初枝住了不到一年就搬出去了,从此查无音讯。

带着有里回来的阿治爸爸,从小就是孤儿。

毫不犹豫的承担了妈妈职责的信代,和有里一样,小时候被母亲虐待,后来因为家庭暴力逃出来独居,再往后跟同在一家酒馆的阿治同居。

阿治发现老太太在柏青店里偷人家的钢珠,对她产生兴趣,后来去她家玩,发现老太太是一个人,于是初枝邀请他们一起来同住,用了儿子与儿媳的名字,就是“治”与“信代”。

小姨亚纪,因为妹妹沙香的到来在家里没有存在感,非常不快乐,无处可去的时候被初枝带回了家。

儿子祥太,是阿治在柏青哥停车场进行偷窃时发现并带回家的。酷热的夏天,小小的祥太被遗忘在汽车后座,如果不是阿治,也许祥太就闷死在了车里。

每一个人,都像垃圾一样被别人随意丢下。他们是彼此选择的羁绊,在生活的最底层陪伴着彼此。

“父母是没办法选择的,照理说。”

“可是......像我们这样,自己做出的选择才更牢靠吧?”

“什么?”初枝问。

“是什么呢.....羁绊哟,羁绊。”

信代故意半调侃地说道。太直白的话,信代觉得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

“我也一样,选择了你。”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我也一样,选择了你。”


这场互相选择的生活,老老少少的心中都有想要治愈和到达的地方。初枝不想一个人老死在房子里,所以选择了让阿治和信代来代替儿子与儿媳。信代选择了初枝作为母亲,希望能享受正常的母女之情,因为曾经流产无法再生育孩子,她选择了有里作为女儿来弥补这个伤痛。而阿治,一直渴望祥太能叫自己爸爸。亚纪最喜欢的是奶奶,她在跟奶奶的亲密关系中得到了心中渴望的温暖。

信代高声笑道。初枝也张开没有牙齿的嘴大笑起来。太愉快了。

真希望这种开心的时光能一起持续下去,信代想。

(她如果真的是我母亲该多好。)信代心里这么说。

这种幻想,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正在拥有的家庭温暖和陪伴吗?但是小偷家族却要很努力才能拥有这种温暖,才能维系这种愉快。

人生啊,根本就不公平啊!这种难过的感觉真的让人想痛哭一场。

所谓甲之砒霜乙之熊掌。也许正因为我们对于家人的温暖,触手可及、理所当然,来得太容易,所以常常会有争吵,常常会有埋怨,常常会有指责。

我自己就是经常会和妈妈吵架。有时候没见到她会觉得很挂念,但是一旦在一起,就埋怨她做家务不仔细,做事情不讲究,不爱卫生等。我常常陷于这种矛盾的自我指责中,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应该学会珍惜双亲在世的温暖,一方面又总是忍不住希望他们能有进步。

这实在是,一言难尽。

而我觉得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是枝裕和运用三个人的选择,轻而易举地决定了一家人的命运。这种选择就像是命中注定。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现实中的亲情总有着一言难尽的惆怅。


信代的选择:留下有里,是想治愈来自童年的伤痕以及弥补不能做母亲的缺失

当阿治把有里带回了家,信代形容有里是,“没有钱味”,而且必须在110来之前把她送走,不然会给家人带来危险,所以坚决要在晚饭后把她送走。

如果有里有自己的亲生父母,阿治擅自把有里带回家,其一有诱拐儿童的嫌疑;其二,大家生活本来就不富裕,小家伙一来,都得从自己嘴里省下口粮给她吃,某种程度讲,帮别人养小孩,不划算。

可是信代留下了有里。因为在把有里送回家的时候,她分明听到有里的母亲大声嚷嚷的话语:我也不是自己想把她生下来的。

信代顿时像被雷击中,她紧紧抱着怀里睡着的有里,再也不想松手给别人。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信代听到女人喊,我也不是想把她生下来的,顿时像被雷击中


我也不是自己想把她生下来的。

这是信代的母亲,一喝酒就在年幼的信代身上出气时经常说的话。

与其说信代选择留下了有里,不如说是信代收留了小时候不被爱的自己。这真的很像一场命中注定。

有里的遭遇正是信代小时候的生活遭遇,有里和信代一样,不被妈妈爱,并被虐待的伤痕累累。

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探讨,阿德勒著名金句总是被千万人引用: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有人说,来自原生家庭的伤痛可以在新的关系中治愈。信代渴望通过收留有里来治愈自己的童年伤痛。

“爱你的话,应该这样。”信代紧紧搂着凛酱,紧得脸和脸就要贴在一起了。 她觉得眼泪在自己的脸上流成了一条线。泪水在火光的照射下有些温热。凛酱回头看信代的脸,用小手为她抹去眼泪。 这孩子可爱,这孩子让人心疼,不,不是因为这些。 搂着这个孩子,就这样被这孩子搂着,信代觉得自己身上的一个个细胞都在质变。 我不会再放手这孩子。

人在关系中丰盛自我。信代抱的是小时候的自己,她爱有里,就像爱自己。而且因为信代曾经被家暴流产,导致无法再生育,她渴望做一个母亲,希望能将自己的爱投射给有里,弥补自己无法做母亲的缺失。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信代抱的是小时候的自己,她爱有里,就像爱自己。


但是信代做妈妈的美好愿景终究因为祥太的被抓而破灭。信代被警员问话,“两个孩子怎么称呼你?母亲,妈妈?”

信代的脸色沉了下来。这种事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对祥太这么说过。但是,被宫部这么一问,与那时完全不同的感觉涌上心头。

那个时候,我的确是母亲。

信代想起在浴室里看到对方的疤痕时触摸在上面的指尖、点燃衣服时两人的相拥、那个孩子流着泪水的眼睛、在海滩上牵着的那只小手。

我没有生育那个孩子。但是,我是她的母亲。

然而,不会再有被那个孩子喊“妈妈”、喊“母亲”的时候了。

当信代明白了这一切时,泪水夺眶而出。

她怎么都无法止住眼泪。

我也跟着信代把自己内心的委屈和绝望通过眼泪宣泄了出来。我了解这种感觉,这叫绝望。

我在儿子三岁的时候提出了离婚。从此前夫再不让我看孩子。在刚离婚的初三年,我常常从梦里哭醒,不知道要怎么面对这种绝望。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熬了下来。我比信代好,因为我的孩子终会长大,我终究能在日后得到一声来自儿子的“妈妈”的称呼。

但是信代不能......是枝裕和这是在煎心啊。没有哪本书可以看得我这么痛苦欲绝,眼泪决提。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信代怎么都无法止住眼泪......


有里的选择:留在小偷之家,是对新家庭的角色认可

而有里是怎么回应信代给予的爱?

有里来到新家大概3个月后,祥太在电视里看见了寻找有里的广告,有里原来叫北条树里,而不是叫有里。阿治觉得事情严重,让有里决定自己是否想留下。信代反感阿治的做法,很有自信地问有里,“你想待在这里吧......有里?”

有里本来还在思考怎么回答阿治的话,听到信代问话,马上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有里肯定会选择留下的。这3个月,有里有了新的爸爸妈妈,有了哥哥祥太,有了小姨亚纪,有了奶奶初枝。虽然一家人贫穷的经常没有肉吃,可是有里被真正的爱着。

“有里,你真聪明啊!”听阿治这么说,有里开心地笑起来。两人击了一下掌。

受到大家的关注,树里有些害羞,光着的脚丫勾在凳子腿上,身体扭捏着。

亚纪把树里搂在膝盖前,和树里比自己的黑头发。“你是黄头发。多好啊,染头发太花钱了。”树里露出了笑容。

为了能和凛酱共同生活下去,现在的信代什么都能做到。

好无聊,好傻。等祥太和凛酱他们长大了,告诉他们今天的事。那时候再4个人一起开怀大笑。我的选择没错。信代这么想。

6个人如同游在漆黑海底下的鱼抬头望着照射在水面上的阳光那样,注视着高层住宅那头露出的一小块夜空。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6个人如同游在漆黑海底下的鱼抬头望着照射在水面上的阳光那样,注视着高层住宅那头露出的一小块夜空。


在这个新家,有里被关注,被回应,被教育,她是妹妹,是信代毫不犹豫选择的女儿。虽然这种生活里充满贫穷,但是没有虐待,没有殴打,也没有争吵。

还记得信代和初枝给有里买了泳衣,晚上信代带着有里一起泡澡,有里发现了信代左上臂烫伤的疤痕了解到那是烫伤,有里给信代看自己的疤痕,说是一模一样。那是有里第一次承认了是烫伤。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有里与信代手臂上一模一样的烫伤


这里有一段白描,让人感动肺腑。

两人将两条手臂放在一起比了起来。凛酱忽然伸出手,在信代的疤痕上轻轻揉了起来。

信代屏住呼吸,她感到泡在水里的心脏跳得很快。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谢谢……已经不疼了……不要紧。”

信代说。凛酱摇着头,继续抚摸信代的伤疤。

凛酱一定是在摸自己的伤口。她的伤口还没有痊愈,在痛。

她摸着我的伤疤,代替抚摸她自己的。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这歌是温柔的抚慰,也是坚强的爱。信代收留了有里,用爱温暖她,有里也以爱和抚慰回应了信代。

这种回应就是爱啊!她们在互相拥抱中,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温暖。

祥太的选择:故意被抓住,是保护家人的正义,也是个人成长的必然结果

儿子祥太,一直在这个家里有些特别。他的警觉性很高,听力最好,他从不与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而且,他是家里唯一一个会看书的小孩儿。因为爸爸阿治只会偷窃,没有什么可以教会祥太的,祥太自然而然成了小偷。

当看到别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祥太也一直信奉着阿治说的话,“没有办法在家学习的人才需要去学校学习。”

直到那一天,祥太的内心世界起了彻底的变化。妹妹有里来到这个家后,为了让有里在家里也有贡献感,可以呆的更心安理得,阿治很自然的带着有里学着偷窃。有里在这种环境下也渐渐可以在哥哥的掩护下进行一些小小的偷窃行为。

这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有里和祥太去了老地方太和屋想要顺手拿一点吃的东西。有里偷到东西平安的出了店门,但是做掩护的祥太却被太和屋的老爷爷叫住了。

老爷爷给了祥太两根碎碎棒,并且告诫祥太,“不要教妹妹做那种事啊(指偷窃)。”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祥太第一次被教育,不要教妹妹偷窃


这是祥太第一次被人叫住,他完全的怔住了。从此以后,祥太的内心世界开始了挣扎。

奶奶初枝被埋在儿童房下,祥太默不作声地看着大人们干活。阿治说,“你养的蜥蜴死了,不也埋在土里了吗?和那个一样。”

当阿治笑出来时,祥太笑不出来。

信代去拿奶奶的养老金,祥太问,“那......没关系吗?”祥太不太确认这种事情的对错。

从小习惯做的偷窃,他也开始质疑,“那,偷东西呢?(有关系吗?)”“这些......不是别人的东西吗?”

祥太还是一个孩子。他无法从家人嘴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开始变得特别难过,在阿治想要去车里偷窃时,他没有参加,但是因为是家人,他出于责任,还是帮着阿治放哨。

看到祥太的难过,我泪盈于睫。祥太开始在心底萌生了正义。正如信代所说的,信代和阿治都不配做祥太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教不了祥太好的方面的东西。

而且,即使家人如此不堪,祥太也仍然选择保护家人。在有里进行偷窃就快被人发现的时候,祥太推倒了超市的货架,制造出动静,诱导店员将自己抓获。被抓去警局对于警员的调查也是选择缄默,由此保护其他家人。

祥太后来跟阿治交待,他是故意被人抓住的。

挣扎是痛苦的。祥太在这种矛盾的混沌中慢慢长大,得不到清楚的答案。但是家人长久的陪伴滋养了他内心的干净:如果我解不开成长中遇到的困惑,我至少可以选择尽力保护家人!

这种保护,不正是爱的表达吗?

祥太将曾经经历的偷窃和家人的卑微仅仅看成是难过的事情,而不是鄙视。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心底纯净的祥太~


这些难过在祥太心里像是一个涟漪,一圈一圈地在心底放大,搅乱了自己整个心境。在没有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从天桥上跳了下去。

这一跳,既是对现实的不甘,也是跳向未知未来的一步。

有没有人怪罪祥太?不,没有。信代在获得5年牢狱的审判后,竭力让阿治把祥太带到她面前,只是想告诉祥太的身世。

信代一直都看得到祥太的成长和美好,只是,身处沼泽中的自己又能怎样把祥太拉出去呢?

不正是因为祥太没有自我放弃的向上生长,才让信代觉得人生是有希望可寻的吗?

《小偷家族》:贫穷不是人生的悲剧,丧失了爱的能力才是

看到流泪的信代,祥太觉得很美


结语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贴子,大致是问坚持不婚的人最后会怎样?有一个54岁的女士很中肯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自己曾经就是不婚主义者,在很多年前就给自己存了一笔养老的钱,目前也完全有能力支持自己一个人旅行、度假。但是有一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是因为父母离去了。她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真的只剩下一个人了。那种孤独让人绝望。

原来她曾经以为的可以不婚,是父母给了她还有家人可以相拥的温暖与勇气,而现在父母不在了,她真的变成这个世界上孤家寡人后,她是后悔的。哪怕是曾经很亲密的朋友,随着对方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渐行渐远渐别离。

我看了很唏嘘,我想这位54岁的单身女士把我们在文中开头需要解开的谜底给解了。那就是,人活于世,没有谁想真的遗世孤立。谁不想跌入家人的怀抱,拥有温暖与爱呢?

《小偷家族》中的“偷”有两层含义。它既是因为无能而为之的生活手段,也是想要在人世间偷得一个家的片刻温馨。前者的“偷”令人谴责而无奈,后者的“偷”令人心酸而感动。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对于人生而言,贫穷而没有物质价值的人生绝对不是悲剧,无法将个人才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发挥出来才是真的悲剧,我想那个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爱的能力。

《小偷家族》最破碎的地方就是,普通家庭总是彰显着爱无能,“偷”来的家庭中却爱意滚滚……

这真是匪夷所思,又让人若有所思。

作者简介:风云小太保,坐标广州。关注自我成长,习惯用阅读、写作、工作维系生活的快乐。喜欢我,还请多关注我~

图 | 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